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帆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小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课程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其中,最主要培養的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我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愈发重视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当前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创新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 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十分重视学校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这可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在实践中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养成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课堂当中。
一、合理运用分层教学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分层教学的方式运用起来。分层教学,就是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之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分别教学,以此更具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对文字的敏感程度也不断地体现出来,使他们的学习进度会产生差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工作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质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主要加强他们的基础阅读能力,先教他们认识生字生词,之后帮助他们理顺文章脉络,使其可以流畅的阅读文章;对于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引导他们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抓住文章主旨,尽量体会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最后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这篇文章进行思维开拓,并在对文章的阅读中培养其写作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水平所进行的分层不可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实时情况合理调整分组。
比如,在进行《猫》这节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主要在阅读教学中,教他们学会课文中“屏息凝视”“稿纸”“跌倒”“变化多端”“折纸花落”等生词,并能帮助他们了解文章主要叙述了猫的性格习惯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让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即可;对于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应首先让他们自己通读文章,引导他们自己总结猫有什么性格特征?作者对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体现出作者对猫有什么情感?最后对于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对文章进行学习后,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并且利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尝试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这样,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堂任务,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分别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入手。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课堂中起到主角的作用,并主导课堂的走向,这种单向知识输送的方式会使课堂枯燥,无法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造和创新,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在必要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将阅读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思考和发言,在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同时,让他们能够在讨论中自主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可以对其主旨进行有效概括,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通过分组的形式,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给每个小组讨论的时间,在课程过半后,各小组获取文章的信息进行交流。这样让他们带着任务对文章进行研究,有利于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可以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
比如教师在对《猫》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如遭殃、任凭、抓痒、逐渐、咕噜等,使学生可以通读课文。在这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并安排不同的任务给他们,第一组的任务是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大猫的性格特点;第二组的任务是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小猫的性格特点;第三组的任务是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总结作者分别通过什么角度对猫进行描写;第四组的任务是通过阅读课文总结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猫的什么情感。让学习带着任务阅读文章,并进行讨论,在课堂进行过半时,教师让各组学生发言,使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对以上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并做最后的内容总结。
这使得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让他们在讨论中提升阅读能力,也可以在信息交换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鼓励学生发展个性阅读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不同,阅读方式也不同,那么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时,要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尊重,让他们在课堂上针对阅读内容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保护每个人的阅读独特性,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教师自己的思维模式和阅读方法中,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阅读特长,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发光点。若在教学进行中,发现某位学生的阅读方式十分优秀,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借鉴学习;若发现某位学生的阅读方式过于“独特”,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对他的方法进行调整。
在进行《猫》这一课的阅读时,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这时可以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在这期间不进行任何提问,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对于阅读比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发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阅读的呢?速度可以比大家快这么多,可以分享给大家吗?”也可以在大家阅读完后,教师发问:“在大家通读文章后,分别都在文章发现了什么呢?”“对其中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呢?为什么对这一部分内容感兴趣?”在学生进行充分的发言后,教师再结合课文进行提问:“大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小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几方面对猫进行描写的?”然后对于回答问题速度比较快而且准确率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分享在文章中快速找到答案的方法。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趣味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再次巩固文章内容,分别叫不同的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充分使其各自阅读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也可以让其他同学相互借鉴学习。
这样,教师可以在尊重每个学生独特性的前提下,让各位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于文字理解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建立好阅读课程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充满趣味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阅读课程当中,再结合运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改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静怡《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7硕士论文。
[2] 陈晓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小学生》2020年第1期。
[3] 王爱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学周刊》2020年第1期。
[4] 田润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学周刊》2019年第23期。
[5] 陈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小学生》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