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宜宏
(云南民族大学医院副院长办公室 云南 昆明 650500)
过敏性休克属于临床常见的急症,是多种过敏因素触发机体免疫因素引发的全身性过敏反应,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胸闷、烦躁不安、头晕、皮肤潮红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救治,严重者可致死亡[1]。药物过敏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发生过敏性休克以后,患者血压下降、意识模糊,且伴随脏器损伤、微循环障碍等,需及时治疗[2]。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常见药物,不过药物起效慢,治疗效果欠佳。本次研究对于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20例过敏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110例,男78例,女32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44.12±1.90)岁,用药至发病平均时间(20.22±1.23)min。头孢药物过敏69例,青霉素过敏29例,中药过敏12例。对照组110例,男75例,女35例,年龄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44.19±1.82)岁,用药至发病平均时间(20.30±1.20)min。头孢药物过敏72例,青霉素过敏27例,中药过敏11例。纳入标准:患者符合重症过敏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患者在接触过敏源后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血压<90/60 mmHg,心率增快>100次/min、意识障碍;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入院以后,采取抢救措施,立刻脱离接触过敏源,取平卧位,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意识等,低流量吸氧治疗,维持气道开放状态,避免气道堵塞;对于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立刻采取心肺复苏术,进行机械通气。皮下注射0.3~1 mg的肾上腺素(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780),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治疗,在抢救的1 h内,快速输入等渗平衡盐溶液1 000~2 000 mL;并给予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治疗;泵入血管活化药多巴胺,输注速度>10μg/min,可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对于无法维持血压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必要时开展抗凝治疗。
对照组在上述抢救基础上,采取地塞米松治疗(四川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536),先静脉注射7.5 mg药物,之后再将15 mg药物与250 mL的0.9% Nacl混合均匀,静脉滴注。
观察组在上述抢救基础上,采取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95),先静脉注射40 mg药物,之后再将80 mg药物与250 mL的0.9%Nacl混合均匀,静脉滴注。
(1)疗效判定:显效:治疗1 h内,在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之下,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收缩压>90 mmHg,脉压差>20 mmHg,血氧饱和度>95%,心率60~100次/min,末梢循环显著改善,可以顺利排尿,全身皮疹明显消退;有效:治疗2 h内达到上述治疗标准;无效:治疗6 h内,尚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生命体征未改变,血压、呼吸、心率等未发生改变,甚至病情恶化。(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为93.64%,对照组为9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观察组的神志、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 s,min)
表2 两组患者的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 s,min)
组别 例数 神志恢复 血压恢复 心率恢复观察组 110 19.35±2.86 20.11±3.33 17.20±1.80对照组 110 48.77±2.64 42.90±2.70 42.70±2.20 t 79.276 55.755 94.087 P<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恢复 皮疹消退观察组 110 16.30±1.89 36.37±4.10对照组 110 39.22±2.14 76.10±3.29 t 84.195 79.267 P<0.001 <0.001
过敏性休克是多种过敏因素(药物、糜蛋白酶、花粉、食物等)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4]。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超敏反应,跟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不同,其发病机制是过敏体质人群在受到外界过敏源刺激,之后体内会迅速产生大量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会在血管周围组织的肥大细胞膜上沉积,并和游离的蛋白质结合,介导肥大细胞释放白三烯、组胺、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全身性变态反应,造成全身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渗透到组织间隙当中,造成心排血量急剧的减少,进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诱发休克、呼吸衰竭等,严重者可致死亡[5]。因此对于过敏性休克患者,首要的术后脱离接触过敏源,其次是迅速进行补液治疗、扩充血容量,快速终止变态反应,避免进一步扩展为休克,以便提高抢救的成功率[6]。目前临床治疗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合成细胞中环磷酸腺苷,阻止释放炎性介质,并在受体效应下,使冠状血管扩张,改善心肌供血状态,使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增强,使周围血管组织收缩,以升高血压;且肾上腺素可以对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起到抑制作用,舒张支气管,可改善局部组织供氧状况[7]。需注意在使用肾上腺素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予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的功效,且可减少炎症周围免疫活性细胞,抑制细胞吞噬作用,且可阻断嗜酸性细胞的释放,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以促进病情的改善。
地塞米松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都属于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在进入人体以后,可以快速地抑制人体内异常抗体的活性,能够减慢炎性介质的释放速度,从而使外周血管恢复弹性,血压逐渐恢复。不过地塞米松药物术后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才能恢复药理作用的,因此药物的起效较慢,通常需要1 h左右才能达到血药浓度高峰[8]。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属于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无需肝脏转化即可发挥其药理作用,当药物进入到人体之后,可以迅速吸收、并进行转化为等量的甲泼尼龙,迅速起效,尽快阻断病情的进展,改善病情。有报道指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局部抗炎效果分别是地塞米松的2、5倍[9]。也有报道指出,采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在迅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可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10]。
本次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应尽快采取升压、补液扩容、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控制和阻断病情进展,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采取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综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的抢救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