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免疫功能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1-07-06 07:52梁其隆蔡学詹伟波唐聪燕陈志强
黑龙江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体液红细胞

梁其隆,蔡学,詹伟波,唐聪燕,陈志强

1.茂名市中心血站检验科,广东茂名 525000;2.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茂名 525011;3.茂名市中心血站采血科,广东茂名 525000

在保障血液安全的基础上普及、推广无偿献血是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远期任务。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有了显著的进步,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国内无偿献血在所有临床用血中占比约为95%[1]。然而,应引起重视的是仍有部分地区以及部分时间段存在“血荒”情况,而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和人们对献血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担忧有关[2]。亦有部分人认为献血,特别是多次献血均会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继而增加了多种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最终促使其献血意愿下降[3]。迄今为止,关于机体能否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调整平衡献血引起的血细胞丢失以及免疫细胞丢失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以及重点[4]。由此可见,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机体免疫功能情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血液流变学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组检查项目,主要是反映血液的流动状态、凝固性质、粘滞度以及有形成分的流动性、变形性等,且冠心病、脑出血以及脑血栓等常见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均和血液粘度升高密切相关[5-6]。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无偿献血者免疫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无偿献血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茂名市中心血站登记的无偿献血者173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7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9.1±4.2)岁;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61例,高中或中专72例,大专及以上40例;婚姻状况:已婚114例,未婚51例,离异或丧偶8例。纳入标准:(1)所有无偿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7]中的相关标准,且完成了健康情况调查表的填写;(2)年龄>18岁。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或伴有神经系统疾病者;(2)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3)正参与其他研究者。研究对象均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研究方法

1.2.1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相关指标包括CD3+、CD4+以及CD4+/CD8+。分别在献血前以及献血30 d后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所有受试者的抗凝血100μl,每个试管分别加入20μl相应的硬抗抗体,且每份样本均设置同一型阴性对照。充分混匀后放置在室温条件下避光静置20 min,分别加入100μl的固定剂,再次放置在室温条件下避光静置20 min,加入2 ml的溶血素,放置在室温条件下避光静置20 min。随后以167.7(×g)离心力离心处理,去除上清液。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别采集每管2万个细胞,借助Cell Qutst plot软件(美国BD公司)完成分析。

1.2.2 体液免疫功能检测:相关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免疫球蛋白M(IgM),分别在献血前以及献血30 d后采集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2 ml,以1006.2(×g)离心力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进行检测。

1.2.3 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采集受试者献血前以及献血30 d后外周静脉血2 ml,以肝素抗凝处理后离心分离红细胞,并将其重悬处理至密度为1×106/L的悬液。分别加入C3b致敏冻干酵母菌悬液以及未致敏冻干酵母菌悬液,于油镜下计数,并完成上述相关指标的计算。

1.2.4 血液流变学检测:采用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受试者献血前后的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血沉、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受试者献血后CD3+、CD4+以及CD4+/CD8+均高于献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献血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表1 献血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时间献血前(n=173)献血后(n=173)tP CD3+(%)63.32±1.50 66.47±2.81 13.007 0.000 CD4+(%)35.65±1.30 39.97±2.37 21.020 0.000 CD4+/CD8+1.30±0.13 1.47±0.16 10.846 0.000

2.2 献血前后体液免疫功能比较

受试者献血前后各项体液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并不明显,献血前后体液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献血前后体液免疫功能比较(±s)g/L

表2 献血前后体液免疫功能比较(±s)g/L

时间献血前(n=173)献血后(n=173)tP IgA 1.85±0.53 1.94±0.49 1.640 0.102 IgG 12.80±3.39 13.21±3.52 1.103 0.271 IgM 2.33±0.64 2.31±0.63 0.293 0.770

2.3 献血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受试者献血后RBC-ICR、RBC-C3bR均低于献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献血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表3 献血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时间献血前(n=173)献血后(n=173)tP RBC-ICR 7.84±1.56 6.23±1.34 10.297 0.000 RBC-C3bR 23.15±3.25 17.05±2.10 20.735 0.000

2.4 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受试者献血后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献血前,而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献血前(P<0.05),而献血前后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4 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时间献血前(n=173)献血后(n=173)tP全血粘度值3.90±0.34 3.34±0.28 16.723 0.000血浆粘度值1.60±0.03 1.55±0.04 13.153 0.000血沉(mm/h)10.23±3.04 14.72±3.15 13.490 0.000血细胞压积0.51±0.02 0.51±0.02 0.000 1.000红细胞刚性指数3.06±0.42 2.42±0.38 14.862 0.000红细胞聚集指数6.12±0.43 5.52±0.32 14.723 0.000血沉方程K值44.61±6.02 55.53±7.04 15.506 0.000红细胞变形指数0.62±0.13 0.61±0.15 0.663 0.508

3 讨论

血液是人体内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对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运输,可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防御以及体液调节等一系列功能[8]。输血属于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亦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临床用血量的不断增多,供血形势不容乐观,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供血以及献血的安全性亦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9]。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通过无偿献血途径获得的血液远远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所以,充分利用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优势,对临床输血安全以及血液来源均极为重要[10]。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体力活动相应减少,从而使得部分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而在献血后可有效减少部分粘稠血液,再通过正常饮水补充血容量,实现了血液的自然稀释。由此可见,明确献血对献血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受试者献血后CD3+、CD4+以及CD4+/CD8+均高于献血前。这在彭娜等人的研究报道中得以佐证[11]: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分别较献血前更高。其中CD3+属于淋巴细胞亚群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主要作用在于维持机体免疫稳定,抵抗外界病原体的入侵。而CD4+与CD8+相互制衡,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两者的比例失调将会直接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乱[12]。且前者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朝效应细胞方向转变,同时可诱导B淋巴细胞活性的增加,从而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后者则是免疫调控的关键,当其水平低下时可能引发机体较为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进一步导致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生[13-14]。因此,无偿献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献血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达到预防部分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目的。此外,红细胞免疫属于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红细胞发挥免疫应答的过程中,细胞表面的CR1可通过识别循环免疫复合物并发生黏附,从而对病原菌等抗原实现吞噬以及清除。由此可见,献血后RBC-ICR、RBC-C3bR均低于献血前,提示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献血后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另外,全血粘度值是一个标准指标,主要是指全血粘度和血细胞容积浓度的比值,其主要反映了红细胞聚集性。血浆粘度值的高度受血浆蛋白的直接影响,特别是纤维蛋白浓度,当后者增多时,会直接提高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主要反映了红细胞积聚程度,该指标的升高往往反映了红细胞聚集性的增强。而红细胞刚性指数以及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反映了红细胞变形能力。本研究结果发现献血后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献血前,而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献血前。这表明了无偿献血后可短暂降低血液粘度,继而有效预防或避免因血液粘度异常而引发的如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脑血栓等危害健康的疾病。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者献血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有所升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且血液流变学变化较为明显,定期献血有利于血液粘度的降低,进而预防多种与血液粘度过高相关的疾病。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体液红细胞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探究体液的缓冲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实现“直接减免”
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彰显公平正义
浅谈无偿献血者档案的管理
体液指标在运动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