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临床常见治疗肺部疾病手术方式,该治疗方式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手术过程中,胸背肌肉无需切断,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及疼痛程度,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1]。而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仍较为明显,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应激反应明显,严重影响患者手术及预后效果[2]。有研究表明,患者于手术前选择良好的麻醉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应激反应,继而提升手术效果。本院将6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肋间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对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收的6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6.87±1.21)岁,体重56~89 kg,平均(69.87±1.52)kg,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6.91±1.18)岁,体重54~87 kg,平均(69.92±1.47)kg。两组基础资料均衡可比。纳入标准:(1)无严重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2)无凝血功能障碍;(3)符合手术标准;(4)无手术禁予以排除;(2)将存在恶性肿瘤患者;(3)将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患者;(4)将对此次相关药物存在禁忌证或过敏史患者;(5)将胸壁畸形患者。
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全身麻醉,具体流程为:告知患者术前12 h开始禁食,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而后实施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丙泊酚(费森尤斯卡比医药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0)、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27)、顺式阿曲库铵(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73)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其注射量分别为0.05 mg/kg、1.5~2 mg/kg、0.5μg/kg、0.15 mg/kg。完成麻醉诱导后,于患者咽喉部位喷射1%利多卡因(上海浦津林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244),药量为5 mL,而后实施双腔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 L。于患者手术过程中,持续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顺式阿曲库铵等进行麻醉维持,在此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药物输注量。
研究患者实施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具体操作方式为:于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之前,实施肋间神经阻滞,指导患者呈侧卧位,明确切口位置,并在切口处肋间、切口位置上、下肋间肋骨下缘处实施肋间神经阻滞,使用药物为罗哌卡因(阿斯利康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764),药物浓度为0.0375%,注射量为5 mL,在确认肋间神经阻滞成功后,实施全身麻醉,其流程与对照组无异。
(1)利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4、24、48 h)段疼痛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分数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性;(2)对比组间患者麻醉前后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等应激激素水平变化;(3)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补救镇痛发生率。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术后4、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4 h 术后24 h 术后48 h研究组 30 1.36±0.34 1.42±0.89 1.21±0.34对照组 30 4.31±1.15 2.64±1.21 1.25±0.65 t 13.474 4.449 0.299 P<0.001 <0.001 >0.05
麻醉前,两组患者应激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激素水平比较( ± s)
表2 两组应激激素水平比较( ± s)
血管紧张素Ⅱ/(ng•mL-1)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研究组 30 553.34±22.35235.41±36.14 88.23±1.22 49.32±4.16对照组 30 552.89±23.37284.32±53.21 88.31±1.19 78.34±9.52 t 0.076 4.164 0.257 15.299 P>0.05 <0.001 >0.05 <0.001组别 例数血清皮质醇/(nmol•L-1)
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补救镇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伴随空气质量下降、生活习惯改变,临床肺部疾病患者明显增加。手术为此类患者常见治疗方式[3-4]。手术方式包括开胸手术、微创手术等,开胸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治愈患者疾病,但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5-6]。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该手术方式是利用电子眼代替肉眼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开胸手术相比,其切口路径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可最大程度减少组织损伤[7-8]。无论何种手术方式,患者均存在术后疼痛情况,此种情况的出现易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患者预后。为此,如何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为临床重点关注问题[9]。
有学者提出,术前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存在不同影响[10]。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为新型麻醉技术,其中,肋间神经阻滞被广泛应用于腹部、胸部手术中,通过阻断神经传导,降低疼痛,使血液循环得以改善,稳定内循环,镇痛效果显著。将其与全身麻醉联合使用,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患者应激反应得以明显降低,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及应激激素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未产生不良反应,说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在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降低其应激反应,同时,此种麻醉方式可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得以降低,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