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情分析是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在教学全过程展开高中政治课的学情分析,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信息,精准实施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但在实践中存在学情分析空泛、未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分析视角单一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多种有效形式,课前采集学生真实学习情况、过程中探知学生认识情况、课后检验学生掌握情况,以期提升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首要是科学把握学情,使学生经历个性化的学习过程,着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如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1]
一、学情分析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学情分析是指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学生的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学习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学情分析贯穿于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全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前的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学情分析”“教学后的学情分析”。
通过教学前的学情分析,教师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基础及能力水平等,而且教师对学生课堂中的“可能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可以为教学起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建立、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取舍等指明基本方向。通过科学的学情分析为教学预设提供基本依据与重要指导。
教学过程中的学情分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即时调节提供了重要反馈。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动态性与生成性等基本特点,要求教师预设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课堂模拟活动、探索活动和思维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形式;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提问、练习等活动形式及时调整当下的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从而促进教师精准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后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直接反馈、课后作业评价、社会实践活动、迁移能力检测等形式,明确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而促进教学反思,并为后续教学的预设与调整提供重要信息。课后科学的学情分析,有助于精准实施课堂教学,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效果。
二、当下高中政治课学情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学情分析“过于空泛”
例如,笔者设计沪教版高二上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学时,第一稿的学情分析如下: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善于观察文化现象并对其有初步思考;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文化现象的认知与评价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本课加强理解。仔细研读可知:教师关于学生文化方面真实学习情况的了解是欠缺的,缺乏“具体而微”的学情分析。教师修改后的学情分析如下:高二学生对当前西方节日冲击传统节日等文化现象具有初步思考,但思考的深度有待完善;学生更多地认识各种外显的文化现象,往往不能理解文化的内涵及意义,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缺乏系统认知。基于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分析为后续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二)学情分析未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常常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条件。相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普通中学的学生普遍缺乏较高的认知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例如,笔者讲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课时,针对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生的情况设计了如下活动:学生观赏“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的四幅油画,并思考油画体现的思想内容。学生通过赏析文化的载体——油画来理解文化的教化与培育功能。本课的学习活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遵循了普通中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三)学情分析视角单一
不少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时,往往基于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想当然而为之”,或者直接从研究资料中“移植”结论,从而导致学情认知存在偏差。例如:教师把学生认知基础的分析仅理解为知识点的罗列,没有具体分析每一类学生在面临新的教学内容时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结构,可能面临什么困难与障碍,更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效的学情分析应该建立在资料的判別和逻辑思考的基础之上。
三、高中政治课学情分析的实践路径
(一)课前通过访谈、交流等形式采集学生真实学习情况
1.访谈法
即“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2]通过学生访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信息。例如,笔者讲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课前,课前列出详细的访谈提纲:第一,近来同学们关注过哪些文化现象?请说说你喜欢的综艺节目,并谈谈喜欢的理由;第二,你的家人朋友更看重传统节日还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为什么?第三,你觉得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分别有什么作用?教师通过课前整理学生的访谈实录,把握学生对“文化”内涵及意义理解的差异,接着教师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学生经验中与教学内容的联结程度,哪些是已经懂得的,哪些还没有涉及,哪些还需要完善等,并且分析这些数据产生的认知、能力或价值观上的原因,这样可以拟定不同的对策。” [3 ]教师对访谈实录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度解读”,科学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
2.经验分析法
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对学情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应该说,“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越丰富、全面,对自身的教学经验反思与总结越深入,基于已有教学经验的学情分析就越易于进行,其分析成果也更有教学价值”。[4]例如,笔者讲授“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课前,借助自身教学经验,明确学生对作为生产关系的分配制度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存在不足。因此,通过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完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与分配制度有何关系?”“为什么社会保障划分为镇保、城保和农保,而且农保受惠较少,这是不是会拉大贫富差距?”以此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知情况,以便教师进行教学预设,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学习活动探知学生认识情况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采取基于真实生活的课堂讨论活动、探索活动和思維活动等活动方式,并可以通过范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表达观点,以期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开阔视野。
例如,笔者在讲授“携手共进‘一带一路”时政课时,选用两组典型性的事例,反全球化思潮的表现——英国“脱欧”及推动新型全球化的表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出辨析问题: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前景?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已有经验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情境联结起来,使学生有意识地以新经验反思旧经验,用新经验去分析新情境,促使学生思想不断走向深化。在此基础上,学生拓展认知基础:人们反对的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
(三)教后的学情分析通过课后作业评价、社会实践等形式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1.通过课后作业评价来探知学情
高中政治课外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课后作业有利于检验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情况,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课设置了如下课后作业:思考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进一步发展?通过课前访谈和课堂教学,把握学生困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教师通过设置课后作业,释疑解惑。学生拓展了原有认知基础:学会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展望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进而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路径的认识。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学生认识活动
教师从社会热点话题出发设置相应议题,并依托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的成果带进课堂,最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讲授沪教版高一上册“质量型发展方式”一课时,开展了校园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对外部世界有新的理解,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任夫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2]钱军先.学情分析: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关键[J].教学研究与评论,2009(8).
[3]印伟.高中政治课基于学生经验的思维加工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16).
[4]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
作者简介:徐小多,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政治教师,硕士,主要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