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师的深度思维课堂驾驭能力

2021-07-06 15:02:55魏平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深度思维初中教学

魏平

【摘    要】“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是教学的关键人物。虽然一堂课的效率高低是由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其中不乏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案、课堂的严谨性等。但是在笔者看来,教师的深度思维课堂驾驭能力是决定课堂效率高低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师的深度思维课堂驾驭能力。

【关键词】初中教学  深度思维  课堂驾驭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89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上课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有的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神采奕奕,求学的目光炯炯有神;有的课堂氛围很低沉,学生无精打采甚至是昏昏欲睡。这一问题困扰着无数的教师,也包括笔者在内。不过经过笔者的不断探索、研究,发现课堂的氛围是由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所决定的。教育部门在2016年将《品德与社会》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且赋予一百分的分值纳入正规考试,由此可见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教师想要很好地驾驭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门课程开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守法意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生活法律常识和制度。下面笔者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师的深度思维课堂驾驭能力谈一些浅见。

一、切实备好课

备课是教师的专业技能,一堂课的正常开展没有教师的提前备课是不可能实现的。倘若对着书本照搬照念,又怎么能驾驭课堂呢?

1.备教材。根据教材整理出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前提,足够了解教材是备课的基础,分清教材的层次感,梳理出知识的难易点都是教师应该完成的工作。《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内容和模式对知识点的梳理是很清晰的,其每一节所编写的内容都是同一类型的法治知识,它巧妙地列举了真实的事件或是编撰的故事将法治知识带入其中。通过列举例子的方式将法治知识融入其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的通透以及更容易对知识进行深刻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扩展,这符合教育部门规定的不仅仅只是满足于教材的教学。教师熟悉教材时就应该多查阅资料,补充课外知识到书本上,与课内知识相对应。例如,《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中提到: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我们要学会合理的判断与利用,避免虚假信息传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教材上,简单的列举了两个例子:虚假信息的传播给散播者带来的利益和网络便捷的特点给使用者带来的便利。一好一坏的例子向学生们介绍了网络的双面性,也符合题目“合理利用网络”,但是例子较少对学生法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课外知识的补充对学生知识的理解是很重要的。

2.备学生。备学生也是备课的一部分。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和水平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确定备课的难易程度和风格。难易程度的确能直接奠定课堂的效率,达到教师知识输出量与学生知识接收量刚好匹配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学生熟知的喋喋不休和学生难解的不了了之”的尴尬局面。而备课风格的选择则会勾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讲课的风格和课件制作的风格可以抓住学生的眼和耳,使学生集中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3.备板书。板书是对整节课知识的概括,部分学生会采用做筆记的形式记录下教师的板书,所以板书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板书会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板书的提前准备,并不强求教师先板书一份在纸上,但是对板书的内容,教师在心里应该有个大致的框架,能在课堂上用极快的速度将其呈现出来。好的板书是直观形象的,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点并形成知识框架,条理清晰,便于学生记录和记忆。

4.备课堂流程。课堂流程决定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记忆的先后顺序,我们讲究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否则在乱了顺序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知识无法理解的后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确定好课堂流程和讲课顺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制作的课件来辅助自己记忆的课堂流程,但是课件总归是课件,它记录的是知识,而不是教师要说出的话,所以,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在课堂上要讲述的内容,让课堂充实并且顺利地进行。

二、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驾驭课堂就意味着驾驭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地听教师指挥是有一定技巧的,教师应该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拉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消除教师高高在上的想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只有与学生成为了朋友,改变和打破原本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严肃的关系才能使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内,学习者的学习和精神面貌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驾驭学生也不会使学生感受到别扭的情绪,不会让学生感受到压迫感,反而使情愿受教师管束的情况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

三、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重要到教师需要在从教期间一直执行,有反思意味着有改变,有改变意味着有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包含各个方面,不管是教学方案还是教学态度。教学方案的不断改进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最开始的教学方案可能是针对基础知识和水平较低的学生而制定的,但是随着教学的开展,知识难度提升,学生水平进步,原来的教学方案已经不再适用,所以教学方案是不断改进的。教学方案的改进不仅仅是知识难易程度上的改进,教师要结合之前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所得来的效果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态度也是需要教师不断反思的,永远保持极高的热情对待学生是大部分教师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拿出最大的热情来对待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态度略有冷淡时,就应该迅速提醒自己,反思自己的态度,从而再次提起热情。教学态度的反思是教师常常要进行的。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想要轻松地驾驭课堂是有一定技巧的。学生的进步永无止境,教师对高效率的教学方案的追求和探索也就永不停歇。有效教学体现在学生的分数上,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认知上,体现在教学氛围的营造上,更体现在教师能否成功驾驭整个课堂。

猜你喜欢
深度思维初中教学
让智慧美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以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深度思维
例谈学生高考物理思维障碍及对策
激活思维引擎,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
基于深度思维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
浅议对话教学中启迪小学生英语思维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迁移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浅析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