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肌力训练联合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应用于帕金森病老年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7-09 06:31:48刘王凤霞赵丹丹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节律步态步行

刘王凤霞 赵丹丹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主要是由于黑质和纹状体通路发生病变以及多巴胺生成减少[1-3],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以及姿势步态怪异等[4]。给予PD常规式综合康复治疗,训练强度并不显著。本文旨在探讨强化肌力训练联合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对PD老年患者步态冻结、步行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127例PD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男32例,女31例;平均年龄(72.65±6.65)岁;平均病程(5.32±1.26)年。观察组64例,男33例,女31例;平均年龄(72.59±6.71)岁;平均病程(5.38±1.32)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PD诊断标准[5];意识及沟通无障碍者;之前未接受过康复锻炼者。排除标准:合并听觉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PD常规式综合康复治疗。指导患者脚跟着地,收腹挺胸向前走,纠正错误步态姿势,20 min/次,2次/d;饮食多为汤、粥等流食,指导正确吞咽动作,细嚼慢咽且可独立进食,避免出现呛咳;协助患者进行牵伸运动,双上肢向上伸直,躯干向左右侧弯,来回反复,10 min/次,2次/d;指导患者放松进行腹式呼吸训练,10 min/次,4次/d;协助患者进行头颈部训练,头部上下运动、左右转动、左右摆动及侧转,30 min/次,2次/d;多让患者在镜子面前进行微笑、大笑、皱眉、鼓腮以及吹口哨等大表情动作,对面部肌肉进行锻炼,15 min/次,2次/d。

1.2.2 观察组 增加强化肌力训练联合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指导患者取侧卧姿势,将弹力绑带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患者的大腿部位,随着弹力绷带的拉力进行髋关节外展运动,10 min/次,两腿更替进行;患者取仰卧体位,左右腿交替向上抬高;调整跑步机时速为4 km/h,协助患者双手放于跑步机扶手上进行行走,对面放面纠姿镜,对走姿进行观察并调整,训练时长根据患者承受程度进行调整。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以患者1 d行走速度为基础,借助节拍软件设置与基础步行速度相同的频率作为听觉刺激信号,后根据此节奏进行行走康复,10 min后可休息3 min后再继续训练,5次/d。每日结束后根据患者所行走的速度进行计算,在次日设置为基础速度,周期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步态冻结 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冻结步态问卷(FOGQ)量表、伯格平衡量表(BBS)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进行比较,其中BBS分值越高平衡能力越强;FOGQ与TUGT均为数值越低平衡程度越强。

1.3.2 步行能力 干预前后指导患者在走廊进行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测量其距离,数值越大步行能力越强。

1.3.3 认知功能 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总分为30分,正常值≥26分,数值越高认知程度越高。

1.3.4 康复效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分别采用威伯斯特(Webster)评分以及巴塞尔指数进行比较,其中Webster评分总条目10项,分值均为0~3分,分值越高康复效果越差;巴塞尔指数总条目为10项,总分值100分,分值越高康复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数据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步态冻结变化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步态冻结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步态冻结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步态冻结变化比较(±s)

注:FOGQ=冻结步态问卷量表,BBS=伯格平衡量表,TUG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FOGQ(分) BBS(分) TUGT(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3 16.32±2.65 13.58±1.64▲ 19.26±5.64 26.14±5.74▲ 26.65±3.65 25.34±2.42▲观察组 64 16.34±2.59 10.16±1.27▲ 19.35±5.68 35.85±6.31▲ 26.58±3.55 20.32±2.15▲t值 0.04 13.12 0.08 9.07 0.10 12.3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行能力变化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步行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行能力变化比较(±s)单位:m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行能力变化比较(±s)单位:m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3 153.65±6.26 315.62±6.36▲观察组 64 153.59±6.31 367.59±7.41▲t值 0.05 42.43 P值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认知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比较(±s)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比较(±s)单位: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3 13.65±5.62 19.62±4.32▲观察组 64 13.68±5.45 24.32±4.31▲t值 0.03 6.08 P值 >0.05 <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康复效果变化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康复效果变化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康复效果变化比较(±s) 单位:分

注:Webster=威伯斯特评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Webster 巴塞尔指数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3 16.32±3.51 14.32±2.62▲ 43.62±6.62 59.62±5.49▲观察组 64 16.33±3.48 10.62±2.11▲ 43.57±6.64 71.22±5.15▲t值 0.01 8.75 0.04 12.2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当机体处于震颤以及强直等异常状态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造成步行能力出现异常[6]。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给予PD常规式综合康复治疗,针对患者肢体进行功能锻炼,但无较强针对性。增加强化肌力训练联合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利用纠姿镜在患者步行练习时进行纠正,改善异常步态,增强运动效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步行能力。根据患者步行速度调节节拍器,指导患者跟随节拍频率进行锻炼,能有效降低患者对自身的注意力,缓解锻炼紧张情绪,与强化肌力训练联合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步行稳定程度,改善效果显著[7-8]。

PD患者后期会逐渐出现言语障碍、咬音不准、记忆力异常以及痴呆等症状发生,出现不良情绪导致认知功能出现异常。干预后两组认知功能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给予PD常规式综合康复治疗只能进行常规康复,对患者认知程度无显著变化。本文研究增加强化肌力训练联合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通过强化锻炼及听觉刺激锻炼能有效加快患者大脑皮层血液流动速度,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兴奋程度,增加多巴胺分泌程度,降低患者紧张感,给予患者归属感,从而改善患者异常情绪,通过引导促进患者认知状态改善[9]。

干预后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增加强化肌力训练联合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每日根据患者锻炼强度和情况进行评估,在次日调整运动强度,能有效增强患者肢体运动耐力及承受能力,加快大脑中枢神经传导,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速度,能有效维持机体功能,降低肌肉拮抗程度,缓解肌肉功能异常,促进患者康复[10]。

综上所述,强化肌力训练联合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能通过增强运动强度以及降低PD老年患者紧张程度等改善患者的步态冻结、步行能力及认知功能,值得推广。本次研究时间并不充裕,且调查数据具有一定局限性,后续还需大量研究证明。

猜你喜欢
节律步态步行
小蚂蚁与“三角步态”
科学大众(2024年5期)2024-03-06 09:40:34
步行回家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58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4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自动化学报(2018年6期)2018-07-23 02:55:42
从步行到奔跑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便宜假肢能模仿正常步态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