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在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03 09:23孙瑶孙琨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阿托内皮心血管

孙瑶,孙琨

1.淄博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山东淄博 255036;2 淄博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山东淄博 255036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2 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 现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发现[1],2 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且糖脂代谢异常一直是继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途径, 长期糖脂代谢异常可以使动脉内膜脂质沉积,最终诱发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因此,在合理控制血糖指标的基础上, 积极防治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十分必要。目前,他汀类药物是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在相关降脂指南中主要推荐的一级心血管疾病预防用药[2]。 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调脂药物,可以减少胆固醇合成,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率,促使血脂水平降低[3]。 拜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4]。 2017 年8 月—2018 年7 月该院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对48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心血管事件进行预防,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且改善了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炎症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 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收治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 年对2 型糖尿病制定的诊断标准;年龄≥60 岁;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于该次研究内容进行审核与批准; 研究内容均向患者家属进行充分告知,并取得知情同意权。 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急慢性感染;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1 个月内应用过抗凝与降脂药物。 96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 对照组48 例中男29 例,女19 例;年龄60~78 岁,平均(68.6±4.2)岁;糖尿病病程在2~18 年,平均(8.6±2.6)年;体质量指数(BMI)为21~27 kg/m2,平均为(24.8±1.2)kg/m2。 研究组48 例中男28 例,女20 例;年龄60~77 岁,平均(68.5±4.3)岁;糖尿病病程在2~18 年,平均(8.5±2.4)年;BMI 为21~27 kg/m2,平均为(24.4±1.5)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遵医嘱接受基础降糖治疗, 且在治疗期间注意适当运动、科学饮食。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 mg×7 片)治疗,口服,20 mg/次,1 次/d;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 片),口服,100 mg/次,1 次/d。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 个月后下列几项指标:①血糖水平: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与餐后2 h 的外周静脉血,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 h 血糖(2 hPG)。②血脂水平: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③血管内皮功能: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ET-1)水平。④炎症指标: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6(IL-6)水平。 ⑵随访2 年,观察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缺血、心源性死亡、心功能衰竭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FPG、2 hPG、TG、TC、HDL-C、L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G、TC、LDL-C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DL-C 水平较对照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FPG、2 hPG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对比[(±s),mmol/L]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对比[(±s),mmol/L]

组别研究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FPG治疗前治疗后2 hPG治疗前治疗后TG治疗前治疗后TC治疗前治疗后HDL-C治疗前治疗后8.52±0.56 8.50±0.44 0.195 0.846 5.68±0.48 5.72±0.45 0.421 0.675 11.52±1.23 11.50±1.28 0.078 0.938 8.25±1.52 8.29±1.40 0.134 0.894 2.23±0.15 2.24±0.16 0.316 0.753 1.02±0.06 1.98±0.15 41.169<0.001 5.35±0.42 5.34±0.40 0.119 0.905 2.80±0.30 5.29±0.40 34.502<0.001 0.90±0.30 0.92±0.28 0.338 0.736 1.70±0.15 0.92±0.25 18.536<0.001 LDL-C治疗前治疗后3.70±0.69 3.72±0.59 0.153 0.879 2.10±0.25 3.40±0.32 22.180<0.00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O 与ET-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O 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T-1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组别NO(ng/L)治疗前治疗后ET-1(μmol/L)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36.20±5.20 36.18±4.78 0.020 0.984 50.20±4.48 40.25±3.78 11.760<0.001 78.54±5.65 78.41±4.98 0.120 0.905 60.47±5.88 68.22±6.25 6.257<0.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TNF-α、hs-CRP、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hs-CRP、IL-6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比较(±s)

组别研究组(n=48)对照组(n=48)t 值P 值TNF-α(ng/L)治疗前治疗后hs-CRP(mg/L)治疗前治疗后48.22±5.65 48.30±4.85 0.074 0.941 23.52±3.85 30.65±4.85 7.977<0.001 16.15±2.75 16.18±2.69 0.054 0.957 6.50±1.25 10.30±1.30 14.598<0.001 IL-6(ng/L)治疗前治疗后25.35±3.52 25.30±3.48 0.070 0.944 13.85±2.05 19.52±3.12 10.523<0.001

2.4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2 年,研究组发生不稳定心绞痛1 例,心肌梗死1 例; 对照组发生不稳定心绞痛5 例、 心肌梗死1例、心肌缺血1 例、心源性死亡1 例、心功能衰竭1 例。研究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4.17%较对照组18.7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而心血管病变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5]。 据相关调查显示[6],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概率约为普通人群的3 倍以上,且因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所以早期不易察觉,而晚期则会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 因此,采取积极且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十分必要。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 增加游离脂肪酸含量,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而血脂异常是此类群体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7]。 阿托伐他汀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竞争性、选择性抑制剂,其通过抑制胆固醇与肝内HMG-CoA 还原酶合成, 继而调节循环血内脂蛋白与胆固醇水平[8]。同时,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降脂作用,且减少了动脉脂质沉积,抑制动脉硬化的发生[9]。 有研究发现[10],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不仅受血脂水平的影响, 还与血栓形成、血小板过度激活有关,积极预防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是阻断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可靠手段。 拜阿司匹林属于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类药物, 其与环氧化酶内COX-1 的多肽链形成不可逆的乙酰化,促使COX失活,阻断AA 向血栓烷A2 转化,继而对血小板聚集发挥出抑制作用[11]。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TG、TC、LDL-C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01),HDL-C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01),两组FPG、2 hPG 水平相近(P>0.05)。 结果可见,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 且未影响降糖治疗的稳定性。

有学者研究发现[12],2 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均为慢性炎症性疾病,受血糖水平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可以引起血管脂质沉积,加重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化形成而诱发心血管事件。 TNF-α、hs-CRP、IL-6 均为临床常见的炎症因子指标,其中TNF-α可以提高靶细胞对于多类细胞生长因子的反应, 促进胰岛素抵抗[13]。hs-CRP 可以反映局部与全身炎症状态,美国疾控中心与美国心血管学会提倡使用该指标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程度[14]。IL-6 具有介导T与B 细胞活化、分化与增殖,以及调节与激活免疫细胞的作用[15]。该文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TNF-α、hs-CRP、IL-6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01)。 可见,两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进一步抑制了动脉粥样化进展。 此外,有研究认为[16],2 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管相关病变前,其血管内皮功能已发生损伤,而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可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ET-1 是由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多肽,具有增强血管平滑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并加厚血管壁,促进血管结构重塑[17];NO 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反映患者冠状动脉内皮情况[18-20]。该文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NO 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01),ET-1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01),可见,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NO 与ET 分泌紊乱,减少内皮功能损伤。 此外,通过2 年时间的随访发现,研究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4.17%较对照组18.75%更低(P<0.05)。 结果说明,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通过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硬化进程,改善内皮功能与炎症指标,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且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炎症指标,适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阿托内皮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