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 单伟杰 赵霞
摘要: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脑梗死患者有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17例,另选取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实验组脑梗死患者、短暫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健康者更高,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血管疾病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且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脑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颅内血管狭窄及斑块脱落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同型半胱氨酸即高半胱氨基酸,是血浆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中间产物。当遗传因素或获得性因素使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持续高于正常值时,即成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诱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低密度脂蛋白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本研究分析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脑梗死患者有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1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研究前均告知研究内容、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研究对象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38~75岁,平均(56.24±12.4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脑血管疾病;(2)未患有精神疾病;(3)治疗依从性好。实验组排除标准:(1)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循环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验组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完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比较有差异再采用F检验方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脑梗死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3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体内蛋氨酸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主要是蛋氨酸去甲基化形成的含硫氨基酸。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参与了多种代谢途径,其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途径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如相关酶代谢系统缺陷、维生素及叶酸的缺乏等,都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参与了机体的多种病理性及生理性的过程。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有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对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可预防脑卒中,又对改善卒中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也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且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生活质量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因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型、颅内动脉狭窄和不同斑块类型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李致远,姜瑞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_(12)联合检测在治疗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5):1898-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