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化过程中述谓性中心语的意义衰减
——兼论“NP+的+VP”难题

2021-07-07 07:54
关键词:中心语谓词句法

杨 飞

(南京审计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陈述叙述的是事件,一般由谓词性成分充当;指称叙述的是物,一般由体词性成分充当。陈述与指称之间的转化具有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指称形态可以转化为陈述形态,称之为“陈述化”;陈述形态也可以转化为指称形态,称之为“指称化”。指称的陈述化和陈述的指称化都可以是共时平面上的变换关系,但唯有陈述的指称化,才具有历时层面上的发生学关系。

陈述结构向指称结构的转化过程中衍生出表指称的定中结构,结构功能转型有内容(结构调整)和形式(句子复杂化的深层次需要)两方面的动因,其中结构调整带来“信息权重降低,前景退为背景,主要信息降为次要信息”[1],衰减符合语言交际中的信息量变化,反映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方梅也指出,体现背景信息属性是篇章功能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个功能需求,将背景信息以句法上的低范畴等级进行包装,从而使句法降级和信息背景化通过句法手段得以实现。[2]在此过程中,形式和意义衰减是衰减的具体体现,两者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形式是衰减的表层因素,而语义则是衰减的深层因素。

指称功能的衰变表现为原有谓词性成分或标记随信息量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意义发生了淡化、弱化和虚化,整体表现为衰减趋势。转指类指称式是名词性的,述谓性中心语是述谓性的,动词可有限受否定副词“不”修饰,如“他的不配合”,形容词受程度副词“过分”修饰,如“他的过分谦虚”。但不论谓语或动词,都只能做主语、宾语和介词短语,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句法功能已发生偏移。

一、相关文献回顾

学界一般将转指类指称式“NP+的+VP”称为特殊的结构形式,如“这本书的出版”“春天的到来”“柠檬的酸”等,以往研究限于结构中心“VP”的谓词性与结构整体名词性间的矛盾,意见并不统一,形成了一个“难题”。主要争论有:

1.“NP+的+VP”结构是名词性还是谓词性?

“NP”与“VP”到底是偏正还是主谓关系?传统认为是“定-中”偏正结构,以朱德熙[3]140、胡裕树、范晓[4]等为代表,认为这类名词性偏正结构中,结构是谓词性。丁声树认为“在形式上是偏正结构,可是论意思却是一种主谓关系。”[5]52另一些学者如陆俭明[6]、司富珍[7]、熊仲儒[8]则运用形式语法学的“中心词理论”对此进行分析,认为是名词性的“的”字结构,由“的”插入主谓结构中间所形成。

2.“NP+的+VP”中的“VP”的性质,是名词、动词还是名词化了?

朱德熙认为在“春天的到来”“这本书的出版”这类结构中“到来”和“出版”仍是动词[3]140,与传统认为的向心结构理论相矛盾,现有句法语义认知无法调和两者分歧。施关淦[9]、胡裕树、范晓[4]认为其中VP已名词化,“出版”和“到来”是名词,不再是动词。陆俭明明确反对“名词化”提法,认为VP虽不能带体貌成分,不能带补语和宾语,但并不能说明此处VP已名词化[6]。项梦冰认为VP仍是谓词,与传统理论矛盾是因为“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错综对应关系以及名词谓词和主语谓语同指称、陈述的错综对应关系”[10],因此传统理论不需修改。熊仲儒则从生成语法角度认为VP具有双重性,即词库内是动词,句法上是名词[8]。

3.“NP+的+VP”中“的”性质?

一些学者们还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的”字性质进行探讨,认为“的”是结构核心,“的”所具有的[+N]性使整个结构成为名词性,即中心词的语类特点会渗透到其所在的母节点。陆俭明认为“NP的VP”结构中的“的”是结构助词[6]。司富珍认为“的”是一个标句词,它插在主谓短语间构成CP结构,“的”是整个结构的核心[7]。周国光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结构助词的“名词性”使人无法理解,X标杠杆理论和中心语理论构造出的De’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存在,具有强烈的反语感性[11]。熊仲儒认为“NP的VP”是一个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的”是功能范畴D的语音实现形式[8]。周国光针对熊的观点指出,“的”还是后置词,而不是功能范畴D[12]。

二、“NP+的+VP”难题的另一种解释

要解决“NP+的+VP”难题,我们可以尝试跳出以往研究的语境框架,注重研究的动态性和系统性,从语言这个复杂自组织系统来考察,把“NP+的+VP”放在陈述结构指称化视野中,即句层面到语层面转化中发生的系列形义衰减,上述种种向心结构理论和句法同构理论矛盾的现象也许就能够部分得以解决。

从语义关系上看,NP与VP之间关系较复杂,有各种来源渠道,如:

(1)【施事-动作】他离职了⟹[W]他的离职

(2)【受事-动作】研究红楼梦⟹[W]红楼梦的研究

(3)【时段-动作】改造了二十年⟹[W]二十年的改造

(4)【时点-动作】昨天吵架了⟹[W]昨天的吵架

(5)【方所-动作】在家乡舞龙灯⟹[W]家乡的舞龙灯

(6)【工具-动作】用小提琴伴奏⟹[W]小提琴的伴奏

可见,“NP+的+VP”并不特殊、也不陌生,与提取主客体所形成的定中结构一样,均是指称化衰减的产物,只不过这里提取“VP”所形成的定中结构,“的”是指称化的结构标记。在提取过程中陈述式形义发生衰减,其中的体标记、部分态标记、语气标记等被删略或滤除,中心语位置上“VP”的语义发生衰减,具体表现在:1.V后不能带动态助词;2.V不具备重叠形式;3.V后带宾语的例子非常少,即使能带,从语感上也不自然;4. V后出现补语非常少,仅限于结果补语;5.V可受定语修饰。

三、谓词性成分指称化后的类别

古汉语中指称化现象就大量存在,自指结构中无标记的指称化比有标记的指称化更常见。现代汉语中谓词是句子的中心,指称化后结构信息格局发生变化,提取谓词及相关成分,谓词性成分被囚禁在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位置,因句法地位的变化而占据了名词位置,谓词性较弱而名词性增强。核心谓词不能再添加体标记和受绝大多数副词修饰,只能做主语、宾语、介词短语的中心,不能做谓词或动词的中心,这也是指称化形义衰减的方式之一。

1.单动词做中心语 单个动词指称化后做中心语,占据了名词的位置,句法功能发生转移,由述事向述物转变。动词本指一个动态动作,在中心语位置变为指称动作整个过程。

(7)【N是V的施事】贺子珍走了⟹[W]贺子珍的走(例:~给江青提供了乘虚而入的绝好机会!)

(8)【N是V的受事】改善了职工生活⟹[W]职工生活的改善(例:他一上任,便召开了抓思想认识的统一、抓~。)

(9)【N是V的系事】祥子很拚命⟹[W]祥子的拚命(例:刘四爷也有点看不上祥子:~,早出晚归,当然是不利于他的车的。)

2.状语做中心语 形容词作状语,提取后成为指称式的中心语,其描述功能减弱,指称功能增强(如例10)。有时还需增加比况标记“似的”,以使语义更加凸显(如例11)。

(10)轻松愉快地放下了包袱⟹[W]放下包袱的轻松愉快(例:他越来越感到~,并且象旅行家发现新大陆那样觉得新鲜。)

(11)胆战心惊地见到阎王爷⟹[W]见到阎王爷似的胆战心惊(例:每次拍戏,稍微慢一点就被大骂,弄得见了导演都像~。)

3.谓词做中心语 谓词部分整体做中心语,包括五种类型,在功能偏移过程中,一些结构间语序还会发生变化(如例12、19)。

第1组:谓词和宾语做中心语

(12)解放战争征战了五年⟹[W]解放战争的五年征战(例:在~中,林彪指挥大兵团作战。)

(13)常四爷爱大清国⟹[W]常四爷的爱大清国(例:~,有他十分具体的爱法,属武装斗争一类。)

第2组:状语和动词做中心语

(14)托尼匆匆地到来⟹[W]托尼匆匆地(的)到来→托尼的匆匆到来(例:他一想到~,便觉得自己与他有血缘关系。)

(15)黄百韬兵团迅速撤退了⟹[W]黄百韬兵团迅速地(的)撤退→黄百韬兵团的迅速撤退(例:由于~,解放军未能在新安镇捕捉到其兵团主力。)

第3组:状语和谓词做中心语

(16)国民党军在忻口进行了作战⟹[W]国民党军的忻口作战(例:八路军120师开赴抗日前线,主动出击,切断日军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了~。)

(17)红军北上抗日⟹[W]红军的北上抗日(例:张国焘取消了他那个“临时中央”,~已成为唯一的选择,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第4组:动词和补语做中心语

(18)李雪健塑造了多种角色,很成功⟹[W]李雪健多种角色的塑造成功(例:~,再次说明,表演艺术的根应扎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扎在角色的心灵深处。)

第5组:补语做中心语

(19)她穿着军装,英姿勃勃⟹[W]她穿着军装的勃勃英姿(例:~,她那一双明媚而又忧郁的眼睛,在陈墨涵的思维世界里,还是记忆。)

4.主谓压缩后做中心语 主谓结构向名词性结构偏移,指称化后的定语由陈述式的状语或其他成分承担,指称化带来了原有结构的变化。

(20)突然,枪响了⟹[W]突然的枪响(例:他满以为这~会把贺龙吓个半死,可是年仅七岁的贺龙处之泰然。)

(21)在南方,粮食丰收了⟹[W]南方的粮食丰收(例:~缓解了旱灾对经济的压力。)

之所以出现“NP+的+VP”结构,还是语言信息变化的结果,满足了陈述功能向指称功能的变化。指称化后信息背景化,粘着格式“NP+的+VP”是旧信息,并不是语言表达的重心,它的出现往往与一定的语境发生联系,即语境对该结构的可接受性有明显影响。如:“今天的新闻联播到此为止,谢谢您的收看│120师在贺龙的率领下,进行了黄土岭战斗。”“您的收看”似乎只能出现在该语境中。而“贺龙的率领”也只能出现在框式介词架“在……下”中。我们抽选三种不同语体(科技语体、新闻语体、口语语体)材料,每种语体考察3万字,共有14例,从语体考察的情况看,“NP+的+VP”书面语体(包括科技语体和新闻语体)共13例,而口语语体仅1例;从句法位置上看,主语共3例,而宾语有11例,宾语位置出现机率远大于主语位置,句法位置与该结构具有内在的适应性。

四、谓词性标记功能衰减的不均衡性

陈述式提取谓词后可形成转指类定中结构,虽在整体功能上相当于名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名词。“名词”指称的是“事物”,而“NP+的+VP”指称的是“事件”,由陈述事件到指称事件,本身就显示出衰减。指称化之后VP位置上的谓词的附加成分是否能保留,哪些能保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对谓词的附加标记,如体标记、态标记、情态量标记、能愿标记、比况标记、否定标记、语气标记进行全面考察,发现各种谓词性标记与谓词一起被提取后,标记显示出衰减的不平衡,如已然体标记可删略比例为89.17%,态标记的可删略比例为40.8%,其余依次递减,可见,衰减体现了指称化过程中的一种倾向性而非绝对性。具体表现为:

1.标记类型显示出衰减的不平衡性

有些谓词性标记与谓词结合不紧密,中间被其他成分所间隔开,不能被提取,如比况标记。有些能被提取,但提取后被标记需强制删略,如体标记(例22-23):

(22)他迟到了⟹[W]他的迟到(但:*他的迟到了)

(23)这本书出版过⟹[W]这本书的出版(但:*这本书的出版过)

此外,标记内部也显示出衰减的不平衡型,如态标记,主动处置态标记不能与谓词一起被提取,但被动处置态却能够提取,如“李庆贵被免职了⟹[W]李庆贵的被免职(例:~与当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形势有关。)”同样是副词,情状副词(如:苦心、随手、大力)、否定副词(如:不、没)能够出现在VP位置上,但时间副词(如:已经、曾经、正在)、范围副词(如:全、都、仅)、语气副词(如:难道、大概、也许)等均不能出现在VP位置上。

2.标记句法位置显示出衰减不平衡性

句法位置也是衰减的变量之一,指称式和句法位置存在协调问题。主语位置表达已知信息,不需要通过体标记来凸显焦点;宾语位置表达未知信息,形式上可接受一定冗余信息。任选删略的指称式,因所处句法位置不同,而会采用不同的删略策略。

【主语】损坏的机器已恢复正常使用(但:损坏了的机器已恢复正常使用)│一位坐轮椅的残疾人来到故居/一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来到故居│已经修复的太阳金字塔撩开了神秘面纱(但:已经修复过的太阳金字塔撩开了神秘面纱)

【宾语】他把损坏的机器修好了/他把损坏<了>的机器修好了│为坐轮椅的残疾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但:为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死亡大道”的东侧是已经修复过的太阳金字塔/“死亡大道”的东侧是已经修复的太阳金字塔)

指称式虽可任选删略,但在句中存在使用倾向性。主语和宾语位置因信息表达的不同而对指称式有外在的形式要求。在已然体任选删略语例中,我们选择了100个不同的任选删略语例,经统计,已然体保留式所在句法位置主语和宾语比为39:61,然后以同型的已然体删略式在CCL语料库中进行搜索,以所搜到第一个语例为准,统计已然体删略式所在的句法位置,见下表:

标记保留式和删略式句法位置分布表

从上表可见,无论是体标记的保留式或者是删略式,出现在主语和宾语位置的机率大致相同。宾语位置占比约为六成,说明宾语位置更容易出现指称式,而主语因为位置已知,可出现指代形式或者裸名词。

3.标记的语义也影响衰减不平衡性

能够保留的标记主要表示判断和否定(如例24-25),以及表程度的情态量标记(如例26-27)。

(24)他不理智⟹[W]他的不理智(例:安倍会为~付出代价。)

(25)他没良心⟹[W]他的没良心(例:他的朋友们看不惯~,替他担下他没去尽的义务。)

(26)他过分礼貌⟹[W]他的过分礼貌(例:李东海奇怪于~但依旧是喜欢他的笑颜。)

(27)医护人员全力进行抢救⟹[W]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例:经过~,小女孩已经安全脱险了。)

否定标记不仅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位置,还可以受其他副词成分修饰。同样是情态副词,“很、非常”均不能出现在同形结构中,标记时间概念的范畴均不能出现在VP位置,不论是前置标记或者后置标记。

4.谓词词义也影响标记的衰减

能够进入VP位置的动词都是非动作动词,不具有强动词性,试比较“*他的没来-他的没迟到”,如“那天儿子伴着铃声闯进了教室,他用发了疯似的奔跑换来了他的没迟到。”“来”具有强动词性,因此出现受到限制,而“迟到”具有弱动词性,因此可以出现在该结构中。

形式与意义是辩证统一的。从发生学角度看,意义决定形式;但从认知角度看,形式与意义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时需要从形式着手来发现意义。语义是语言表达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人类有了语义表达的需要,我们才会在形式上进行重组和优化。语言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研究人类如何通过语言的合适形式来表达意义。从语言信息传递角度看,指称化过程是由叙事向述物转化的过程,带来了结构的降级,语句成分主次凸显,中心语和定语层次分明,结构由离心式向向心式转变,语义中心由整体向局部过渡,实际上也是语义衰减的一种活动。形式与意义之间除外在的空间相似性外,还蕴含更抽象的意义相似性,指称式的形成正反映了语言的相似性。指称化过程中新信息到旧信息的转变,带动了整个指称结构在形式上与原陈述式相比成系统的变化,显示出形式上成系统的衰减,形式衰减的背后是与此相适应的意义衰减。指称化过程述谓性中心语意义的衰减是指称化过程中功能衰变表现之一,符合指称化过程中衰变的整体倾向。

猜你喜欢
中心语谓词句法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康德哲学中实在谓词难题的解决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汉泰状语与中心语结构浅析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