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要求。有效化解当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选用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不给力、监督管理不到位、人才储备不充足等问题,必须抓住机制构建,综合施策,以大胆用人为导向,完善党外干部选任机制;以精心育人为导向,完善党外干部培养机制;以全面树人为导向,完善党外干部监管机制;以合理选人为导向,完善党外干部储备机制,打造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党外干部队伍。
关键词: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5-0035-05
作者简介:陈剑(1987-),男,长春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外干部在我国干部队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建设的实践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则把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提到了制度化建设高度,明确要求“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2],汇聚优秀党外干部为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形成更加巩固的爱国统一战线。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认清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积极化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外干部队伍。
一、新时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背景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一建设必将推动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事业向纵深发展。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事关我国干部队伍良性发展,事关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成效,对构建中国特色人才资源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有助于强化中国特色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个伟大政治创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洋溢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3]。习近平在2016年初举办的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伟大政治创造。”这一制度根植于中国大地,带有鲜明的中国政治特色,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的高度自信。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在各种场合一再提到,要安排党外人士在即将组建的新政府中担任职务,他深刻指出:“我们要千秋万代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对党外朋友不仅要安排,还要用大的位置来安排。”[4]可见,我们党对于党外代表人士历来重视,毫不忽视其存在价值和作用发挥,抓好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有助于增强他们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心理认同,有助于形成共同的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至今,广大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积极参政议政,比如最初组建的政务院当中有10位党外人士担任部长,其中就包括黄炎培、傅作义、茅盾、史良等知名人士。这些党外人士积極参与国家大政方针讨论,为新中国建设、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客观地讲,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并且在党内干部与党外干部共同努力下,中国才取得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这从本质上体现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根本优势。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凝聚人心的巨大功能,必将在新时代愈加彰显其制度优势,全面提升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水平,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二)新时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有助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当今各国都将人才作为兴国第一利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党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理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一战略要求指明了新时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方向。实际上,我们党于2015年就对党外干部配备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党外干部资源开发,积极选配优秀党外干部担任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企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让这些党外干部在不同岗位历练,提高干事本领,党外干部的成长路径持续优化。当前,各地各级统战部门已经建立了向组织部门推荐党外干部的基本制度机制,并日益走向常态化运作。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已向中央国家机关补充了5名党外干部,主要分布在最高法、最高检、环保部、水利部、国务院参事室,同时还向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10个省(区、市)人大、政府、政协班子补充了16名党外干部[5]。可见,我们党始终重视党外干部选培工作,并把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深化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长远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必将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纵深发展提供持久的人才和智力资源,这也体现了我们党对大国竞争下人才工作逻辑和路径的深刻把握[6]。
(三)新时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有助于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7]当前,社会阶层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且阶层之间日益固化,贫富差距也日益加大,人民群众的不公平感在某些领域还有所加深,使党的群众基础受到一定程度削弱,党的执政根基面临挑战。学者周新城认为,政权是否稳固,关键是有没有强大、牢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8]。显然,为了政权巩固,必须及时破解当下影响群众基础的各种问题,而做到这一点,则离不开党外干部介入并积极发挥桥梁与示范引领作用。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而党外干部在破解这些矛盾问题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外干部既可以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也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利益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话语权;既可以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倾听并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并为党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撑;既可以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显著优势,也可以贴近群众有针对性地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和谐目标实现,使人民群众始终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因此,抓好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和战略抉择。
(四)新时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有助于发展统一战线事业
习近平指出,人心向背决定党的事业成败,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推进统一战线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团结各方人士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本质上看,就是抓住人心,让人民群众一心向党,一心跟党走,否则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便不能顺利实现。可以说,抓住人心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要着力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从根本上确立了统一战线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9]。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日益复杂化、异质化、多元化,新的社会群体不断涌现,统一战线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尤其是在民族宗教领域积累了一些矛盾问题,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矛盾,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智慧与胆识,也使得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此,新时代我们党必须善于团结带领广大党外干部共同推进统战事业,加快革除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痼疾,多种方式培养有才有能有德的党外干部。以党外干部为牵引,充分发挥其人才智力优势,团结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增进他们的政治认同,在爱国主义基础上,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各领域的和谐稳定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事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党外干部队伍的实力支撑与奋力推进。就此意义而言,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关系着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成败,关系着统一战线事业新局面的开创。
二、新时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统战工作正在以崭新的姿态朝着新的目标迈进,统战工作的各项制度机制也在逐步健全改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格局得到明显提升,但在推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党外干部选用机制不健全
2012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的规定。”这就为新时代党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尽管《意见》提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并合理使用,但在基层实践中经常出现对党外干部重用意识不强、党外干部实职安排不多、落实上级精神不坚决不彻底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党外干部对工作缺乏热忱、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不能正确看待党外干部,个别党组织在选拔干部时视野不宽,认为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不熟悉行政领导业务,在工作中只能当“配角”;二是部分党组织认识偏颇,把妥善安置党外干部并充分发挥其联动作用当作一种政治需要;三是部分党委理解中央指示精神有偏差,安排党外干部存在“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不良心态,使得上级文件的指导意义弱化,这在县(市、区)乡基层表现得更为突出[10]。
(二)党外干部教育培训不给力
社会主义学院是培養党外干部的重要平台。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当前,各地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干部教育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党外干部教育培训方面仍存在问题。比如对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培训不均衡且力度不够、培训内容陈旧固化、培训针对性不强、社会主义学院培训条件薄弱等等,无法引起党外干部共鸣。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党委的终生教育学习理念尚未树立,党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并不规范,对培训的时间、内容和方法缺乏具体规定,培训的计划性、系统性不足。
(三)党外干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为保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只有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才能切实对党外干部起到管理约束作用。但当前,对党外干部的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党外干部监督体制不完善。各地各级党委在如何推进党外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短板,特别是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党外干部监督管理办法,基本上是以中国共产党党内干部监管规定为依归,单纯照搬的痕迹明显。另外,党外干部自我监督机制缺位也是影响党外干部监督成效的动因。二是党外干部考评机制不科学。其一,考评方法单调,还是采取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的老办法,考评纵深不足;考评分档陈旧,考评党外干部时,仍采取一贯的“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级分档标准,乏于创新;考评范围不广,考评党外干部时,只把目光落到党外干部的工作单位及同事层面,对纵向管理部门和横向联系部门的考评缺乏必要关注;考评结果效力不足,由于考评结果并不与干部职级晋升挂钩,使得部分党外干部并不把考评当回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委对中央关于党外干部监管问题的指示要求缺乏创新意识,个别党委受自身能力限制懒于创新,应付心理严重。同时,对党外干部评价机制的运用缺乏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思想理念的落后性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性形成强烈反差,但部分党委对此感知不强甚至毫无感知。
(四)党外干部人才储备不充足
建设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结构合理、数量充分、能担重任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不仅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党外干部储备不足仍是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痛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层面:一是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薄弱,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体制机制不够建全。二是对党外干部的培训定位不清,往往同党内干部培训相混淆,导致党外干部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弱化,难以取得良好培训效果;对党外干部的培养缺乏常态推进机制,很多时候都是先提拔、再培养,而不是先培养、再提拔,培养上存在明显错位,党外干部不同级别间的断层尤为明显,值得各级党委关注;部分党外干部基层锻炼难以放开手脚,思想上有顾虑,存在走过场现象,锻炼成效不大。三是从实践上看,一些基层单位的党外干部“备”与“用”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个别基层单位甚至还存在“不备”“不管”现象,党外干部人才库建设较为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党委对党外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弱化,管理体制有待创新。此外,党外后备干部发展环境优化不到位,特别是公平公正用人的环境氛围尚未营造好,这也是制约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动因。
三、新时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思考
摆脱上述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困境,要把突围方向放在党外干部的选任机制、培训机制、监管机制及人才储备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上,从各个领域选用党外专业人才放到重要岗位上,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一)以大胆用人为导向,完善党外干部选任机制
一方面,要把好党外干部“遴选关”。首先,要关注口碑。依托成员单位、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建立定期推荐党外优秀干部人才机制,形成党外干部和体制外的党外人士“两个名单”,统战部门牵头,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不定期深入名单中的党外干部工作地,听取党外干部所在单位领导、同事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搞好台账动态管理。其次,要关注德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掌握党外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与生活作风,把那些德才兼备、踏实肯干的党外干部作为重点选拔对象。对口碑良好的党外干部,要重点审查其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党外干部实行“一票否决”。最后,要关注实绩。对党外干部可以进行“点、线、面”综合考察,点对点派员跟踪考察、中心工作一线实战考察、部门联动全面综合考察,真正把实绩突出的优秀党外干部识别出来[11]。
另一方面,要把好党外干部“任用关”。一是抓好政策落实。严格落实2012年中央颁布的《意见》精神,加大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及部门党外干部的配备力度,配备数量和比例均要达到要求,推动党外干部选任从“机会型”“机遇型”向“机制型”转变。二是打造梯度名单。按照民主党派、宗教团体、党外知识分子、新社会阶层人士等类型,明晰党外干部梯度划分,实施梯度化管理。三是突出灵活配备。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在班子配备中要同时考虑党外干部,尤其是具有斗争精神的青年党外干部,形成崇尚斗争的政治风尚[12];要坚决摒弃“身份论”“资历论”等陈旧观念,对确有专长的优秀党外干部,可打破地域、部門、行业和身份限制,大胆提拔使用,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
(二)以精心育人为导向,完善党外干部培养机制
一要正确认识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的意义。要面向各级党委,通过各种方式对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进行宣讲,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推进党外干部教育培训是强化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部,党外也有优秀人才,同样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正如毛泽东所言,“不仅要训练党内的,而且要训练党外的”[13],主动抓好党外干部教育培训,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二要建立健全党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要专门制定党外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加大党外干部培训力度,组织部门、统战部门要密切合作。一方面,可拓展党外干部实践锻炼纵深,加大交流、轮岗、挂职的工作力度,特别是挂职锻炼方面,要把那些优秀的党外干部派到艰苦环境进行磨砺,切实增强其政策落实能力和实践本领。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线下或线上集中培训、座谈研讨、实地考察、交流会、观摩会等形式进行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外干部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三要创造性运用教育培训资源与方式方法。一是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突出党外干部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党外干部学习的内生动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党外干部特点的教育培训新路子。比如,就创新培训方式而言,可在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异地教学等教学形式,全面提升党外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二是拓宽党外干部教育培训途径。除了依托社会主义学院外,各级统战部还应以社会主义学院为牵引,与发达地区社会主义学院进行联合培训,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训”,达到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目的。三是善于利用外部各种培训资源,可选派优秀党外干部到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井冈山干部培训学院等干部培训学院学习,接受红色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四是加大社会主义学院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推进与其他社会主义学院的资源共享与培训合作。
(三)以全面树人为导向,完善党外干部监管机制
一要完善党外干部管理机制。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应具体落实到日常干部管理中。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党外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形成开放有序的系统,对于怀有懈怠之心、德不配位的党外干部,要建立科学的退出机制,让其他更优秀的社会贤才及时补充进来,使党外干部始终保持干事活力[14]。
二要完善党外干部监督机制。一是落实好常态监督。各级党组织要第一时间掌握党外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及思想动态,尤其是要准确掌握其在面对重大原则问题时所持的立场,要加强对党外干部的日常监督,健全党外干部监督机制,促进党外干部健康成长。这方面,四川省乐山市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市推行事前事中监督“三函工作法”,用好提醒函、函询函、诫勉函开展“全面巡防”。二是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对党外干部进行动态管理。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通过定期考核、座谈交流等方式掌握其表现,也可建立党外干部思想“健康体检”制度,及时掌握党外干部思想动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年龄梯次、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优化。三是发挥党外干部所在民主党派的自我监督作用,掌握并汇总党外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对监督过程中需要了解的问题及时与党外干部沟通。对参加活动不积极的,要进行谈话教育,端正党外干部工作态度[15]。
(四)以合理选人为导向,完善党外干部储备机制
一要坚守政治标准。各级党委在选拔党外后备干部时,要聚焦党外干部的政治品质和三观取向,对其人品、德行、社会贡献进行客观评价,尤其要重视群众反馈,确保后备人才始终跟党走。
二要拓宽人才视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要健全党外干部物色发现工作机制,注重从基层一线、党外知识分子以及行业标兵中发现人才,也要善于从留学归国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当中选拔人才。在如何发掘人才方面,既可以依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推荐党外后备干部,对最终形成的党外后备干部名单交由统战部和组织部共同掌握;也可考虑以“两新组织”为牵引,多角度全方位发现、选用人才,打破传统的地域、行业、部门等多重限制,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业绩好、群众口碑佳的党外干部选出来并储备到人才库。
三要实行动态管理。对党外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走访、调整,做好储备库“更新升级”工作,打造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活水池”,确保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不断优化党外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政治环境。
四要完善考评机制。结合实际,不断加快对党外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机制的改进与完善,并对党外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形成科学化的评价流程,让党外后备干部的考核评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作保障,便于党外后备干部的有序进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01).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106/c64094-31439558.html.
[3]万钢.践行伟大政治创造 共圆百年复兴梦想[N].人民政协报,2018-12-29(01).
[4]刘仰东.新中国首任部长中的党外人士[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8/6962797.html.
[5]党外干部配备:不折不扣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EB/OL].人民政协网.http://www.rmzxb.com.cn/c/2017-09-27/1817824.shtml.
[6]孙锐.“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新思维[J].人民论坛,2020(11)∶44.
[7]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研究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9-05/13/content_ 5391199.htm.
[8]周新城.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
[9]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组.凝心聚力 开创统一战线事业新局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J].求是,2017(19)∶18.
[10]中共石家庄市委统战部课题组.新形势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48.
[11]熊伟.全链条培育让党外干部更加有为[J].四川党的建设,2019(22)∶40-41.
[12]刘亮红.新时代青年党外干部斗争精神培育的理论逻辑[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1)∶57.
[1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98.
[14]王亚蓉.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20(12)∶86.
[15]王洋.新时代关于党外干部教育培养问题的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37.
【责任编辑:张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