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实验幼儿园 姜 颖
设计意图:有学者提出“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而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各种规律模式随处可见,如视觉上的“红、黄、蓝,红、黄、蓝……”,听觉上的“掌声、鼓声、哨声,掌声、鼓声、哨声……”,身体动作上的“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等。基于大班幼儿已有的模式经验,我从幼儿熟悉的手工项链入手设计了“小小设计师”活动,借助“方格纸”这一表征材料,引导幼儿在“识别—创造—转换”的过程中尝试将视觉模式先转换为符号模式,再从符号模式转换动作模式。
活动目标:1.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规律动作游戏的乐趣。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和表现规律模式。
3.感受不同的规律模式结构,发展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1.PPT、操作单、记号笔、一体机、黑板;
2.手、脚、嘴巴图示若干。
活动方案[活动时长]20~30分钟[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认识项链的规律1.播放PPT,创设闪亮珠宝公司的情境,教师展示一条ABB规律的项链,引发幼儿兴趣。师:这条项链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有什么发现?2.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说说项链的规律。小结:这是一条有规律的项链,1颗红宝石和2颗绿宝石为一组,不断地重复。 二、幼儿设计操作,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1.说说自己的设计。师:小设计师们,你想设计什么规律的项链?它是几个一组不断重复的?2.幼儿操作,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3.交流自己项链的规律。
三、用不同的方式创造项链的规律1.师幼一起用线条表现项链的规律。出示半范例“方格纸”,观察已经画好的项链的规律,接着画下去。师:我用什么线条表示红宝石?用什么线条表示绿宝石?你能帮我接着画下去吗?小结:项链的规律可以用线条来表现。2.幼儿第二次操作,用喜欢的方式表现项链的规律。师:你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现项链的规律?教师记录幼儿的想法。幼儿个别操作,对照自己项链的规律,用喜欢的方式表现。3.展示幼儿的操作单,分享交流。邀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表现项链规律的,是几个一组不断重复的?小结:每个小朋友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项链的规律,有的用线条、有的用图案、有的用图形。四、用动作表现自己的规律1.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规律。教师出示手、脚、嘴巴图示,幼儿选择一条项链,选择运用图示表示项链的规律。2.合作游戏:规律火车。全体幼儿玩开火车游戏。小结: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模式的规律,真有趣!生活中还藏着什么规律?可以怎么表现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使用半范例方格纸可以帮助幼儿清楚地观察项链的规律。幼儿可以随意选择喜欢的方式在方格纸中表现规律。在此过程中,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用什么来表征模式,二是幼儿能否准确地说出实物模式和符号模式的转换关系。合作游戏前,教师引导幼儿先用喜欢的动作表现,明确动作的数量,然后再用图示贴在规律下方,但不全部表现出来。游戏时,幼儿不光关注自己的动作,还要认真观察、关注其他幼儿的动作。
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出:5~6岁儿童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从这一目标看出,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首先要能发现规律,然后再进行创造规律,从而理解规律模式。其实,在儿童的生活、游戏中,模式是无处不在的。
1.基于经验,识别规律:幼儿在区域游戏中都有穿珠的经验,刚开始他们是随意地穿,一段时间后就会尝试着有规律地穿,穿出各种模式结构的项链。基于幼儿的这一经验,本活动由幼儿熟悉的手工项链引出,请小朋友发现该项链的规律。
2.唤醒经验,准确表达:对于大班孩子来说,第一环节并不难,通过鲜艳颜色的刺激,他们能够准确表达项链的颜色:绿红红、绿红红、绿红红……但如何把数量和颜色结合起来表达规律,则需要老师的追问。
3.积累经验,尝试表征:当我提供了“方格纸”这一表征材料的时候,孩子们是好奇的。我选取了直线和弧线两种线条进行了表征,孩子们顺利地接着往下记录。
4.提升经验,大胆表达:在学习和理解了规律模式的又一种表征方式以后,孩子们先动手操作穿了一串有规律的项链,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规律。操作结束后,我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讨论和表征,给予幼儿充分地表现和表达的机会,帮助幼儿聚焦重复性特征和规律,提升幼儿模式表征与转换的能力。随后,幼儿分享交流,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5.应用经验,体验有趣:从实物模式到符号模式的表征,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再到动作模式,更是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从孩子们的笑脸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参与此项游戏的愉悦。
幼儿对规律模式多样性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我们要帮助幼儿从一种规律中发现其相同结构而用其他的表征方式来呈现,以此发展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和迁移性。本次活动后续延伸将定位在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