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2016-11-28 01:55宋杨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26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

宋杨君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ABCD2评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层,同时检测患者血浆Hcy水平,观察比较ABCD2评分和血浆Hcy的关系。 结果 根据ABCD2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组,同时检测血Hcy水平。其中高危(18.79±2.51)μmol/L,中危(16.21±2.02)μmol/L,高危和中危组的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危者[(9.51±3.2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ABCD2评分增高,其Hcy水平也随之升高,ABCD2评分结果与Hcy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均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型半胱氨酸;ABCD2评分;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6-0027-0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局灶性视网膜或者脑血管突发神经功能缺损,且该症状多在1 h 内可明显缓解,最长时间也在24 h之内,临床影像学检查后无责任病灶[1,2]。目前常用ABCD2评分来评估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根据临床症状、年龄、血压、有无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进行结果判定,ABCD2评分越高,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性就越大。而同型半胱氨酸也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众多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然而,Hcy与ABCD2评分的关系方面报道很少,本试验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意在了解ABCD2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是否有关联,进而对脑梗死的预测提供新的工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76例TIA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200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脑卒中协会(ASA)中TIA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45~62岁,平均(53.6±10.4)岁;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6例,颈动脉系统TIA 50例。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①首次TIA;②发病时间<48 h;③年龄≥18岁;④住院时间≤7 d。

1.2.2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血液疾病,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病史;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头颅CT或MRI提示脑炎、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

1.3 评价指标

①所有患者均为发病后立即收入病房。入病房后均进行ABCD2评分。入院后24 h内空腹采集肘静脉血化验同型半胱氨酸值,ABCD2评分法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下:ABCD2评分0~3分为低危;4~5分为中危;6~7分为高危。②临床特征:单侧肢体无力为2分,伴有言语障碍但不伴肢体无力为1分,其他情况为0分;③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为1分;血压正常为0分;④年龄:60岁以上(含60岁)为1分;60岁以下为0分;⑤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 h(含1 h)为2分,10~60 min为1分,<10 min为0分;⑥糖尿病:有糖尿病史为1分,无糖尿病史为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ABCD2评分结果与Hcy水平的相关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ABCD2评分分级的TIA患者Hcy水平比较

根据患者的ABCD2评分结果,低危20例,中危42例,高危14例,ABCD2评分高危和中危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ABCD2评分低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ABCD2评分患者其Hcy水平,随着ABCD2评分的升高,Hcy水平逐渐升高,见表1。

2.2 ABCD2评分与Hcy水平相关性

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475,P<0.05,说明ABCD2评分结果与Hcy水平呈正相关。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部缺血缺氧,可致残甚至死亡,是神经内科的多发病及常见病[3],TIA 也称小卒中(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4],俗称“脑血栓前兆”,是临床上用来判别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预测信号[5]。

临床上多采用ABCD2评分来评估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该评分应用广泛,评分中包含了多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持续时间、高血压、高龄、语言障碍或肢体无力、糖尿病[6],国内有许多的临床研究通过对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结果发现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ABCD评分系统包括发作持续时间、血压、年龄、临床症状,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估TIA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此评分操作性强,评分项目简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后有学者对ABCD2评分进行了一些改良,在ABCD评分的基础上加入了糖尿病这一项评估,故称为ABCD2评分。ABCD2 评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它是依据TI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和一些重要的危险因素来评估卒中再次发生的危险,在临床症状方面ABCD2评分中只列出了言语、肢体功能持续时间,并没有具体描述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寻找一个既包含较为全面的复发危险因子,同时又具有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分级描述的卒中预测模型尽早出现。

同型半胱氨酸又名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脱甲基化的产物,是蛋氨酸代谢中的中间产物,而蛋氨酸是从饮食中摄取的,是一种含硫氨基酸,血浆中Hcy的正常范围在(5~15)μmol/L之间,若高于15 μmol/L则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经肾脏排出体外[7]。大量的研究说明,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cy起到了重要作用[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的研究结果多认为与饮食摄入、基因多样性、饮食习惯、营养状态等有关, 若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对脂肪代谢平衡和凝血及纤溶平衡有重要影响,导致机体功能异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为Hcy有诱发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释放的作用,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并导致细胞凋亡,从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到目前为止,取得一致公认的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9],Hcy还可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促进粥样斑块形成[10],并且能够引起血管内膜增厚、脂质不断沉积而出现斑块,导致血液流变学变化,从而引起脑血管疾病[11]。而且还对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有一定意义[12,13]。研究认为Hcy与TIA持续的时间,复发的次数均密切相关[14]。ABCD2评分和血同型半胱氨酸均是TIA的预测因子,王坤等[15]认为ABCD2评分联合测定Hcy有利于对TIA患者的临床结局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一些研究认为[16],当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在10 min 以上,年龄在60岁以上,伴有一定的言语与运动障碍,且伴有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将ABCD2评分结合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ABCD2评分的不足,可以更全面地、定量地对患者进行危险程度评分。本研究结果显示,ABCD2评分升高,Hcy水平也相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ABCD2评分增高,Hcy水平也升高,在临床中,将二者结合起来更有意义,当ABCD2评分在中低危、中高危临界值时,再结合患者的Hcy水平,即可做到心中有数,倾向于中危或高危,从而对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联合ABCD2评分,在TIA后是否发生脑梗死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柴永宏. ABCD2评分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头颈部CT 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8):572-575.

[2] 丁立东,徐运,茆华武,等. 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ABCD2评分对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1169-1172.

[3] 李载红,杨炳昂,钟文津,等. 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Hcy水平的相关性[J]. 中国热带医学,2014,14(8):975-977.

[4] 翟金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906-1908.

[5] 任丽娟,张西宁,丁吉财.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3,34(19):3845-3846.

[6] 王芳.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6):168-170.

[7] 徐秀梅,穆玉明,翟虹.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血流参数、内中膜厚度与动脉硬化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671-4673.

[8] 张远锦,樊东升,张楠,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J]. 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1):876-879.

[9] 魏衡,余勇飞,尹虹祥,等. Hs-cRP联合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2l(1):28-31.

[10] Shi Z,Guan Y,Huo YR,et al. Elevated total homocysteine level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re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mortality[J]. Stroke,2015,46 (9):2419-2425.

[11] 董燕燕,陈光亮.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危害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9):1205-1208.

[12] 曾双龙,徐俊波,胡咏梅.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2014, 29(9):690-693.

[13] 张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10):28-30.

[14] 魏越浩,黄毓华,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预后的关系[J]. 广东医学,2015,36(10):1568-1570.

[15] 王坤,王文明,盛玉国,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l临床转归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801-2802.

[16] 吕璐璐,徐鹏,胡春峰,等. 头颈部CT 血管造影和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评价[J]. 介入放射学志,2014,23(5):381-384.

[17] 陆少欢.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40-41.

(收稿日期:2016-06-15)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帕金森病伴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美多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分析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小血管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