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继英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围绕新课标,立足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开发,以提高教材的利用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材开发;学以致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最能感受科学魅力的学科之一,也是最能激发起学生科技创新兴趣的学科。而教材的二次开发、实验的创新为化学课增添了无限魅力。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在多年的化学课教学中,对教材的使用和挖掘,我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立足于新课标,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制定,都应该围绕新课标来设计。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原有三维目标逐步向核心素养目标转变。只有目标明确了,教材的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二、深挖教材,开发“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包括每一个实验、阅读材料和资料卡片等,这样才能收放自如地使用教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如:“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学法”“阅读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调查实践法”等。这样就改变了过去“以知识为中心、教材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努力将核心素养目标真正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拓展。
三、围绕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的宽度和广度
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而教材在编排中,因为地域、时间等因素影响,往往在有些方面会有局限性。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时刻关注化学发展的相关信息,善于积累和收集一些案例,作为备课和教材开发的素材,将授课内容和社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的课堂更接地气,更富有时代感。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化学是有用的,化学也是发展的。如科普类节目中用油灭火的原理,中国在可燃冰开采中的突破,南极企鹅的生存危机,瓜州风电的忧与患等,这些知识和信息,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也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立足生活,启迪思维,锻炼能力
在教材的开发中,一定要紧紧围绕生活中的问题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的思维在不断的应用中得到开发和提升。
比如在“指示剂”这一节,课本提到可用生活中的一些食材和花卉做酸碱指示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及创新能力,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去挑选可用作指示剂的食材,通过实验来判断家中常用调味品及洗涤剂等物质的酸碱性。任务分配下去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找来了紫薯、紫甘蓝、草莓、黑米等食材,将家里的白醋、苏打粉、雪碧、果汁、洗洁精、洁厕剂等进行了检验;在实验的同时,拍了许多精美的照片和视频,有的还将视频剪辑做成了MP4。经过实验讨论,大家对指示剂有了更广泛的认识,而不再局限于课本的酚酞和石蕊。
五、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用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培养良好情感
我们常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何将课本、课堂、生活、社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我觉得科技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在学了“肥料”这节课后,为了了解更多肥料和农药的知识,借助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我以此为选题,组织了一次关于化肥的实践调查活动。结合教材,针对本地的作物特色及化肥在本地作物中的使用情况,指导学生设计了针对农户、农业技术员、农资经营者三类的调查问卷。然后组织学生进入化肥市场,走访多家农资店,到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到农业技术中心访问农业技术人员。同学们这才发现,化肥的世界原来那么丰富多彩,不僅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的作物需求不同,使用的人不一样,带来的效果也不同。因为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的酸化板结和肥害。校外实践结束后,学生把采集的肥料标本带回实验室,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肥料的性质。
如何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让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好,更有效?那我们就必须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来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活动,不能再教死书,死教书。将教材活学活用,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从而实现“为了知识的教育”到“通过知识获得教育的转化”这一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黎宪.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J].知音励志,2017(2).
[2]李映雪.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下),2016(4):207.
[3]张亚男.基于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