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靖海幼儿园 张程晶 薛丽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播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门遇到的第一个小社会,幼儿阶段更是艺术创造的启蒙时期,而小班美工区的创设和活动开展对幼儿的艺术创造启蒙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园的区域游戏开展时间为晨间来园后,游戏内容大多为集体活动的铺垫预设以及集体活动后的延伸拓展。因此,美工区常常会出现为当天的集体活动开展的图片欣赏、涂色活动。集体活动结束后,老师通常会投放一些具有指向性的材料引导幼儿来做一些小制作,或者是记录发生的有趣的事。而往往这些活动游戏结束、评价展示后就没有其他内容了,情境性不够、趣味性不强,美工区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美工区逐渐变成了完成任务的区域,缺少游戏性、创新性;材料单一,不能激发幼儿兴趣。
想要美工区“活”起来,首先要做好情境的创设。美工区重在体现幼儿的艺术表现,是以情境激发幼儿想象、通过操作探索实现幼儿愿望的学习方式。因此,如果仅仅把一种材料或两种材料往美工区一投放,孩子的想象会被圈住,例如看到涂色材料,孩子们立马会想到拿起画笔开始涂颜色,而不会发挥想象、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装饰,他们的作品也只是没有个性化地呈现。
在“花花绿绿”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了“花花绿绿的裙子”美术游戏,活动开展时正值六一儿童节,预设的主题目标是“能积极参加六一活动;感知生活中丰富鲜艳的色彩;感受颜色的丰富和多变,能运用各种材料和方式玩色彩游戏;感受节日愉快的氛围”。
结合六一儿童节的节日气氛,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服装店的情境,为即将进行表演的孩子们准备漂亮的衣服、设计不同的造型。投放材料前,教师引导孩子们到班级里的材料超市先做选择,用现有的材料开展联想、画一画自己的计划,然后教师按照孩子们的计划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材料以及对其他需求做出回应。
孩子们在美工区完成制作后,还开展了小舞台、模特走秀、娃娃家的新衣等游戏,让美工区的作品“活”起来,实现区域之间相互联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生成班本剧、戏剧表演等活动——正因为有了这些游戏的需要,才会刺激孩子们的创新,当再次回到美工区开展游戏,有了丰富的情境、又增加了趣味性,孩子们自然生成了进一步的互动和操作,并创造出了不一样、更具特色的立体作品。
有学者提到:幼儿对材料的认知都要从摆弄玩耍开始。小小的材料包含着无限的创意。我们往往会根据主题为幼儿投放一系列的材料,当孩子们一下子看到了这么多的材料,会很兴奋并开始摆弄。可由于材料太多,使得孩子们眼花缭乱,不能深入思考,就无法和材料发生思想的碰撞。
自然界的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每一个时刻都会遇到不一样的故事。在给孩子们投放材料前,师幼可以一起看看这个材料的“前世”。雪糕棒、树枝棒都是幼儿园里极其常见的操作材料,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教师可以跟孩子们一起熟悉材料后再探索新的玩法。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时刻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发现和支持他们的需要,为孩子们在材料间建立情景链接,适时投入新的材料。当孩子们充分熟悉一个材料后,教师适时地提供复杂和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可以给他们新的刺激,进而扩展幼儿的兴趣。利用新的材料、新的表现手法、重新组合材料等方法可以诱导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情感体验,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手部小肌肉的协调能力、大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的主题式教学活动周期一般为3~4周,而美工区的游戏往往活跃在第2周,因为这个时候会出现大量的活动延伸。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玩材料、创新游戏,他们只是在完成打卡任务,结束了就立马去选择新的、感兴趣的游戏了。
材料的提前投放是园级课程审议后的新方案。在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精心选择跟主题相关联、用来探究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吸引幼儿对材料的注意。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往往会拥有教材这个“支架”,但教材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而不是为我们的孩子私人订制的。例如一个简单的迷宫游戏,我们可以围绕孩子们的兴趣开展不同的情景内容创设;结合当下的时节或者节日,开展不同背景的游戏,在孩子们自己生成的游戏情境中,自然地引发艺术创造。
在小班上学期“喜洋洋”主题的“糖葫芦”游戏中,老师按照书上的建议为孩子们提供了橡皮泥、吸管等材料,孩子们捏一捏、串一串,最多在一块泡沫上陈列一下或者拿到超市去卖一卖。糖葫芦只能用橡皮泥做吗?我们有没有给孩子们充分发挥和想象的权利呢?孩子们会怎么表现这个糖葫芦呢?当幼儿以我们预想的方式操作时,我们当然很开心;但如果幼儿的操作方式是我们从未想到的,我们也要欣然接受。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及时生成新的游戏,美工区就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涂颜色和捏橡皮泥了。
当孩子们的想法在现有材料中得不到满足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他们重新组合以及多样化地操作,他们一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创造。
《指南》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美工区的墙面上不应仅仅只有一板一眼的陈列,而应多一些趣味性、操作性的布局,让美工区更具活力,成为孩子们“无声的老师”,形成幼儿与墙面、幼儿与区域、墙面与区域的三角循环作用,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
随着孩子们探究的一步步深入,互动墙应运而生,美术作品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孩子们游戏的道具。
随着游戏的丰富,孩子们的艺术畅想如泉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小小的美工区里有大大的天地,多一分思考、多一分观察、融入关键经验,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一定会充满惊喜、充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