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舒雅 张先义
【关键词】善用网络;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61-04
【作者简介】1.郁舒雅,江苏省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教师,一级教师;2.张先义,江苏省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江苏无锡,214000)副院长,心理健康特级教师。
【设计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要积极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培养其辨别能力和思维品质,是这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本课通过情境故事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做健康上网、善用网络的小达人。
【教学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
PPT播放心理手语操视频《你笑起来真好看》,师生跟着做。
教师:我们来做课前约定,第一是积极表达“我”想法,第二是认真倾听“你”发言。如何才能做到这两点呢?
学生1:有想法就勇敢说出来,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2:倾听的时候身体朝向发言的同学。
教师:我来总结一下,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自控,如果同意的话就鼓掌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手语操调动学生情绪,放松学生身心,拉近师生距离。课前约定的内容体现“自控”这一重点,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团体转换阶段
教师:同学们,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双11”了,你有什么见闻?
学生1:我妈妈熬夜买买买!
学生2:我每天放学都能看见快递员叔叔在小区里忙碌。
教师:大人们早已离不开网络,那么,同学们会上网吗?
学生:会!
教师:咱们班同学上网的情况如何呢?我来做个小调查。请五位同学上台,分别代表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五种情况。你属于哪种情况,就站在对应同学的身后。
学生上台自由站队。
教师:我很好奇,从不上网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先留个问号,之后再来讨论。有时上网的同学,你们都在什么时候上网?
学生1:周末。
学生2:平时作业写完后。
教师:总是上网的同学,你们一定见多识广,能说说你喜欢的网站吗?
学生1:今日头条、百度。
学生2:推荐B站,我在上面学了很多技能。
设计意图:通过站队找伙伴,消除学生谈“网”色变的担忧,为开怀畅谈做好铺垫。
PPT出示饼图(见图1)。
教师: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上网学习的人最多。
学生2:看短视频和看电影、电视的人都有百分之二十几。
教师:没错,这些数据表明同学们上网都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根据同学们喜爱的软件,老师又制作了一个词云,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最爱。
PPT出示词云(见图2)。
学生:1:我最喜欢刷抖音!
学生2:我也常用作业帮、吃鸡。
PPT播放视频《关于“抖音”的故事》。
教师:这一家人分别使用抖音干些什么?
学生1:妈妈跟着抖音学做菜,妹妹跟着抖音学做操,“我”学做科学小实验,爸爸看搞笑视频。
教师:抖音给这家人带来了哪些乐趣?又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学生1:带来的乐趣是让全家吃到了美味的饭菜,妹妹还锻炼了身体。
学生2:学到了科学知识。
学生3:给爸爸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刷抖音一整夜,影响休息!
教师:网络虽好,也要控制时间。在你的身边也有沉迷网络的人或事吗?
学生1:我的妈妈总是捧着手机看直播,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
学生2:自从爷爷学会了用抖音,就经常在上面买保健品,我爸妈劝他都不听。
学生3:我奶奶用抖音学跳广场舞,整天在家里跳,很吵啊!
学生4:我有时候打游戏总想着赢了就下线,可总是输,最后时间都被浪费了。
教师:过度使用网络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身体健康。你们知道抵抗网络诱惑的方法有哪些吗?请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组1:可以把手机的上网模式改成青少年保护模式。
小组2:可以做一张计划表,把上网时间固定下来。
小组3: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来代替,比如打篮球、做手工等。
小组4:可以请爸爸妈妈来帮我们控制,或者上交手机避免自己沉迷网络。
设计意图:以“抖音”为例,說明网络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学生小组讨论,分享抵抗网络诱惑的“小妙招”。
三、团体工作阶段
教师:说到这里,我发现黑板上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那些从不上网的同学,是怎么做到的呢?
学生:家长不让。
教师:我知道同学们上网的时间都由父母把控,上网的机会相当珍贵,所以今天老师就成全大家,让大家过把“网瘾”。现在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进入一个自由的网络空间,可以使用网络做3件事,你最想做什么?请睁开眼睛,写在纸条上。
学生1:QQ、吃鸡、听音乐。
学生2:QQ、微信、看小说。
学生3:玩游戏、聊天、看电视。
教师:现在网络出错了,只能做两件事,请你划去一件事,说说为什么划掉它。
学生1:我划掉了微信,因为用QQ也能聊天,这两个是重复的。
学生2:我划掉的是聊天,留下玩游戏和听音乐,我觉得这两个更重要。
学生3:我划掉的是查找学习资料,因为我可以去书上找。
教师:现在低电量,只能做1件事了!你要划去哪一项?为什么?
学生1:我留下了玩游戏。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没有之一!
学生2:我划掉了聊天,我觉得可以直接跟同学打电话。
学生3:我还剩下看小说,因为我觉得要把时间用在最想做的事情上,而且看小说也不会消耗很多电量,可以看很久。
教师:终于没电了,自动关机!现在,我要对同学们发出灵魂拷问,在网上,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些体验能否在现实中获得?如果不能上网,我们还能做什么?
学生1:追求的是那种获胜的快乐。
学生2:追求的是放松、娱乐。
学生3:网上可以玩游戏,现实里也可以,比如踢足球、打篮球,一样可以获得赢的乐趣。
学生4:同学之间的竞争也是一種游戏比赛,可以让人有成就感。
学生5:放松的方式可以是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画画、手工等。
教师:那就是在网络之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设计意图:引入自由上网的情境,让学生在“划掉”的过程中去衡量和辨析,引导学生明白,网络之外还有许多选择。
教师:父母为什么不让我们上网?
学生1:因为怕我们沉迷网络影响学习
学生2:因为网络上有很多危险。
教师:网络陷阱有哪些?
学生3:我奶奶在抖音上买了一条裤子,可是拿到手的和视频里的完全不一样,质量很差,还没法退货,上当了。
教师:因为学生上网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国家出台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督促全国学生文明上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设计意图:对处于网络“他控”阶段的学生而言,科普网络安全知识极有必要,引导学生科学、健康地拥抱网络时代。
四、团体结束阶段
教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知道了健康上网的一些方法,当自己沉迷网络的时候要及时想办法。
学生2:我知道了网络陷阱很多,我们要提高警惕。
教师:请大家伸出右手,将这些收获放在胸口,随着呼吸的流动,想象这些收获流淌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它能帮助你健康上网,开启健康生活,结伴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加入“健康中国”的行动中来!
教师:课后,请同学们回家和父母签订一份“养机公约”,全家约定一个时间,共同放下手机,让它“休息休息”。
PPT展示“养机公约”样例(见图3)。
设计意图:通过正念呼吸让学生安定下来,将所学沉淀内化,产生向上生长的力量。课后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与父母多一些沟通,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教学反思】
本课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活动体验和自我成长为基础进行设计。通过社会计量法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使用的普遍性,并以“抖音”为例,引发学生对网络利弊的思考,找到抵御网络诱惑的方法。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网络的体验上,通过“自由联想”和“灵魂拷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澄清网络的价值。最后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看待网络,学会正确地使用网络。课堂氛围轻松、活泼是本课的亮点,但内容偏多,应对课堂活动进行适当删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交流。
【点评】
21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随处可见。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也可能会因网络影响而出现封闭、依赖、暴躁、攻击他人等负面情绪和行为。因此,让学生学会健康上网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玩是人的天性,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心理手语操让学生放松身心,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为整堂心理课奠定了轻松愉悦、敞开心扉、自主构建的和谐氛围。
“你的视界就是你关注的视界。”除了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外,学生还经历了“双11”“刷抖音”等网络事件,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无处不在。本节课以学生的现实关注为基础,指导学生理解网络的价值与意义,领悟网络的诱惑与影响,创生抵制网络诱惑的“妙招”。
“好看不好用是花瓶,好看又好用是实料。”本节心理课的课堂素材源于真实生活,活动方法源于自我体验,辅导策略源于启发引导,教师在助己、助人和互助的基础上,实现了心理课的可创新、可持续、可推广。
(点评嘉宾:杨元魁,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