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晓燕 张国英 李亚阁 李正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全球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采用该方法治疗的患者正在以每年10%的速率增加[1]。在欧洲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约占总透析患者的46%~98%[2],在我国选择血液透析治疗的比例达89.5%[3]。虽然血液透析技术在不断地革新发展,但透析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一定痛苦,透析患者常常伴有皮肤瘙痒、睡眠质量差等躯体性痛苦[4],且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5-6]。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给疾病研究领域带来了新视角,研究表明患者在经历创伤等负性相关事件时,除了给机体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变化。这些积极的改变被称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7-8]。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血液透析患者PTG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以期为后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Tedeschi和Calhoun在1996年将PTG定义为:机体在与压力性事件斗争过程中,主观感知到并产生的积极心理变化。Tedeschi和Calhoun首次提出将PTG划分归纳成五个维度:新的可能性、与他人的关系、个人力量、精神上的改变以及对生活的欣赏[9]。
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量性研究,多依赖于量表进行测量。目前常用的量表为PTGI量表,由Tedeschi等编制[10],包含五个维度、21个条目,新的可能性,与他人的关系,个人力量,精神上的改变,对生活的欣赏,Cronbach’sα系数0.9。中文版PTG量表由汪际等人于2011年汉化,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从“完全没有”到“非常多”依次计0~5分,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获得的PTG越多,Cronbach’sα系数0.90[11]。
3.1.1 性别 李婷等[7]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PTG水平高,这与李海霞[12]研究结论一致。但崔楚云等[13]研究发现性别与PTG水平不相关。
3.1.2 年龄 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与PTG呈负相关,即患者年龄越小体验到的PTG越多[7],但另有研究发现年龄与PTG不相关[12,14]。导致这种研究结果差异可能是由于透析治疗的时期不同,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处于不同治疗时期其PTG水平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3.1.3 婚姻 研究表明良好的婚姻状况对透析患者PTG具有积极的作用,已婚患者PTG水平最高,离异和丧偶透析患者PTG水平最低[12]。但另有研究表明婚姻与P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13]。
3.1.4 受教育程度 多个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与患者PTG呈正比[7,15],李婷等[7]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发现,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患者PTG水平最高,高中及中专次之,初中及以下最低。这与Yorulmaz等[15]研究结论一致。但RUIZDE等[14]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与PTG无关。
3.1.5 经济收入 家庭收入越高的患者其PTG水平越高[13,16]。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经济收入越高,患者的负担相应越小,其内心压力越小,因此其更善于体验到积极的改变,获得成长。
3.2.1 透析龄 透析龄越长的患者,其PTG也越高[7]。透析龄对PTG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随着透析龄的增加,PTG水平也会相应增加[12]。对于初次透析的患者,由于不了解透析治疗方法,对透析存在一定的恐惧和担忧,随着透析龄的增加,患者的身体得以逐渐康复,患者对治疗更加有信心,更易获得成长。
3.2.2 疾病相关信息了解程度 Yorulmaz等[15]研究发现,对疾病相关信息有足够了解的患者其PTG水平高于只了解一部分相关信息和一点都不了解的患者。另有研究证实这一结论[12,15]。随着对疾病相关信息的了解,其内心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越倾向于采用积极面对的方式应对疾病,获得更多的PTG。
3.2.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与PTG呈正相关,患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PTG水平越高[13]。Yorulmaz等[15]研究发现,寻求社会、家庭以及朋友支持能够预测PTG。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对患者的积极作用,教育和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情感陪伴和物质支持。
3.2.4 应对方式 PTG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13]。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更易获得正向心理体验,能够促进其PTG。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主动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进而提高患者的PTG水平。
3.2.5 心理弹性 李婷等[17]研究发现PTG与心理弹性相关,这与孙岚岚等[18]研究结论一致。具有坚强韧性的患者其心理承受能力良好,面对应激反应时,能够积极应对。
目前,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以PTG为结局的干预研究较少,笔者仅找到1篇相关研究。如郑兰茜[19]将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团体动力学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团体动力学干预方案,具体包括:第1~2周为组建疾病对抗盟友,建立信任关系;第3周为发现自身问题;第4~7周为激发潜能,树立正确观念;第8周落实行为改变,回归社会。结果表明,干预后,干预组患者PTG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团体动力学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PTG水平。
5.1 关注血液透析患者的PTG,探讨其PTG内涵
既往研究[20]多关注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心理体验,干预措施也是针对消极情绪的减少,忽略了患者的积极心理体验。通过研究表明[7],血液透析患者可以从患病经历中感受到积极改变,获得PTG。未来应扩展研究方法,开展更多的质性研究,挖掘血透患者PTG的真实体验,以期丰富其PTG的研究。
5.2 拓展研究内容,开展纵向研究,深入挖掘可干预因素 目前的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描述血液透析患者PTG的水平及影响因素等,少有描述PTG动态变化的纵向研究。若能聚焦并深入探索血液透析患者的PTG规律及其主要可干预因素,有望为促进其PTG提供科学依据。
5.3 实施干预措施,促进血液透析患者PTG 目前血液透析患者的PTG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7,14],需进行一定的干预提升其PTG水平。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表明PTG与抑郁、悲伤等负性情绪的减少,较低的情感困扰有关[23],研究发现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可以提高促使乳腺癌患者正视疾病,提高PTG水平,建立积极应对方式,适应患癌后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新变化,改善生活质量。亟待构建促进血液透析患者PTG的方案,形成相对规范和便于临床医务人员实施的方案,并进行干预的实证研究,验证干预方案的有效性,旨在促进血液透析患者的PTG水平,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维护,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