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超 韩立宁
摘 要:基于高中人教版“问题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渗透、融入乡土地理,以学校周边一片荒地“滨江壹号土地”为研究对象,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探究情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走出课堂,走进乡土地理,帮助学生提升对家乡的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问题研究;地理实践力
乡土地理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实现与社会有机融合的最近场所,其举手可触、举目可及的优势,为地理原理学习提供了容易感知的案例。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发现家乡的地理事象,并运用所学地理规律和原理去理解、分析、探究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其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从生产生活实际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培养地理思维,提升地理实践力。鉴于此,笔者受人教版高中地理章末“问题研究”模式的启示,探寻学校周边典型的地理事象,最终确定了距离学校500米左右的一片荒地“滨江壹号土地”作为研究对象,设计“问题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去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荒废的问题,走进乡土地理,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力。
一、教学内容(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强化人地协调观念,特别关注地方地理问题,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地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的课堂,更应该利用好乡土地理构建开放型课堂。本节课基于“城市与城市化”一章,以“滨江壹号土地的荒废”为例,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特点,通过课外调查和信息收集分析该土地至今荒废的原因,然后运用课堂上掌握的地理原理对该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并描绘规划简图。该课程意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和关注自己生活中的地理事象,体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决策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以致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特别是在学习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病”的基础上,已有一些地理知识的积累。加上高中生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思维和绘图能力,因此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相对较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但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等,他们要调查土地荒废的原因并进行土地的合理规划存在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加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多途径、多手段收集信息,帮助他们设计调查方案,关注他们的调查和规划过程,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乐于探究、乐于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设计了课外实践和课堂汇报两個环节。
1.课外实践
为了让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将班级分为6个小组,每小组7~8人,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负责组内任务分配、撰写调查报告、设计规划方案。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并联系好走访对象(政府部门),强调课外实践中的安全事宜等。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去调查、访问或查询资料,课外实践设定一周时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调查进度和准备情况,并要求学生做到调查数据和资料的科学真实。
2.课堂汇报
问题一:滨江壹号土地至今荒废的原因?
由小组长介绍本小组的课外实践过程,重点强调数据信息收集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展示本小组详细的课外实践报告。然后,小组长开始汇报调查结论,在罗列该土地荒废原因时,逐条解析,做到“真凭实据”。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并展示相应的数据或图片信息等加以佐证。一个小组汇报完毕后,由其他小组讨论并予以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
“实践调查—结论展示—讨论评价”的过程给了学生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空间,可以让学生从“切问近思”的角度研究乡土地理事象,引导学生谈“地”说“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
问题二:滨江壹号土地该如何规划?
在课堂上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黑板,让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把设计好的规划方案画在小黑板上,并在讲台上向学生展示说明,重点强调规划的思路。同时,允许其他小组学生提出意见或问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绘图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学生画出区域简图,强调地图要素(方向、比例关系、图例等)的规范使用,提升了学生区域认知力和绘图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展示—评价”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布局规划与教材上所讲的区位因素联系起来,让学生感知到“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同感。
3.课堂小结
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在本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投入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其次回顾梳理了学习内容,补充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强调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乡土地理问题。最后,师生就此次课外实践活动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和课外实践积累经验。
四、总结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需要反思日常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建议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尝试更多地运用问题式教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等,要以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出发点,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地理实践教学。
古人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利用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区域性强的特点,通过开展对生活中情境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去研究发生在身边的乡土地理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家国情怀。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中学生地理创课活动研究实践”研究结果(2017-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