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
1什么是毛细支气管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者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导致的以细支气管受累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该病多发生于年龄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且以2~6个月的婴儿比较多见。
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包括流涕、发热以及鼻塞等,在病发后的1~3 d会出现阵发性的咳嗽,并伴有憋喘等症状。咳嗽和憋喘同时出现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一个特点,患儿的呼吸频率会增快,在喘憋稍缓解时,听诊还能够听到哮鸣音和弥漫性细湿啰音或中湿啰音等。部分患儿还有烦躁、喂养困难以及吐奶等表现。
2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
病原体感染是导致该病发生的直接病因,其中最常见的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不仅容易引发重症,还容易爆发流行,其他病原体还包括有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
毛细支气管炎病发后,患儿病变的位置主要在直径为75~300μm的细支气管,而这些细支气管只有平滑肌,却没有软骨进行支撑,因此极易发生塌陷。宝宝的气道相较于成年人本来就狭窄,发生感染以后,很容易出现水肿、坏死,进而变得更加狭窄。同时,坏死的物质也会堵住患儿的气道,导致氧气和二氧化碳无法顺利完成交换,从而引发气急、喘鸣、胸凹陷、紫绀等危重表现。
3小儿为什么会得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的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比如咳嗽、打喷嚏等,当有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会将带有病毒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小儿身体免疫力低,在接触到这些飞沫以后会发生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感染,从而引发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损伤和炎症,最终导致该病的发生。
4哪种情况下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部分小儿在病发毛细支气管炎以后会自行消退,但若家长比较担忧,或者在孩子发生以下情况后,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1)孩子的肋骨间,或者胸廓下方皮肤和肌肉有内陷的情况出现;(2)孩子在呼吸时鼻翼扇动,或者出现阵发性咳嗽;(3)3个月以内的孩子体温超38℃。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联系救护车到医院急诊科就诊:(1)呼吸困难,甚至停止;(2)出现呼噜声,或者疲于用力呼吸;(3)面色变紫色,或者变得苍白。
5如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5.1 一般治疗
(1)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情况,尽快实施对症治疗,确保足够的液体输入,如有必要可采取鼻饲。同时,需要注意增加空气湿度。
(2)供氧。确保患儿呼吸畅通,注意监测好血氧浓度,吸氧前需要帮助患儿清理好气道,调整好体位,确保气道畅通。
(3)补液。患儿因为快速呼吸失去水分,尽量以多次口服补液的方式补充,如有必要,需要采取静脉补液,但是需要控制好输液的速度。
(4)呼吸支持。对于这三类患儿需要给予有创或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分别是:1)呼吸暂停,尤其频繁出现呼吸暂停的患儿;2)吸氧下无法维持血氧饱和度的患儿;3)三凹征进行性加重、呻吟呼吸以及鼻扇的患儿。
5.2 药物治疗
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种:
(1)支气管舒张剂,主要适用于有哮喘高危因素或者有早产肺部疾病史的患儿,以及重症患儿。如果用药后患儿的病情没有得到改善,需要考虑停药;(2)糖皮质激素,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用药,一般不建议进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但若患儿憋喘症状严重,可使用;(3)抗病毒药物,若必要可使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但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4)抗菌药物,只有在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不常规使用。
6如何预防毛细支气管炎?
季节交换之际,家长应该帮宝宝做好保暖措施,以免着凉,同時需要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如果宝宝周围的人出现了身体不适,比如发生了感冒,应该注意和宝宝隔离,更要避免亲密接触,若实在无法避免,应该戴上口罩,接触宝宝前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洗手,尽量切断疾病传播的途径。同时,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的药物,以及补充维生素C的方式来预防病毒的侵袭。
宝宝出生以后应该注意营养,尽量选择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够增强宝宝的抵抗力。根据宝宝年龄科学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少量多餐,不要暴饮暴食,让宝宝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宝宝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给宝宝创造一个清新、洁净和温馨的室内环境,定期开窗通风换气,控制好室内的温湿度,避免宝宝吸入二手烟。注意卫生,家长和宝宝都应该勤洗手,同时应注意清洁宝宝的玩具。
定期体检,根据体检结果以及医生的建议及时补充营养元素,满月以后应该多带宝宝到室外晒晒太阳,通通风,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宝宝的身体抵抗力。同时应该积极补充维生素D剂,预防佝偻病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的发生。
注意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尽量不要和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接触,加强防治容易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呼吸道传染和免疫缺陷病,比如百日咳、流感、腺病毒和麻疹等。年龄超过6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