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霞
摘 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微课程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关注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能够科学地开发和设计微课程等领域。同时,有关微课程的研究也已经从关注“形式”转变为注重“质量”。随着微课程在各个学科中广泛应用,当下其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改革中较为关注的路径之一。小学语文因其学科特征具备与微课程结合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把握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的正确方向和应用效果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微课程 分析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和学习方法紧密结合。国家层面中,其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化发展。在2010年前后,我国所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已经较为明确规定了应结合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系统,从而保障每一个人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接受良好的教育。现阶段,我国不论是教育环境还是教育管理模式等其他相关领域,所呈现的信息化水平已大大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度也稳步上升。教育已经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整合”的综合阶段,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校结构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如何在符合时代潮流的基础之上,更加有效地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建立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仍在持续不断地探索之中。因此,将微课程进一步应用到学校教育中,探索微课程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模式与发展方向,不仅是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有效回应,同时也是对教育改革新路径的探索。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1.基础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特征即为基础性。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学习其他课程的桥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所具备的交际工具性是已被认同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掌握相关语言知识,从而能够奠定学生认知世界、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一方面,学生在学校课程中,无论是师生交流,还是学习课程,均需要语言工具;另一方面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思维、文化理解力、审美意识等进行培养与提升,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应更加重视基础素养培育,为提高全面化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情境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语境,尤其是学习具有工具属性和人文属性的汉语文学更需要构建良好的情境。在培养基本素养时,也应更加注意其语境特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不能与特定情况分开,它以一定的空间符号、文化形式存在,在没有特定的语言和交流环境中,无法判断学生所掌握核心素养的真实状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多样化的情境对于培养基本的汉语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特点不突出
在微课程开发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容易受到微课程形式的影响,而忽略了课程中学科的属性和特征。许多教师认为,微课程只是微视频和微电影,缺乏一定的课程属性,无法表达课程的目的和重点。例如,当教师开发课程《北京的春节》的内容时,首先对作者进行介绍,然后解释新词生字等,最后对课文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有关课程内容的一些问题。在整个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选择微课程内容方面缺乏普遍性和随机性,并且缺乏互动性和有效的评估功能,这样的微课程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也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2.微课资源较为单一
通过对大量小学语文教学的调查可以发现,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三种微课程方式是PPT、视频和动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许多教师会直接将课程资料转换为微视频直接使用。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来创建PPT教材并将其直接转换为微课程,而一些教师则直接使用屏幕录制来创建微课程。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微课程资源相对单一,没有创造力和较强的相关性。
三、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当前,针对小学语文微课程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缺乏系统化和计划性。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常常过于随意,微课程的内容相对单一。因此,教师在微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系统性原则。课程的整体结构需要体现系统性思维,促进学生整体性学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许多微课程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教师在开发微课程时必须注意教学单位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科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向“微课程单元化”转变。此外,教师还应以基础知识的培养为核心,以基础培训为目标和主题,开发一系列微课程体系,改善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可以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可以适应微课程教学的特点。首先,可以通过语境结合基本素养。其次,微课程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进而形成一系列教学内容。情境的创建可以发挥微课程的最大作用,激活课堂的气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策略
1.建立系统性
为了利用微课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同时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必须首先加强微课程设计的完整性。教师在设计和开发微课程时还应当确保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例如,在课程《背影》的微课程教学开发过程中,首先教师必须阐明教学目标和要点,即深刻理解“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和描述手法等;其次指导学生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向学生展示如何描述角色的灵魂,然后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风格有深刻的理解;最后,体验父亲与孩子之间表现出的深刻情感,增强学生的人格,丰富其学习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用《父亲》这首歌进行教学关联展示,从而进一步增强课堂的教学氛围。
2.注重两者的融合
综观目前情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具有随机性。它们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最终导致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差,核心素养培训缺乏凝聚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微课程与核心素养的整合,通过开发微课程来学习语文和培育核心素养。例如,当教师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作者通过回忆起他的伯父鲁迅几件事,并对鲁迅带给作者的教育进行讲述,这反映了他一丝不苟、同情和关心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限怀念和深刻的爱与钦佩。在设计微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所作所为的描述,并深入探索鲁迅先生的性格和精神。同時,教师还可以在微课程中展示鲁迅先生的一生,并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理想和信念,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借助信息化技术创建微课平台
微课程是通过将信息技术集成到教育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使用微课程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微课程应用平台还不多,其并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微信和智能应用程序,借助移动终端为小学语文创建微课程小程序。同时,可以为小学语文微课程相关资源建立一个官方账户,教师可以在该官方账户上实时更新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课外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与技术人员合作为小学语文开发App,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获得教学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而建立有效的语言学习课堂。
简而言之,使用微课程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加强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注重微课程和核心素养的融合与发展。本文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我国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开发的系统性、情境性原则,并提出了需要建立系统性的微课程开发理念,注重核心素养与微课程的结合,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及方式创新微课程平台,从而提高微课程的开发和生产能力,促进我国小学语文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景馨禾、祁占勇《改革开放40年我国网络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与展望》,《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2] 解德渤、王思懿、叶强、林杰、任增元、李峰、廖伟伟、刘爱生《思维·价值·秩序: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变革之路(笔谈)》,《重庆高教研究》2019年第3期。
[3] 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4] 郭腾、杨玉双、李文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学习情境设计》,《衡水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