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
河南宏力医院影像科,河南新乡 453400
随着外科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中,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延长患者生命,但临床应用中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血液、骨髓等途径向患者临近或远端器官转移,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快速、准确的诊断肺癌转移灶情况,可有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2]。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CT/MRI对肺癌转移灶进行检查,其具有无创性、经济性等优点,但单独使用时,存在漏诊情况。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进步,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已逐渐应用于肺癌转移灶的诊断中,其覆盖范围更广,可进行全身性检测,对微小病灶也可清晰显像,可提升诊断准确性[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WB-DWI联合常规CT/MRI在肺癌转移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宏力医院接受治疗的73例疑似肺癌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WB-DWI及常规CT/MRI检查,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59~72岁,平均年龄(65.48±5.10)岁;体重44~81 kg,平均体重(62.49±4.20)kg。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现代肿瘤学》[4]中肺癌诊断标准;②相关疾病均经病理结果确诊;③无WB-DWI、CT/MRI检查禁忌症;④均知晓此次研究,且与本院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严重基础疾病,如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存在功能性病变者;②依从性较差;③合并全身感染性、血液系统疾病者;④精神状态异常,无法沟通交流者。
1.3.1 常规CT/MRI检查:采用CT(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型号:Aquilion)检查,检查前指导患者将随身佩戴的金属物品去除,并向其交代相关注意事项,检查前所有患者需禁食5 h,检查时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进行CT平扫,扫描范围为患者头部下行至膝部横断位。采用全身磁共振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型号:Avanto 1.5T),采用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多序列扫描,扫描范围为患者头部下行至膝部横断位,扫描序列分别为T1WI、T2W2。
1.3.2 WB-DWI检查:所有患者均予以WB-DWI检查,采用全身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前需指导患者去除身体佩戴的金属物品,并告知患者检查时相关注意事项,检查开始,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用枕头将患者脚部垫高,使其全身处于同一水平面,扫描范围从患者头部至膝部以下横断位,扫描时足先进,仪器信号采集采用内置线圈进行接收,依据反转恢复(STIR)—EPI技术进行检查,扫描参数:TR设置为5100 ms,TE设置为103 ms,TI设置为170 ms,矩阵设置为96×128,激励次数(NEx)设置为6次,视野(FOV)设置为44 cm,b=0、600 s/mm,扩散敏感梯度施加的方向为自上而下,层厚设置为7 mm,层与层之间重叠距离设置为1 mm,将全身共分8段扫描,每段30层,每段之间的距离需保持2层重叠,并在其中一段数据采集完成后,扫描床自动进入下一段进行扫描,扫描范围自患者头部至膝关节下方25 cm,整个扫描过程需要4 min,检查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平静呼吸。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检查。
邀请医院2名肺癌专家对所获得的影像学图片进行阅片,若两位专家意见不一时,可经商讨得出最终阅片结果。并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WB-DWI联合常规CT/MRI检查在肺癌转移灶中的诊断价值。
73例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61例患者发生转移,其中淋巴结转移26例,占比42.62%;骨转移23例,占比37.70%;其他脏器转移12例,占比19.67%。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WB-DWI检查对肺癌转移灶诊断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695);常规CT/MRI检查对肺癌转移灶诊断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591);WB-DWI联合常规CT/MRI检查对肺癌转移灶诊断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95),见表1-3。
表1 WB-DWI检查对肺癌转移灶检查结果 例
表2 常规CT/MRI检查对肺癌转移灶检查结果 例
表3 WB-DWI联合常规CT/MRI检查对肺癌转移灶检查结果例
肺癌为我国目前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的恶性病症,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发现时多已至中晚期,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低热、胸痛等,如未及时接受规范治疗,随着病情进展,病灶可向骨、淋巴结、肝、脑、肾等多脏器转移,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危害患者身体健康[5-7]。因此,早期明确疾病转移情况,对制定高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病理结果证实的73例患者中,61例患者发生转移,其中淋巴结转移26例,占比42.62%;骨转移23例,占比37.70%;其他脏器转移12例,占比19.67%;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WB-DWI联合常规CT/MRI检查对肺癌转移灶诊断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95)。分析原因在于,常规CT/MRI一直为临床检查肺癌转移灶的常用方式,其中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与密度分辨能力,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能力,且均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点,但临床单独应用后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对微小组织细胞的观察能力较弱,存在误诊、漏诊情况,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9]。WB-DWI是一种全身弥散扫描成像方式,其成像原理主要依据磁共振STIR、DWI等序列,对生理状态下的病灶细胞进行观察,可有效将该处细胞组织的水分子微观运动情况良好的反映于图像,临床医师可通过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运动情况,对疾病进行判断,该检查方式为目前唯一可反馈活体组织弥散运动的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0-12]。WB-DWI应用于肺癌转移灶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肿瘤组织扩散至淋巴结及其他脏器时,易导致该处组织水分子运动加强,气体含量降低,从而提升血管的留空效应,从而导致WB-DWI成像过程中信号增强,则WB-DWI成像中表现为高信号[13-15]。且WB-DWI联合常规CT/MRI检查可有效弥补单一诊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与病理结果相比,WB-DWI联合常规CT/MRI检查对肺癌转移灶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肺癌转移性病变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