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当代价值

2021-07-08 16:00尹祥
理论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設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进程中所孕生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属于世界无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以“淬炼革命精神”“创作红色经典”“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创建,形成了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红色文化建设的指导、始终坚持党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不断推进红色文化时代化大众化等基本经验,对当前培育时代新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认同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基因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5-0022-06

基金项目: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20JDSZ3066)的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KJYB2021-07);河南教育厅202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DJH-1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尹祥(1982-),男,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概念及相关阐释最早出现在21世纪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研究领域涉及到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法学等多种学科,已成为当前学界特别关注的一个交叉研究范畴。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为求得民族解放和复兴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理论、经验和精神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指称红色文化。近年来学界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凸显了对红色文化的资源挖掘与开发、保护与传承、思想引领与教育功能的重视。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红色文化的本真意蕴及价值,进一步激活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力量,对于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文化自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红色文化的本真意蕴和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历程及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视角探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角色功能和价值,以期助力红色文化建设。

一、红色文化的本真意蕴

既有关于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探讨较多,众说纷纭,有文化资源论、革命文化论、先进文化论和特色文化论等等,关于其内容构成也有“物质和精神”两种文化构成说、“物质、精神和制度”三种文化构成说、“物质、观念、制度和行为”四种构成说等。以上观点从不同学科领域多种角度对红色文化进行了界定,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往往囿于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后的中国革命文化、建设文化和改革开放文化创造来阐释,缺少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生成的价值方面以及中国5000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来考量。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来审视红色文化的本真意蕴和主要特征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只有从更深层次、更宏观角度和更宽广范围来探寻红色文化的内核才能真正挖掘它的历史意蕴和时代价值,最大程度发挥红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从广义角度来看,红色文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其生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生存、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斗争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形式的总和,属于世界无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简言之,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创造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19世纪中叶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开始,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大革命、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二战前后的欧亚民族革命及解放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生成和凝结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和革命信念等文化形态,都是世界范围内红色文化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质言之,红色文化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为改变自身生存状态而进行伟大斗争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高度的理论抽象,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民族文化以及时代主题的有机结合,是传承与开新、继承与超越的有机统一。因此,红色文化不但具有革命文化的政治属性、阶级属性、人民性、先进性等几个规定性, 同时还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特征。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红色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过程中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孕育而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其本质上也属于世界无产阶级文化运动的一部分,简称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之所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无穷的感召力和无限的潜力,主要在于其吸收了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文化的精华,在于其产生于近代中华儿女为求得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之中,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集中表达,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对现实发挥着重大的引领作用,其最本真意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物,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者打破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实践活动。

总之,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奋斗,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的对象化,其本质就是培养具有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人的一切属性。从目标任务角度来说,文化的价值和目标就是要通过在现实性上调整社会关系来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红色文化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其传递的是一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一种积极的革命精神,因而具有重大的社会实践价值。

二、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历程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创造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形态时期,这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进程相一致,是社会实践在文化领域的真实写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文化成果之一,不仅传承革命精神,还与时俱进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呈现出以中国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创新,已成为各个时期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本身经历了生成、发展、丰富、创新的演进过程,回顾其发展阶段,共经历了以“淬炼革命精神”“创作红色经典”“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建设阶段。

1.以“淬炼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建设时期。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火热、豪放、喜庆、吉祥、欢乐等,《辞海》中还将红色解释为共产主义的、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革命的、强烈信仰的等含义。检索文献发现,“红色文化”概念的首次出现便与“革命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后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其总结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与中国革命实践首次相结合便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反映到文化领域,就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经过艰辛努力,完成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建构,形成了革命实践需要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这一新文化成果又反过来为实际革命工作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不仅要革除旧文化中封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资产阶级的反动文化成分,还要形成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新文化,即无产阶级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新世界的革命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新文化的性质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就是要求进行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革命。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可以说,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新革命文化,就是当时“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淬炼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构,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红色文化建设的第一次飞跃,也成为学界所探讨的“红色文化”的主要理论来源。

2.以“创作红色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建设时期。“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建设时期。在文化领域,面临着向社会主义文化转变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在“二为”和“双百方针”思想的指引下,以“红色经典创作”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建设完成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转变,并努力实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红色经典创作”特指创作一批反映中国革命年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包括文学、戏剧、影视、音乐及舞台剧、美术以及民间文艺等,其中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性和原则性的问题。这一指导思想首先解决了“红色经典”创作者的立场和服务对象等根本性问题,也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个特殊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兼具艺术性、思想性、政治性的作品,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红色经典”作品。如在红色文学作品方面,以“三红一创,山青保林”①为代表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生动再现了如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及带领人民创建新中国的丰功伟绩。但仍需要认识到,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由于巩固新中国政权和应对国内外严峻斗争的需要,以“革命”理念为中心的文化创造亦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3.以“整合红色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创新”成为新的时代主题,红色文化建设的价值与功能相应地发生转变,逐渐过渡到以“文化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建设时期。“红色资源”包括以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等为主要内容的物质层面和以党在艰苦卓绝革命建设中生成的精神财富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层面两个方面。红色资源主要體现为效用性和稀缺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迅速体现出来,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针后,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逐渐凸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性,凝炼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体表现为小岗精神、深圳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劳模精神等文化样态。

4.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建设时期。红色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丰富内容,变换形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品格。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为保持蓬勃生命力与巨大影响力,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论智慧,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等,逐渐过渡到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建设时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学者刘建平等指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的先进思想因子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思想路线、先进本质、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新的形态,逐渐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以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呈现出来,是党性、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必须坚持党性、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坚决反对脱离人民、固步自封、崇洋媚外、忘记历史等错误倾向。

红色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动态性和时代性特征。在不同的建设时期,其主要内容与表现形态各有侧重,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彼此独立毫无关联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紧密联系、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尤其是“红色基因”生成并贯穿红色文化建设的始终,是决定红色文化根本性质的遗传密码,而且“红色基因”传承始终展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等思想精髓的继承和延续,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弘扬传承和时代创新。

三、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历史,也是和我国面临的时代问题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史,在实践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以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红色文化育人的作用,尤其是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始终坚持用红色文化教育人、培养人和发展人。总结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对红色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导是根本保障。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性质和发展方向始终是由占主导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的文化性质决定的。因此,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建设和红色文化育人要想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正确的前进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且要始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坚决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斗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思想旗帜,并在实践中结合时代问题进行实践和理论创新。在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红色文化建设、改革和创新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坚决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社会思潮进行斗争。在全球化发深入发展的今天,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仍然盛行,国际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对我国文化上的西化和侵略,世界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状态并没有改变。因此,面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复杂严峻激烈的斗争环境,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红色文化建设,运用红色文化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坚决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争夺思想阵地。

2.党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我国文化育人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在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甚至可以说,脱离了党对文化育人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文化育人工作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犯颠覆性错误。红色文化建设和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更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国红色文化发展中总结出的又一宝贵经验。坚持党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领导离不开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党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领导,就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坚持党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领导,还要坚持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和领导权。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 。”党的历代领导人對于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也作了很多论述阐明它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注重加强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中亦是如此,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红色文化的指导,就能取得文化建设的“话语权”“领导权”,就能够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3.红色文化与我国实际、时代主题和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重要特征。只有与中国实际、时代主题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红色文化才能发挥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等凝心聚力的精神旗帜作用。第一,红色文化建设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一种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文化要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个重要实际结合起来。从属性上来说,红色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追求下能够实现融通与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红色文化的发展增加了“民族元素”,而红色文化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红色文化建设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保持着马克思主义强烈的与时俱进的优良基因,以解决时代问题为根本目标,这是红色文化能够永葆生机、不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光彩的根本原因。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红色文化也会根据新情况、新形势,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解决新问题,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革命年代产生的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成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小岗精神、创业精神,当代的企业家精神、北斗精神和抗疫精神,等等,每一个时代红色文化都会在解决时代问题实践中生成新的时代精神。第三,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和理论,只有被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接受,才能发挥其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才会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也就是说,红色文化只有被人民群众接纳和理解,并用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建设红色文化,不仅要教育好、引导好人民群众,还要将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同时,还应注意实现红色文化的大众化,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用群众生活中的语言将各种理论问题讲明白、讲透彻、讲到百姓心坎里。

四、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当代价值

红色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生成、凝结和丰富,形成了当代中国特有的先进文化。同时,又对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提供精神力量,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尤其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红色文化对培育时代新人、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认同和实现民族复兴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培育时代新人。“人”是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又指导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问题。当前,我们积极倡导和建设红色文化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人的高尚思想境界、代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能够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因此体现出其对人的心理、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积极导向价值和功能。具体而言,红色文化能够激励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情感认同,增进人民的家国情怀、养成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简言之,红色文化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时代新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此时最需要精神激励和支持,理直气壮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能够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2.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俗地讲,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内和对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红色文化在推动我国革命走向胜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以及迅速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张鲜亮的名片。从某种意义上讲,红色文化本身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在提升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当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开新,为国家文化不断注入了新的“精、气、神”,具体体现在红色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方面。红色文化体现了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不断夯实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根基,引领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传承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劳模精神等,不断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精神世界的“粘合剂”和“兴奋剂”;红色文化不仅代代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弘扬中华文化的创新性成果,又积极面向世界,通过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传播中国价值、传递中国声音展现其强大的影响力。因此,红色文化通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和培育价值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基。

3.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延续的灵魂与支撑。中国梦不仅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还包括文化的复兴、繁荣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言,红色文化给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生成了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因此可以说,红色文化就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色,为超越西方社会文化和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了根本支撑。红色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充足的文化底气、鲜亮的文化底色和鲜明的时代价值,与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和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分不开,更源于自身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而这一点也是红色文化独特的文化特征。同时,红色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来源,因而传承红色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有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4.有助于提升国家认同。红色文化是近代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奋斗历程的精神凝结和思想升华,体现了对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传承延续,成为当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政治和情感记忆,具有广泛的价值认同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提升国家认同的重要精神资源。因此,红色文化不仅能增强中华儿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发挥着强化中华儿女国家记忆“黏合剂”的作用,不断提升中华儿女的国家认同感。例如,红色文化具有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的政治功能,能有效提升党的文化领导权,因为它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生成的核心价值和革命精神,论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取得成功的必然性以及掌握文化领域领导权的合法性,必然成为中华儿女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来源。掌握文化领导权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引导社会各个阶层凝结共识、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在当今世界文化多样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复杂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需要从加强红色文化理论创新和宣传教育两个方面来保持对意识形态的引领。一方面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论阐释和创新,占领文化思想高地和前沿,使红色文化精神生产指导物质生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宣讲红色文化,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融入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使党的思想上升为国家意识和价值认同,进而赢得人民的情感认同和普遍支持。

5.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艰苦探索、历经磨难才找到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寄托着全体中华儿女期盼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红色文化的精神支撑与价值引领,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构成和新的生长点,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一方面,红色文化凝结着中华儿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着民族、国家、集体、个人等不同层面的价值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蕴含中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优秀的精神品质,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开新将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等理想与追求,不仅能提升中国人的思想境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把我国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世界意义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逐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立足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民需要红色基因来传承历史,需要红色精神来武装头脑,更需要红色文化领跑未来。

注释:

① 即《红日》《红岩》《红旗谱》和《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和《林海雪原》。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刘建平,王昕伟.与时俱进传承红色基因[M].光明日报,2019-06-14(05).

【责任编辑:雨 蕙】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