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少珍
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颈的恶性肿瘤,在50~55岁女性中高发,主要病原因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HPV病毒在正常状态下可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只有少数女性因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并逐渐发展为宫颈癌。但是近年来宫颈癌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因此,对宫颈癌进行及时预防并科学治疗非常必要,可实现疾病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控制。下面主要对宫颈癌患者要掌握的防治方法进行阐述:
1宫颈癌概述
宫颈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排名中占第二位,患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每年约有13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约5.3万例死亡,对女性的生命安全威胁较为严重,因此,需对其进行基本了解。
1.1 宫颈癌临床症状
宫颈癌主要症状是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异常。但是该病早期症状不显著,发展至晚期会出现组织的浸润和转移,发现尿频、尿急、消瘦,伴随症状有感染、发热、四肢酸痛等。
1.2 宫颈癌病理分型
1.2.1 鳞癌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又名表皮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多见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食管、子宫颈、阴道等处。
1.2.2 腺鳞癌
是由子宫柱型体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混和产生,具备较高的侵蚀性。子宫腺鳞癌始于子宫柱型上皮下组织的贮备体细胞,分成原点腺鳞癌和腺鳞癌。
1.2.3 腺癌
癌细胞会覆盖宫颈表面和宫颈管内部腺体,呈现出多层增生,但是细胞低矮,可出现有核分裂。
1.3 易感染群体
(1)免疫能力低下:患者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难以抵抗HPV的侵袭。(2)不洁性生活:患者因为性行为导致的感染,一般指过早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的女性。(3)其他易感染因素:多孕、多产的女性,感染HPV后患宫颈癌的风险较高;生殖道长期被其他病菌感染可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增加患病风险。
2宫颈癌预防措施
2.1 基础预防
注意生活方式的转变,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将性生活时间进行干预。不可过早,如过早发生性行为,因宫颈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对上皮细胞造成破坏;同时对性生活频率进行控制,不可过于频繁,频繁的性生活会导致宫颈损伤无法及时修复,也会增加感染风险。注意对自身免疫系统的调整,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提升自身免疫能力。疫苗对于HPV感染也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目前宫颈癌疫苗主要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二价疫苗针对HPV16型、18型感染,四价疫苗增加了6型和11型两个低危组的亚型,九价疫苗是在四价16型、18型、6型、11型的基础上,增加了31型、33型,45型、52型、58型几个亚型,其中包括52型和58型两个亚洲人最易感的亚型。
2.2 强化预防
规律性的筛查是进行疾病预防非常重要的方式,通过规律性的筛查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控制。通常宫颈癌会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特别是出血量大或出血频繁时,表明疾病已经进入晚期,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因此进行早期的疾病筛查非常关键以及必要。只要早期发现宫颈癌高位因素,及时进行治疗可提高宫颈癌治愈率。如果条件许可,35岁后需每年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检测HPV感染以及宫颈脱落细胞,若是没有条件的话可以2~3年联合的进行筛查。
3宫颈癌治疗
宫颈癌可以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进行预防,但是对于已经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接受规范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于宫颈癌均需要按照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分期等,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生育需求,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3.1 药物控制
宫颈癌治疗药物有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靶向藥物以单克隆抗体作用突出,可直接对病灶内产生作用,属于一种针对性治疗措施;化疗药物以顺铂、卡铂、紫杉醇为主,以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肿瘤进行治疗。
3.2 手术控制
宫颈癌的手术方式较多,包括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盆腔廓清术等,需要结合疾病程度和患者生育需求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病灶进行切除,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3.3 放射控制
放射治疗具有严格的适应证,主要用于部分ⅠB2期和ⅡA2期、ⅡB~ⅣA期、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和子宫颈大块病灶需行术前放疗的患者。在疾病早期以局部腔内照射为主,体外照射为辅;晚期以体外照射为主,腔内照射为辅。
4结束语
宫颈癌属于一种在女性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主要由HPV感染所导致。但是该病具有可防可控性,通过定期筛查和注射疫苗可以对宫颈癌进行预防;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措施可以对已经发生疾病的患者疾病进行控制。对宫颈癌进行综合干预控制,减少疾病发生率,实现宫颈癌的控制和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