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承担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为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兼备的社会人才。本文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为切入点,结合实际不足,对思政教育课堂的学生活动实践做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学生课堂活动
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来说,高职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任务,思政教育有利于将高职大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对国家各项事业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学生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挥其真正作用,是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现状
(一)对思政课重视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一直以来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专业实践而相对忽视思政教育,这导致了学校和教师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视严重不足,思政教育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利用。
(二)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甚至选择不接受,课堂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师生交流,这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思政课堂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无法真正完成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技术技能的学习,这也是他们主要的考核内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不需要进行测试,也并非是主要科目,因此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与技术技能课程同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思政课堂往往有到课率相对较低、注意力不集中、嬉戏打闹等现象,教学参与度较低。
(四)缺乏实践教学
思政教育通常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过程,高职院校往往会受到包括资金、安全、组织能力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思想政治理论部分的教学,而无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效果。
二、思政教育中课堂学生活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思政政治理论课堂大多是教师单方面就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甚至于在开放自由的大学课堂,一些学生会相对轻视这类非考试科目,这就导致思政课的课堂松散,教学效果较差。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组织进行一些课堂学生活动,会吸引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程相关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理论传递的教学效果,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人才素质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适应当下人才发展需要。思政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通过创新学生课堂活动,丰富思政课堂的学习体验,使高职学生可以时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提升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从而成为符合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人才。
三、思政教育中课堂学生活动的建议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包括马列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想理论,如果只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会相对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因此需要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讲到某个理論时介绍其诞生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将相对无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真实事件,会更能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二)创新和丰富教学形式
思政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可以考虑多种形式,例如小组讨论、辩论赛、角色扮演等,将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变为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活跃度,同时通过不同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沉浸其中,润物细无声的接受思想理论的熏陶,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的更有效传递。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
思政教育课堂的引导者是思政教师,主体是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重专业技术学习而轻思想政治学习,需要思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例如拟定主题,由学生自由分组,自由选择形式进行集体表演,无论是朗诵、歌曲表演还是小话剧,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学生活动的策划权利交给学生自己,这相对教师主导会更有吸引力,也更能达到教学目标。
结束语:随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改革的推进,社会发展逐渐多元、复杂,高职院校在时代背景下不仅要加强技术技能教育的质量,更要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基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在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同时,有效开展思政教育课堂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以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兼具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宏.高职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7(03):121.
[2] 周珣.探究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1(47):148-149.
[3] 石明杰,金融鑫.微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吉林教育,2021(1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