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
【摘 要】 物理是一门有趣的自然学科,它可以揭示自然界中事物的本质属性。通过物理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推理论证等方面的能力。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效课堂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本文围绕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展开相关研究。
【关键词】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物理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其在高考中占據考分比重大,更是因为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的能力。但是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枯燥,而且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考试的成绩。因此需要一种教学方式对高中物理课堂进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创新,以下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创建的有效策略作简要分析。
一、将物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导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例如,在学习“加速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坐火车时的场景,并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坐过山车的过程中加速度变化的情况。通过列举类似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在“惯性”这一节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导入这节课,以坐公交车为例,当公交车突然停车时,人体就会发生向前倾斜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为惯性的教学奠定基础,最终深入了解这节课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物理课堂学习的效果。又如,在“摩擦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探究摩擦力产生需要的条件。学生在回答了摩擦力所需条件后,教师可以接着进行提问“摩擦力具有哪些特点”。学生联系物理教材,摩擦力不仅仅包括滑动摩擦也包括了静摩擦。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的物理课堂。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教学为例,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有关“平抛运动”的视频。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同时,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的播放,当学生观看视频后,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这时候,学生回答:“可以将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直线运动。”也有的学生回答:“将平抛运动分解为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是做自由落体的运动,在水平方向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课程的相关视频,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的探究中,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自我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探讨的结果向全班进行展示,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例如,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实验,并对物理实验进行观察,从而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将一枚硬币放在一桶水中,学生盯着水底的硬币看时,发现硬币的位置似乎变浅了。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有的学生就得出结论:水底的硬币发出的反光经过水面的折射,让我们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而虚像的位置变浅了,导致肉眼看起来就像变浅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水池变浅的内容。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看起来较浅的水面其实很深,而且很可能没过了人的头顶,因此在游泳的过程中不要贸然下水,不然容易发生危险。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建高效物理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与生活进行密切联系,拉近学生与物理教学的距离;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物理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进,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