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玲玲
一段时间内,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教育界一度引起广泛热议。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立德树人”思想认识不清、立场不稳。一部分人认为,教育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水平。———这种观点,没有从根本上回答教育到底是“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也有人认为,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民。———这种观点,不无可取之处,但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回答仍然不够具体明确,显得太宽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应尽的义务、应有的追求。但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没有“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紧迫感。事实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仍然是新时代教育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总书记的这番关于教育的讲话,给新时代下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下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真正理解国家教育思想的巨大转变,就要围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新定位,全面解放思想,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中小学校长要回答“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把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党的建设与发展当作主要内容来进行”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要回答“这一节课是否把国家利益、党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上来尊重与理解”的问题。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上,新时代的教育使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育已经由传统的“国之大计”转化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重。我们要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新地位出发,重新审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工作,要及时调整课程定位与内涵、教育使命和课堂追求,要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戰略地位上来思考,要从是否有利于国家稳定、发展和繁荣,是否有利于党的形象建设、党的长远发展层面来重新评价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中小学教育真正指向“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真正落实“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新时代下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要重新理解教育的新使命、新追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新使命出发,重新调整人才引领的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新时代下的教育主题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实现建党有良将、建国有人才的宏伟目标,就要把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解和思考与当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主题紧密联系起来。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出发理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使命。为此,我们要调整学科教学,重建学校重大主题教育的新思想、新内容,重构班级系列主题班会教育的内涵。我们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的研讨中,要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新时代下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使命,真正做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