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中师范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

2021-07-07 04:49:48璐,舒
关键词:反省建构主义师范生

王 璐,舒 岚

(湖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部在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1]。今年基于疫情客观因素的影响,全国范围内展开了长达数月的线上教学活动,极大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加之国内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学习分析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高校多采用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将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线上学习的新常态[2]。学习力是指能够支撑学习者持续、主动、深层次开展诸如知识建构等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3]。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面对嘈杂的互联网环境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教师监管作用减弱,学生学习自由性相对增强。因此在线学习对学生专注力、意志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多方面水平要求较高。上述几个方面都会对学生在线学习的学习力产生较大影响,故在混合式学习中如何进行学习力分析,进而提升其在线学习效果,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4]。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是未来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者,研究其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意义则更加重大。本文将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采用学习影响因素中被研究者广泛使用的“四要素说”,进行小范围测试,并探讨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学习力的整体情况,各因素和学习力的相关关系,以及影响师范生混合式学习中在线学习力中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及全国范围内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教学优化。

1 研究背景

不同于以往关于学习力的研究,本文是基于疫情背景下全国大学生均参与线上教学后进行的。疫情的冲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线上教学平台的发展,学生对线上学习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因此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实证研究将更精准且更具代表性。本文旨在研究师范生在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主要学习力影响因素,即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探讨“四要素说”中顺应力、策应力、反省力、互惠力与师范生在线学习力之间的关系。

2 混合式学习与在线学习力概念界定

2.1 混合式学习

当前国内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混合式学习的内涵界定、案例研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5]。在内涵界定方面,何克抗(2004)认为,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优势(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激励学生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6];李逢庆(2016)通过建构ADDIE教育模型,阐释了混合式教学的课堂设计,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指引及经验借鉴[7];石小岑(2016)通过探索美国混合式学习的正反两个方面,为我国混合式学习变革提供了有益启示[8];宋凯丽(2020)认为,混合学习就是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育、课堂听讲、实验研究、现场考察、观摩学习、实训学习等等,与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有机结合[9];在将混合式学习运用到具体实践方面,国内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年级均有相关研究,同时多种学科均有研究涉及,呈现出实用学科种类多、年级跨度广、线上平台杂的特点。叶丽霞(2020),展开了基于学习通和钉钉的线性代数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索[10];孙佳佳(2020),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11]。

由此可见,当前国内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在于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历程梳理,各类线上平台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应用及效果探索,混合式学习中课堂的设计等方面。但对学生混合式学习中对学生在线学习力的讨论涉及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探索混合式学习中师范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

2.2 学习力

美国麻省理工管理学院的Jay Forrester教授于1965年首次提出了“学习力”的概念,成为前沿的管理理论。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习力逐渐被迁移到教育领域。陈满林(2003)认为,学习主体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综合素质提高的速度和学习能力的大小 ,是评价主体的学习力是否得到提升的主要因素[12]。吴也显(2005),基于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进行了学习力生成的探索[13]。陈维维(2010)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总结了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现状并探索了其未来发展趋势[14];郭磊(2012)运用文献研究法、特尔斐法和阐释学方法等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面向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的学习力构成要素[15];丁亚元(2015)根据对教与学理论的研究,分触发、形成、提升三个阶段构建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力培养模式的框架[16];李宝敏(2018)结合理论研究、专家论证以及实证检验的多轮迭代,构建了网络学习者在线学 习力模型,并通过项目分析、探究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验证,研制了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测评量表[17];郑勤华(2020)基于内驱力、认识力、意志力以及应用力四个维度建构理论框架,并探究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力的构成维度与影响因素[18]。在对学习力的解构方面,Claxton(2002)提出四要素论,包括顺应力、策应力、反省力、互惠力四个方面[19];ELLI Online(2007)提出七要素论,即变化与学习、批判好奇心、意义制定、创造性、学习互惠、策略意识、顺应力[20]。

由此可见,当前国内对学习力的探索已有较成熟的体系,对在线学习力模型的构建有多轮迭代同时研制出了较高水平的在线学习力检测量表。然而将学习力模型带入实证研究的案例却并不多。笔者在本文中将较权威的“四要素说”运用到实证研究中,并首次将“建构主义”与“四要素说”结合,探索了师范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

学习力在本文中指的是能够支撑学习者持续、主动、深层次开展诸如知识建构等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21]。当前国内关于混合式学习研究内容多在关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效果及如何利用在线课程激活学生学习力,而在实际应用中有关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实证研究较为欠缺,石雪(2020)提出,在混合式学习中如何进行学习力分析,进而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新冠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的广泛实践,国内高校混合式学习已呈常态化发展。然而由于我国混合式学习尚未普及,因此学生在接受在线学习时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学生在线学习时学习力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把握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效果意义重大。

建构主义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理解混合式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的分析能够为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基础[22]。因此本文将以构建理论为基础,探索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师范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基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迅猛发展的背景、混合式教育的发展趋向及师范生的特殊身份,本文将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作为研究主体,展开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中师范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 模型建构与模型假设

3.1 模型建构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构建混合式学习中师范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模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不同于传统课堂,在线学习时,学生在基于原有知识经验吸收新知识过程中,其社会文化互动需通过网络媒介进行支撑。本研究认为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其学习力仍会受到以下四因素影响:①顺应力,即学生的专注力、管理分心能力、注意力和毅力;学生在缺乏学习环境及家长监督的环境下,其顺应力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在上课过程中容易分心,难以持之以恒,这将对其知识掌握产生较大影响。②互惠力,即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倾听和观察能力;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依托网络平台与人合作完成任务难度较大,对学生沟通能力要求高,同时也考验学生的倾听观察能力,能否准确领会老师及同学的观点对学生学习影响显著;③反省力,即学生计划、调整、提取及元学习的能力;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在初期应对高密度的学习任务会感到难以适应,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因此及时调整学习的计划和策略对学生适应在线学习尤其重要;④策应力,即提问、建立联系、想象及推理能力;基于网络平台,学生在进行在线学习过程中会遭受大量的信息冲击,因此对学生个人在信息鉴别推理等方面要求较高,同时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信息较零碎,如何将所学知识建构联系也是其学习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方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通过原有知识经验生成意义,与四维度中的策应力和反省力相通,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提取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建构主义”强调要通过在社会文化互动中来理解知识,此观点与四维度中顺应力与互惠力相契合,不同于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的社会文化互动,在线学习环境下的社会互动需要依托网络平台,同时由于缺乏学习氛围及监管人,学生在进行社会互动过程中吸收理解知识过程中会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会受到顺应力、互惠力、反省力、策应力四方面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建构了混合式学习中师范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模型,包含顺应力、互惠力、反省力、策应力四个维度。

3.2 模型假设

本研究建构混合式学习中师范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模型,其中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假设:顺应力对学生学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H1),互惠力对学生学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H2),反省力对学生学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H3), 策应力对学生学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H4)。本研究的假设概念模型图如图1所示。

图1 在线学习力的概念模型图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当前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对象以高校大学生为主,少部分研究聚焦于小学中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考虑到中小学生线上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弱,且当前混合式学习在我国尚未普及,中小学实操难度大等问题,我们将研究对象转向了高校大学生。相较于以往大多数课题将研究对象放置大学生整个群体,本文将研究对象细化,转向高校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当前国内尚未出现对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石小岑(2016)在探索美国混合式学习正反两个方面后,得出的其中一点启示是:教师能力建设是制约混合式学习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23],而师范生作为未来混合式教学践行的主体,其能力建设十分重要。通过了解师范生群体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有利于师范生重视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其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于,通过进行师范生在混合式学习中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能极大地帮助师范生在日后的混合式学习教学中认识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恰当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出色的表现。

4.2 研究方法

当前国内关于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探索大多是以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势展开。贺文洁(2017)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了北京市四所中学,对中学生学习力的结构、类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24];李璐(2020)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线上学习力情况进行调查,对大学生线上学习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5];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在线学习力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笔者梳理了我国学习力研究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学习力影响因素研究等文献材料。笔者参考了石雪关于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问卷,基于收集的数据,本研究采用SPSS 26.0软件,对师范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4.3 问卷设计与发放

笔者参考了石雪关于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问卷,基于本课题研究对象均为本科生,考虑到其科研素养尚不足的情况,笔者将原问卷中“我会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相应实践建立联系硕士学位论文”这一题项删除。经专家评审和试测结果,形成了本课题的研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了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法(非常不同意=1,不同意=2,一般=3,同意=4,非常同意=5)。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总量表由四个维度组成(即顺应力、互惠力、反省力、策应力),共包含34个题项。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8份,问卷回收率为96.6%;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24份,问卷有效率为95.9%。

5 数据分析结果

5.1 信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 SPSS 26.0 软件对问卷的整体信度进行检验。信度是指测量结果一致性的程度。结果显示,问卷整体的cronbach alpha系数值位0.912,表示问卷的整体信度很好。对每个维度的分量表进行信度检验,顺应力分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值=0.908,互惠力分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值=0.915,反省力分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值=0.903,在线学习力分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值=0.916,表示分量表也具有良好的信度。

5.2 描述性统计

参与调查的学生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

5.3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KMO值为0.874。根据秦晓晴&毕劲(2015),KMO值大于0.6即表明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26]。旋转后的矩阵模型显示,共有5个因子能解释64%的方差。笔者对探索出的新因子题项进行分析,结合其特点将新的因子命名为“情感力”,即包括学生在线学习时的学习动机,对在线学习的接受度以及在线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基于此,修正后的混合式学习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模型

5.4 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的均值和标准差

根据在线学习力的模型图,各个因素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所示。

表2 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的均值和标准差

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顺应力、互惠力、反省力、策应力和情感力的均值分别为M=3.94,3.83,3.75,3.44,3.63。

5.5 相关分析

皮尔逊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顺应力和学习力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84(p<0.05);互惠力和学习力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93(p<0.05);反省力和学习力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7(p<0.05);策应力和学习力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09(p<0.05)。

6 研究结果讨论和启示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并修正了混合式学习中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师范生在参与混合式学习的在线学习过程中,顺应力、互惠力、反省力和策应力都与在线学习力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情感力指的是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接受度,在线学习的动机以及在线学习时的精神状态。情感力是本研究探索出的新维度,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接受度、在线学习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提出给予学生在线学习情感支持、丰富在线学习形式、监督学生在线学习状态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情感力。

顺应力是学生接受在线学习的必要条件。本研究提出给予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管理分心能力及学习毅力,优化课堂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顺应力。

学习互惠力与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及教师、学习伙伴的交流密切相关。本研究提出提供学生独立思考表达个人观点,创造小组合作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互惠力。

学习反省力对学生适应在线学习提高在线学习效率意义重大。本研究提出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线学习反省力。

学习策应力有利于学生整合知识结构。本研究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推理想象能力,系统归纳整合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策应力。

7 研究不足和展望

7.1 研究不足

本研究编制了测量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分析了师范生在线学习力现状,对学习力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根据现状研究和访谈结果,提出了一系列详细具体的措施以提高师范生在线学习力水平,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借鉴。但此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1)研究对象具有局限性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湖北师范大学参与在线学习的师范生,研究对象为不同年级的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共收集了324份问卷。研究对象尚未涉及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局限性。

(2)研究结果尚待实践检验

本研究对师范生在线学习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在线学习者在线学习力的建议。理论上而言,这些建议可以为师范生在线学习提供帮助。但具体到实践中如何应用,能否达到理想效果,尚待考证,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7.2 研究期望

新冠疫情的冲击促使在线学习在我国得以广泛的实践,加之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近年来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国内高校混合式学习已呈常态化发展。在线学习过程中如何提高师范生学习能力与效率,是值得持续深入研究的话题。后续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层次,分区域进行在线学习力深入研究

郭灵婕(2019)在对在线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期望中提出在线学习力研究对象可转移到中小学直播课,职场直播课等,分层次,分地域研究[27]。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尚未涉及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后期研究可针对非师范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同时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年龄跨度大,可依据在线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特征进行研究。

(2)用实践检验相应策略建议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当前,在实际应用中有关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实证研究较为欠缺[28]。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应通过实证方法检验相应策略建议对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效果[29]。本研究基于对师范生在线学习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师范生在线学习效率的方法,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仍尚待检验。在后续研究中,可从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入手,采用对照实验法等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这些策略建议是否有利于提高师范生在线学习力。

猜你喜欢
反省建构主义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壹月记事簿
文苑(2019年1期)2019-11-22 22:07:41
常反省自己
养生月刊(2019年8期)2019-01-13 05:42:10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反省与克制
现代装饰(2017年12期)2017-05-22 02:40:53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