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对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2021-07-01 09:47黄亮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龄期肱骨依从性

黄亮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常见四肢骨折类型,多发于5~12岁儿童,约占肘关节损伤的65%~69%,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25.96%,患儿多伴有肘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等症状[1-2]。临床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以手术为主,但因患处解剖位置特殊性,治疗或术后功能锻炼不当,则易造成关节功能恢复欠佳,出现关节僵硬或肘部畸形[3]。临床观察发现,部分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肘部功能恢复进程缓慢[4]。本研究以临床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对其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120例,纳入条件:经X线检查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术;无其他部位骨折;无器质性病变或恶性肿瘤;认知、精神正常;患儿家长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开放性骨折;伴有其他部位骨折;既往有精神病史。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10.64±2.08岁;骨折部位:左侧26例,右侧34例;骨折原因:车祸伤15例,跌倒28例,高处坠落17例;疼痛VAS评分5.43±1.27分。观察组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10.90±2.21岁;骨折部位:左侧28例,右侧32例;骨折原因:车祸伤16例,跌倒30例,高处坠落14例;疼痛VAS评分5.70±1.24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原因、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后体位管理、动画式功能锻炼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具体如下:

1.2.1 同龄激励锻炼圈 护理人员选择前一阶段收治且术后康复效果良好、功能锻炼依从的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10例为“激励患儿”,与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患儿构建同龄激励锻炼圈;按“高龄+低龄”原则,为“激励患儿”确定帮扶对象,每人5或6名,引导双方开展互动交流会,患儿相互介绍自身情况促进双方尽快熟识,“激励患儿”按时间顺序介绍自身治疗经历、康复历程,重点介绍自身适应陌生环境、克服疼痛不适、消除锻炼抵触心理的方法,并演示康复锻炼操作,包括患肢摆放、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屈伸外展等,护理人员现场引导患儿跟随练习,并说明注意事项,每周交流2次,每次20~30 min。

1.2.2 游戏式功能锻炼 为增强功能锻炼项目趣味性,护理人员根据传统功能锻炼项目设计游戏式功能锻炼项目,包括敲打木琴键盘、耸肩操、捏握弹力球等,以敲打木琴键盘、耸肩操为例,说明功能锻炼项目具体操作:

(1)敲打木琴键盘。术后2~3周,护理人员指导患儿敲打木琴键盘,患肢持敲打器对木琴进行敲打,敲打前手腕保持最大限度上翘,敲打时最大限度下弯,并前、后、左、右4向交替敲打,以带动肩部摇摆,还可根据患儿兴趣选择其他替代玩具,包括拼图、积木等,每周5次,每次20 min。

(2)耸肩操。术后第3周起,播放轻松欢快的8拍音乐,指导患儿练习耸肩操,所涉动作有弯曲肘部、旋转前臂等,每次10 min,每天1次;网络搜集“捡蘑菇”音乐,将玩具“蘑菇”分散放置训练室内,指导患儿背小背篓,并患肢手持长木筷夹取“蘑菇”,将其放入小背篓,以锻炼肩、肘等关节,训练期间,家长全程陪同,并根据患儿耐受情况确定周训练次数、单次训练时长。

(3)捏握弹力球。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恢复状况,选择规格合适的彩色塑料弹力球,指导患儿以患肢手握持弹力球,施力捏扁并保持3~5 s,而后松开弹力球复位,并滚回塑料筐内,每次练习10~20组,每天2次[5-6]。

1.3 观察指标

(1)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根据患儿能否按照护理人员要求完成功能锻炼计划评价其锻炼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级,完全依从:患儿能主动完成功能锻炼日计划,且能保证质量,康复效果良好;部分依从:护理人员督促下,患儿偶尔能完成日功能锻炼计划,但数量、质量未能达到计划要求,且效果一般;不依从:患儿仅偶尔几次按计划要求开展功能锻炼或拒绝执行锻炼计划,且效果较差。功能锻炼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人数/总人数×100%[7-8]。

(2)心理行为特征:依据艾式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评价,量表适用于4~16岁儿童,家长根据患儿表现填写,包括退缩、焦虑抑郁、社交问题、躯体主诉、攻击性、违纪、思维及注意问题等维度,涉及社会能力、行为问题2方面,共有120个调查项目,对应没有、偶尔、经常3级,分值1~3分,以项目均分评价患儿表现,评分越高,则心理行为问题越严重,<1分,则轻度,1~2分,则中度,>2分,则重度[9-10]。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6.67%,大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心理行为特征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心理行为特征评分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心理行为特征评分比较

3 讨论

文献[11]报道显示,功能锻炼依从性是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术后康复的独立影响因素,且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复杂。临床观察发现,因疼痛、功能锻炼恐惧等因素影响,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术后多表现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导致术后康复进程缓慢,临床还需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12]。

本研究在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中应用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6.67%大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理行为特征评分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中应用同龄激励锻炼圈,引导既往收治且现已康复的患儿加入激励锻炼圈,与研究对象结成帮扶关系,按时间顺序介绍自身治疗经历、康复历程,重点介绍自身适应陌生环境、克服疼痛不适、消除锻炼抵触心理的方法,并演示康复锻炼操作,能促进患儿学习相关经验,缓解其对功能锻炼的恐惧心理,可协助其学习、掌握康复锻炼技巧,进而提升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消除心理行为问题[13-14]。本研究在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中应用游戏式功能锻炼,包括敲打木琴键盘、耸肩操、捏握弹力球等,游戏式功能锻炼项目均是基于儿童游乐玩耍喜好设计的,最大限度的照顾到心理需求,锻炼方式与学龄期儿童心理、生理特征契合度高,能激发患儿锻炼兴趣,缓解家长及护理人员引导压力,可显著提升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缓解心理行为问题[15]。

综上所述,同龄激励锻炼圈联合游戏式功能锻炼在学龄期肱骨髁上骨折术患儿中的应用,能增强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其心理行为特征。

猜你喜欢
学龄期肱骨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