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丛丛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山东平原 2531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发病率较高,是糖代谢严重紊乱诱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脱水、多尿、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病程延长造成死亡[1]。 当前,临床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多采用胰岛素治疗,使用剂量不同,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2]。 有研究指出,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与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相同, 均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治疗效果[3]。 有学者则表示,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更佳, 血糖下降速度更快,且可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概率[4]。 该文将2019 年5月—2020 年5 月5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对象,探究不同剂量胰岛素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以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50 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25 与研究组25 例。 参照组,13 例男患儿,12 例女患儿;年龄2~12 岁,平均年龄(5.78±1.21)岁;疾病原因:11 例停用胰岛素,9 例合并感染,4 例饮食不当,1例昏睡。 研究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2~13 岁,平均年龄(5.95±1.43);疾病原因:10 例停用胰岛素,8 例合并感染,5 例饮食不当,2 例昏睡。 该研究经该院理论学会批准。
纳入标准:资料齐全;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熟知该次研究,家属表示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家族史;免疫缺陷病;不配合研究者。
所有患儿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分析血气指标、血糖情况,对中毒程度进行评估,给予患儿含钾盐水补液治疗。参照组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取胰岛素(国药准字H32024567)治疗,剂量是0.11~0.20 U/(kg·h),与50~100 mL/h 生理盐水混合,采用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方式进行治疗。
研究组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取胰岛素治疗,剂量是0.05~0.10 U/(kg·h), 与50~100 mL/h 生理盐水混合,采用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方式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临床症状,实施补液治疗,对水电解质紊乱及时纠正。
对比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并记录患儿的血糖下降速度、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尿酮体转阴时间。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餐前血糖(6.34±0.27)mmol/L、 餐后2 h 血糖(8.92±0.83)mmol/L 与参照组餐前血糖(6.21±0.28)mmol/L、餐后2 h 血糖(8.67±0.78)mmol/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组别餐前血糖餐后2 h 血糖参照组(n=25)研究组(n=25)t 值P 值6.21±0.28 6.34±0.27 1.671 0.101 8.67±0.78 8.92±0.83 1.097 0.278
研究组尿酮体转阴时间(18.92±6.82)h 与参照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血糖下降速度(5.95±1.02)mmol/(L·h)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糖下降速度与尿酮体转阴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血糖下降速度与尿酮体转阴时间对比(±s)
组别尿酮体转阴时间(h) 血糖下降速度[mmol/(L·h)]参照组(n=25)研究组(n=25)t 值P 值18.54±6.72 18.92±6.82 0.198 0.844 8.20±2.36 5.95±1.02 4.376<0.001
研究组25 例患儿,低血糖发生1 例,占比4.00%;参照组25 例患儿,低血糖发生8 例,占比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钠、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钠是(142.85±6.32)mmol/L,血钾水平是(4.52±0.21)mmol/L;参照组血钠是 (137.95±6.96)mmol/L, 血钾水平是 (5.12±0.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6、7.507,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血钾与血钠水平对比[(±s),mmol/L]
表4 两组患儿血钾与血钠水平对比[(±s),mmol/L]
组别血钠治疗前治疗后血钾治疗前治疗后参照组(n=25)研究组(n=25)t 值P 值133.78±7.85 133.62±8.08 0.071 0.944 137.95±6.96 142.85±6.32 2.606 0.012 5.76±0.68 5.82±0.72 0.303 0.763 5.12±0.34 4.52±0.21 7.507<0.001
当前, 临床在治疗糖尿病时以控制血糖为治疗方法,有关研究指出,若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口服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可实施胰岛素治疗。 甘精胰岛素属于基础胰岛素类药物,具有长效作用,若pH 环境为4.0 时,表现为溶液形态, 在机体中皮下注射以后, 由于皮下pH 是7.4,进而转变为胰岛素为沉淀,可促使胰岛素单体有效释放, 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 有学者选取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为91 例(91.00%)。治疗3 个月、1 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 证实了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另外,研究结果可见,不同疗程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病程长短对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疗效产生影响,病程越长,疗效越差。 这主要由于糖尿病患者脂毒性与糖毒性的解除速度快,β 细胞负担减轻,在休息以后,部分功能恢复,促使胰岛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2 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在运动与饮食方面控制较好,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可减量,在结束治疗以后,可使用小剂量药物维持,部分患者不需要用药,仅仅需要运动与饮食控制治疗。
酮症酸中毒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因停用胰岛素、饮食不当、合并感染等引发,血糖升高,机体代谢紊乱,且胰岛素水平降低,诱发酮症酸中毒,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5]。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剂量不同,安全性、疗效也存在差异[6-7]。 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剂量不同,安全性、疗效也存在差异。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具有显著效果, 不仅可有效稳定血糖, 还可预防低血糖发生,改善治疗效果。 姜玉娥[8]选取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进行研究,分别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结果可见,小剂量胰岛素组空腹血糖(7.02±1.25)mmol/L、餐后2 h 血糖(9.03±1.17)mmol/L 与大剂量组比较 (P>0.05), 且前者血糖下降速度 (5.41±3.52)mmol/(L·h)、低血糖发生率3.33%低于大剂量组,证实了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预防低血糖发生率, 稳定血糖水平。 表明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应用大剂量胰岛素、小剂量胰岛素的血糖改善效果相同。 该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餐前血糖(6.34±0.27)mmol/L、餐后2 h血糖 (8.92±0.83)mmol/L 与参照组餐前血糖 (6.21±0.28)mmol/L、餐后2 h 血糖(8.67±0.78)mmol/L 比较(P>0.05)。 研究组尿酮体转阴时间(18.92±6.82)h 与参照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钠是(142.85±6.32)mmol/L,血钾水平是(4.52±0.21)mmol/L;参照组血钠是(137.95±6.96)mmol/L,血钾水平是(5.12±0.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另外,刘冬梅[9]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糖下降速度、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有研究指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血糖下降速度 (5.41±3.52)mmol/(L·h)、 低血糖发生率3.33%,均明显低于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组患者。 该文中,研究组血糖下降速度(5.95±1.02)mmol/(L·h)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25 例患儿,低血糖发生1 例,占比4.00%; 参照组25 例患儿, 低血糖发生8 例, 占比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证实了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预防低血糖发生率, 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胰岛素可促进肌肉、肝脏、脂肪等组织更好地利用与摄取葡萄糖,抑制糖异生、肝糖原分解与酮体生成,并抑制脂肪、蛋白质合成[10-12]。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在治疗时,以快速恢复正常代谢、血容量为目的,采用胰岛素治疗,避免出现胰岛素急剧下降现象,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并控制酮症。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时,血糖降低速度提高,渗透压可快速下降,但低血糖、脑水肿、低血压发生率增加[13-14]。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时,血糖降低速度提高,渗透压可快速下降,但低血糖、脑水肿、低血压发生率增加[15-18]。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时, 血液胰岛素水平有效控制, 且胰岛素可结合响应受体, 对肝糖原分解有效抑制,继而降低血糖水平,并抑制酮体合成,达到治疗目标,与此同时,还有助于细胞周围钾离子内移至细胞,低钾血症发生概率降低[19-20]。
综上所述,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可使用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其中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预防低血糖发生率, 加快血糖下降速度,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