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娟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中国与世界交流日益加深,市场对翻译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培养翻译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就成了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探讨了以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为依托成立校内英语翻译工作室的意义、可行性及运营模式,并得出以下结论:校内翻译工作室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职业翻译,而是以翻译作为手段促进双语转换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工作室和小组研讨方式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培养,提高师生服务地区和社会的能力,从而为全面促进专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翻译工作室 专业建设 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17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deepening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market has put forward greater challenges to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ranslation. How to cultivate translation talents from English majors? How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skills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for the English majors at colleg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take the author's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feasibility and operation mod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studios and concludes that such studio is not aimed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or interpreters, but mainly to function as a means to promote he bilingual transformation ability and English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thu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overall English major construction through both real translation projects and seminars.
Keywordstranslation studio; major construction; English major
0 概述
翻譯工作坊和翻译工作室是翻译教学改革的产物,Gentzler在其著作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中将翻译工作室定义为“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1]Wolfson认为翻译工作室着重对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阅读、如何理解以及如何传达思想进行自由讨论,是一种反思性实践的体验。[2]在国内,最早是肖红在2005年的《“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及翻译工作坊。[3]
本文所指的翻译工作室与纯粹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翻译工作坊不同,而是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所在院系为依托,主要由校内学生运营,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提供指导、按照翻译公司运营模式运作的一种营利性的组织。[4]诚然,高校内翻译工作室不以盈利为单一目标,根本宗旨也不在于培养职业翻译,而是以翻译作为手段促进双语转换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工作室和小组研讨方式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培养,提高师生服务地区和社会的能力,促进英语类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从而为全面促进专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1 高校翻译工作室的意义
1.1 翻译市场的有益和必要补充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英语语言服务不再是大企业、大公司或机构的需求,也成了众多中小企业、公司甚至个人的刚需。对一些小众化或量少的翻译需求,客户去寻找翻译公司成本太高,机器翻译往往差强人意,那么高校英语类专业师生组建的、立足本地服务、不以盈利为单一目的的校内翻译工作室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供需矛盾。同时,高校翻译工作室可以组建翻译团队参与大型翻译公司招标,形成优质、稳定的校企合作,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翻译服务。高校教师有着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通过不断的真实项目实践的打磨,可以很好的将译文的“商品”性和“艺术品”性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翻译整体市场的质量提升。因此,高校翻译工作室参与到翻译市场的竞争中,在保证译文质量的同时也让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可见在市场竞争中是有独特优势的。
1.2 专业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
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是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核心素养和看家本领。[5]近几年教学改革的重点并没有放在语言技能本身的实践和实训,语言的教学主要停留在课堂,更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实践和实训手段。尤其是忽略了翻译教学,认为翻译作为“听说读写译”最高一个级别,大部分独立学院层次本科的学生基础难以企及,再加上传统的翻译课堂内容陈旧,久而久之翻译能力的培养被忽略了。
经过笔者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的可能性不大,成立翻译工作室显得不切实际或者哗众取宠。实际上,翻译工作室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职业翻译为目标,而是通过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技能实训的手段,通过真实动态的项目让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走出课堂,通过实际语料促进英汉转换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通过不同风格的语言转换练习,夯实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英语类专业高年级阶段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程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综上所述,成立翻译工作室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中做,做中学而思”的产学研的培养模式,同时促进专业建设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2 翻译工作室成立和运营的可行性
校内翻译工作室虽然承受的风险小,但可行性研究也必不可少。本节以笔者所在学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下简称 “嘉庚学院”)为例,分析其在师生资源、市场前景及专业建设指标方面论证成立翻译工作室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1 资源及基础
“嘉庚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主要开设国际商务英语和口笔译方向,拥有英语专职教师80余人,以青年教师为主,经初期调研,有12名教师表示意愿加入翻译工作室进行学生指导和管理工作,40%的教师表示有意愿承接市场翻译项目。学生方面,目前共计40余名学生意愿加入翻译工作室。成立一个规模在分别为20人左右的口、笔译队伍是有充足的师生资源的。笔者在梳理专业建设的各项资源发现,如果将这些资源和优势整合起来,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建立围绕口、笔译实践实训和市场服务为宗旨的英语(甚至多语)翻译工作室,是完全可行的。
2.2 市场前景
目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全球生命共同体的逐渐形成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和专业化,语言服务市场势必膨胀,但当前国内翻译市场良莠不齐,优质的译文仍然具有广阔前景。高校翻译工作室的师生作为翻译市场的人力资源补充,可以增强译文的学术性和研究性,进而提高译文的质量。从工作室的创立到后期的逐渐完善和运作,校内翻译工作室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有效降低了工作室的运营成本。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校内翻译工作室还可充分利用高校平台发挥宣传作用,提高知名度并获取客源。因此在具有校内人才资源优势的同时,在校外导师及营销网络支持下,校内翻译工作室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校内翻译工作室首先立足服务本校师生、校企合作企业及本地区经济。以“嘉庚学院”为例,地处漳州经济开发区,优厚的旅游资源及农村电商产品正在日益走向国际化。校内翻译工作室具有乐观的市场前景。
2.3 与专业建设有机结合
与社会上成立的翻译公司不同,校内翻译工作室不以盈利为单一目标,作为学院的一个常设机构,承担着专业建设在教材开发、教学改革、实践实训、分层培优多元培养、服务社会等复合功能。正因为翻译工作室可以集中体现这些指标和功能,因此从品牌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翻译工作室也就被赋予了意义和可行性。
2.3.1 学生实践实训
相比其他专业,英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参加实训的机会很有限,翻译工作室可以为学生在毕业实习前提供贴近专业的课外实践机会。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以真实的市场需求为载体,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翻译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为英语专业相关的口语、写作、翻译等比赛“孵化”选手。
2.3.2 教材开发
目前翻译教材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高,并且译例更新不及时,师生使用满意度不高。翻译工作室可以接触到题材广泛的翻译真实项目。可以结合其具体专业,通过调研,师生可以共同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教学素材,还可以创建丰富的语料库,供本校更广大师生和社会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师生接触到本专业的鲜活的一手素材和前沿发展。
2.3.3 创新创业
校内翻译工作室模拟校外翻译公司的项目管理和运营机制,作为校内创业项目,学生全程参与到工作室创办、完善和运营的过程当中,提高了学生的“职场代入感”,对今后的就业和创业进行了很好的铺垫。作为高校外国语学院常设的创业训练机构,校内翻译工作室营造了一种积极的高校创业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校园文化。
2.3.4 提高师生服务社会能力
翻译工作室参与市场竞争,为社会提供价廉质优的翻译服务,同时为区域提供语言志愿者服务。翻译工作室作为校内外国语学院的一个常设学习和研讨机构,另一个目的是要为专业内和校内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验分享和辅导培训,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经验交流和辅导,指导大学英语社团等校内服务。
总之,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校内翻译工作室也是有意义而且可行的。通过不断发挥翻译工作室的优势,力求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实力,为社会培养高品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3 运营模式建议及其他
3.1 运营模式建议
尽管校内翻译工作室要参照企业实际运营方式运作,但不以盈利为单一目的,而是要在学生协作翻译的同时,让指导教师真正参与进去,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工作室的服务质量和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校内翻译工作室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6]从源头上,教师和学生成员的选定尽量要兼顾“情怀”和能力。能力不仅仅是指翻译能力,按照业务流程,也需要外联业务、人际交往、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担任销售、译前和译后等环节的工作。人员的选拔先通过自愿报名,然后以相关比赛的方式来进行选拔。总体而言,听力、口语方面较为突出的同学组建口译队,读、写方面较为优秀的同学组建笔译队。指导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企业)指导教师组成。
笔译按照翻译公司一般笔译项目作业流程,以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为划分基础,建议校内翻译工作室的流程模式如图1。
组建好教师、学生以及邀请的企业导师(师生比约为1:5)核心团队, 然后进行小组划分,以便可以同时承接不同的项目, 每组 5-8 名学生,围绕译前、译中、译后三个主要环节进行分工。译前处理主要包括营销、项目分析、资源匹配、译员培训、译前初处理等,译中环節主要负责稿件派发、辅助工具翻译、稿件审校、整合统一, 译后处理主要负责质检排版、交付、客户反馈修改、语料库收集整理等。[7]各小组虽各成一个完整系统,但又是互相合作。
3.2 其他建议
首先是不忘工作室成立的“初心”,要充分显示模范和带动作用。校内翻译工作室与专业建设中的其他实践基地一样,都是以提高专业整体办学质量为目标。因此,翻译工作室的师生成员要将经验及成果辐射到专业内及校内更多学生。其次是要注意公平原则。校内真实项目运营的翻译工作室会牵涉到成本和利润,因此在分配上注意公平原则,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分配方案。学生方面,需考虑其第二课堂或素质学分认定,同时参与利润分配;教师方面,更要妥善处理,需要通过校级、院级以及专业建设平台,给予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指导教师给予工作量认定和奖励,这样才能保证工作室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具有多元化、复合型、实践性的特征,以英语专业为依托,成立营运性的校内翻译工作室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市场竞争和创业意识,同时在翻译教学改革、创业创新、竞赛证书、社会服务水平方面都可为专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Gentzler, 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 Routledge,1993:7.
[2] Wolfson,L.The Contact between Text, Mind, and Ones Own Word in a Traslation Workshop, Translation Journal and the Author,2005.
[3] 肖红.“翻译工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139-142.
[4] 孙瑞清,全克林. 校内翻译工作室初探[J].教育观察,2018(3):127-130.
[5] 卢植.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8(1):36-42.
[6] 关明孚,徐云峰.翻译工作室模拟运营模式下的翻译人才培养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88-392.
[7] 李桂波.翻译工作室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交际,2016(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