曹林曾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在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发生出血状况,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有关,典型症状为呕血、黑便等,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导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使患者血压迅速降低,导致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原则是以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及时止血为主,多采用药物治疗,其中奥美拉唑是常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的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阻断胃酸分泌,保护消化道黏膜,但奥美拉唑对部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出血疗效欠佳。近年来中药在临床治疗消化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理论认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密切相关,清胃愈疡汤是由黄芪等药材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养血止血功效[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清胃愈疡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凝血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西平县中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s)]
出血类型(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出血)出血程度(轻度/中度/重度)观察组 46 25/21 53.48±5.50 11/15/13/7 18/20/8对照组 46 26/20 53.06±5.45 10/15/12/9 16/21/9统计值 0.044 0.368 0.338 0.439 P值 0.834 0.714 0.953 0.661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岁)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3]中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脾胃虚寒证型,主症:胃脘疼痛、遇冷加重、空腹甚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次症:乏力倦怠、四肢畏寒、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出血者;患有精神疾病者;合并呼吸道出血者;既往存在胃肠道手术史者。
1.4 方法 入院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补充血容量、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1.4.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H20181234,规格:20 mg)口服治疗,20 mg/次,2次/d,连续治疗2个月。
1.4.2 观察组 基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清胃愈疡汤治疗,药方成分如下:黄芪20 g,太子参、乌贱骨各15 g,煅牡蛎、煅龙骨各12 g,阿胶10 g,当归、白术、地榆炭、侧柏炭各9 g,白芍、炙甘草各6 g。加水没过上述药物,浸泡30 min后,水煎煮2次,取液200 mL为1剂,1剂/d,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 治疗2个月后,评估两组止血效果[5]。显效:治疗后患者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有效:患者呕血症状缓解,其余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次数减少,经胃镜检查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清晨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江苏英诺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型号:CL-2000型)检测凝血指标,包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头晕等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PTT、PT、FI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均较治疗前缩短,FI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APTT、PT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
注:APTT=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APTT(s) PT(s)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 70.60±8.01 41.16±4.25* 24.60±4.16 14.25±2.37* 1.02±0.26 2.41±0.58*对照组 46 70.48±7.97 46.78±5.37* 24.58±4.23 17.70±2.62* 1.04±0.30 1.79±0.49*t值 0.072 5.566 0.023 6.623 0.342 5.538 P值 0.943 <0.001 0.982 <0.001 0.733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患者因胃液中胃酸浓度较高,当胃内pH值<5.0时,可能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当胃蛋白酶分泌较多时,可促使新形成的血凝块被快速消化,最终造成出血症状加重[6]。随着出血量的增加,患者可能会因失血过多,导致机体循环障碍,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常应用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奥美拉唑经口服后,可在胃黏膜壁细胞分泌产生的高酸状态下转化为亚磺胺,进而与巯基结合,生成质子泵复合物,有效抑制H+-K+-ATP酶的活性,抑制胃酸的分泌,进而缓解病情;且奥美拉唑还可增加胃黏膜血容量,促进溃疡愈合,进一步稳定胃细胞,保护胃黏膜屏障;但长时间应用奥美拉唑可能会引发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且患者病情易反复,因此寻找其他有效治疗方式较为关键[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APTT、PT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清胃愈疡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分析原因在于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呕血”范畴,主要病因为长期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志不畅等引发的胃热内生,内火伤及胃络,或是忧思恼怒导致肝火横逆,继而侵犯胃腑,损伤肠络,引发便血等症状,或是长期肝脾两虚,气血阴阳俱虚,脾气亏虚致使呕血等症状发生,治疗应以温阳健脾、益气生血等为主要原则[8]。清胃愈疡汤是由黄芪、太子参等药材组成,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生肌之效;太子参具有健脾益气、生津之效,二者为君药;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止血之效;当归活血补血、止痛、润肠之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益气之效;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之效,以上四者为臣药,可补气血、合营血;乌贱骨具有收敛止血、固气生津、止痛之效;煅牡蛎具有收敛固涩、制酸止痛、软坚散结之效;煅龙骨具有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之效;地榆炭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效;侧柏炭具有凉血、止血之效,以上五者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具有益气滋阴之效,并可调和诸药,使君臣佐使药物相互配伍,共奏健脾益气、调和气血、和营定痛之效[9]。且现代药理表明,黄芪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还可增强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进而有效清除氧自由基[10]。太子参中含有的水提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有效抑制人体肠蠕动,且太子参含有的多糖提取物可使活性氧转变为过氧化氢,进而发挥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太子参75%醇提取物还可增加胸腺、脾脏重量,有效改善人体脾虚情况[11]。乌贱骨中医中常用作止血药,其中含有的碳酸钙可有效中和胃酸,进而缓解呕酸等症状,还可有效促使溃疡表面的炎症吸收,继而抑制出血情况,有效缓解患者的局部疼痛,还可在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继而促使血液凝结,达到止血效果[12]。本研究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清胃愈疡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清胃愈疡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