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深沉词韵激越人文情怀

2021-06-30 22:16李亚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李亚江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其教育情况将会对学生本身的语文学习质量及人文素养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更加自觉地获取古诗词知识。本文结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水调歌头 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浓厚的哲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引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古诗词内容的情感、内涵,让学生能理解古诗词文本意象,感受作者的心声,从而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下面结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介绍。

在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通过生动的音乐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接着教师让学生朗诵一些自己知道的与“月”相关的诗词。通过这样的环节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是一篇与“月”有关的古诗词。教师通过课件,简单为学生讲解作者的相关事迹及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可以对作者有初步了解。

一、反复吟诵,体会情感

古诗词学习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而诵读则是学生认识古诗词的第一步,同时学生在吟诵中也可以深入体会到古诗词内容的风格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这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有极大帮助。在学生第一遍吟诵过程中,学生应该做到读准字音,掌握相应的语句停顿,在吟诵过程中学生不需要做到气贯长虹,但是需要依据文章背景来初步感受诗词内容的情感。作者在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刚被贬至密州,并且作者有七年没有和弟弟相见,因此作者通过诗词来表达出自己在政治生涯上的失意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第二遍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情景,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学生在诵读时,要利用想象、联想的方式,体会诗词中的美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想象:在中秋时节,明月照亮苍茫的夜晚,作者独自一人端杯饮酒,想到自己多年未见的亲人,想到自己在官场上的失败,心中倍感失落。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在吟诵这两句时,要带给人一种苍凉感,要将重音放在“几时”“问”上面,诵读出作者的无奈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明月千里,孤高旷远”的意境。

在第三遍诵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做到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进而体会到作者的风格之美。在苏轼的诗词中,一直都有豪放的风格,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如此。作者从最初的迷茫失意到后来的豁达,心中经历了很多,向往明月、卷帘人间、释然前途、祝愿亲人,学生在诵读中应该做到浑然天成、声情并茂。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可以对诗词的情意有良好体验,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理解词意,画面再现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文句是很重要的一点,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根据文章注释、相关工具书了解古诗词的表面意思,还应该结合文章背景、作者经历、社会环境仔细推敲文本的内涵,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实现与作者的隔时空对话。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上阕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三句从表面上看是指,作者想要随着清风达到天上,但是又害怕天上的寒冷,如果对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及社会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作者政治生涯遭遇贬斥,虽然他想回到朝廷,但是又担心朝廷上的党派之争,难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联想,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景,实现诗词情景的再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可以深入感悟、体验。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现代文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出来,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夜已经很深了,一轮圆月挂在天空,凄冷的月光围绕着我,在中秋之际,本应与亲人团圆,但是我却一人在异乡飘零。拿着酒杯,望着明月,不禁感叹明月是何时出现的?不知道天上现在是哪一年?与世间格格不入的我,是否能回到天上?”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内容虽然无法与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媲美,但是学生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深入赏析,感受技巧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进行深入赏析,体会其内涵及写作技巧,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赏修辞、赏表现手法、赏妙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赏修辞。在古诗词中,由于抒情、形象等的需求,作者经常会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如夸张、反复、对偶、比喻、拟人等,从而让古诗词内容更加形象。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开头部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将青天看作自己的朋友,与青天对饮,体现出了作者豪放的性格与气魄。“我欲乘风归去”作者用到夸张的手法,从而展现出作者超脱世俗的心理。

2.赏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诗人还会用典故、烘托、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内容的表现力,从而达到表现作者情感的作用。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指引学生对诗词的表现手法进行赏析。在本诗词中,作者用到虚实结合的手法,在现实与幻想中穿梭,思绪徘徊在人间与天上,充满了浪漫色彩。

3.赏妙语。妙语是古诗词中精美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妙语想要表达的效果,从而体会其“妙”。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作者通过“转、低”生动的将月光移动表现出来,暗示着夜已深,而“无眠”则体现出作者由于不能与亲人团聚而难以入睡。

四、用心感悟,体会情思

在古诗词学习中,这一环节是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古诗词学习的最高境界,当学生可以通过古诗词学习体会到作者的情趣后,学生就能全面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作者诉尽了离别,在仕途上,作者被贬;在亲情上,作者与弟弟七年未见,难以团聚。即便如此,作者依旧洞悉事理,与青天对饮一解心中郁闷,从而体现出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还有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其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在词的上下阕都有人生哲学,在上阕中蕴含着儒家的“无人不自得”的思想,也就只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管在哪里都能有作为;下阕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是安慰了无数失意人。教师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人生哲理进行感悟体会,既能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对古诗词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引导学生能在主动分析、合作讨论中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可以与作者做到思想共鸣,实现对学生健康观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郭诗琦《探究苏轼〈水调歌头〉的矛盾思想和主题美》,《戏剧之家》2019年第1期。

[2] 王跃红《初中语文宋词教学方法探索——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年轻人》2019年第15期。

[3] 高创《皓月中天无限情,千古离殇诉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析》,《参花》2020年第1期。

[4] 周啟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细品》,《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3期。

[5] 周林《诗词文本意蕴的绘画空间探析——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人文之友》2019年第10期。

[6] 邱翠轩《“同课异构”还是“同文异构”——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7] 钱伊林《探究苏轼〈水调歌头〉的矛盾思想和主题美》,《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