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
摘要:叶嘉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本文从教育信仰、传达兴发感动的力量、寻访作者的人生轨迹三个方面分析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浅谈叶嘉莹大师的经验给当代诗词教学课堂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叶嘉莹 诗词教学 教学思想
叶嘉莹先生的诗词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深厚真挚的教育信仰构成的。她认为诗词教学是一种薪尽火传的神圣工作,是为了让中华诗词这条文化长流绵延不已、奔腾不息。我们老师就是薪尽火传的工作者,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诗词,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
一、让文化长流生生不已
叶嘉莹学习诗词,到世界各地传播诗词文化,她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能成名成家,而是希望诗词文化能够生生不已。
我们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自己应该热爱古诗词、学习古诗词,并努力想办法把诗词文化植入到孩子的心中。多年以来,我坚持让孩子每天的课前三分钟诵读《唐诗宋词300首》,并相机给孩子讲述有关的诗词故事。虽然只有三分钟,但是日积月累,一个学期下来,100多首诗词就背下来了。
在今年的特殊期间,我们的教学转为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了,我们借此机会专门开辟了诗词学习的专场。譬如我为孩子们讲诗经《采薇》节选。这节课的设计,我结合了孩子们的审美趣味,一开始我是让他们倾听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接着是朗诵家朗读的《蒹葭》。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诗,但是我们通过这几句诗了解《诗经》这一部诗歌总集,还有采薇这一首诗的时代背景。这几句诗的叠词的音韵美,给孩子们带来了非常美好的享受。同时我们还一起学习了另一首和战争有关的诗《黍离》。课后我推荐学生去读《诗经》这本书,倾听蒋勋的《还原最美诗经》,有很多孩子都认真听了音频,还写了读后感。爱上了《诗经》这本诗集。
二、让诗词之美感发生命
叶嘉莹在《沧海波澄》一书中说到:我国古代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理想、意志操守、道德时常感动着我,从李、杜、苏、辛的诗词中看到他们有那样光明俊伟的人格与修养,你就不会丧失你的理想和希望。
陆游,宋朝的愛国词人。他的爱国之绝唱《示儿》如今读来仍让我们唏嘘不已。学习这首诗我们是从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说起。南宋时期,由于朝廷腐败无能。祖国长期分裂,得不到统一,人民颠沛流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陆游的一生是满怀着豪情壮志,要为国建功立业。而且他还曾经亲赴前线去视察,亲身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在这期间他还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但陆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这就是《示儿》创作的时代背景。只有把这首诗放在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并结合陆游的人生轨迹上去学习去感受,我们才会为陆游这样一份爱国情怀所感动。
三、传达兴发感动的力量
叶嘉莹在讲授古典诗歌时,除了对文字典故作理性的解释说明,对内容和技巧作必要的分析批评外,更看重的是能对诗歌中感发之生命的美好品质作感性的传达,使读者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激励和感发,从而振奋起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藉诗歌而传承的精神力量。
在公开课《我们的诗词大会》,我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诗词。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讲解、学习。有一个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查找资料,把这首词所要表达的境界,还有诗词赏析都能讲出来。讲解之后,该生还一句句地带着同学们朗诵这首词,然后他自己激情澎湃地把整首词朗诵了一遍。因为是自己的感悟,他讲得非常生动,声情并茂,读得特别有感情。因为他从自己的学习感悟中感受到了这首词里面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后来在参加学校朗诵比赛时,这个孩子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还获得了特等奖。
四、访作者的人生轨迹,理解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情感和意志
中国古诗,读中国古诗,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有时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无法读懂读通这部作品。因为中国古代诗论有着“诗言志”的传统,其派生的“托意言志”说,具有浓厚的以诗寄托作者“志”的成分,作者常常有意在诗句中隐含了自己个人的意志,不了解这点,说诗人便会在解诗时产生极大的失误。
在教学张志和《渔歌子》这首词的时候,我们从这首词当中可以看到张志和沉醉于西塞山那风景如画的美景中。他是无意再回到让他厌倦的朝廷中去当官了,因此他在词中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孩子们在学这首词的时候,如果他不了解张志和的身世和经历,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他是很难真正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的。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还有他哥哥的和诗,劝他重新回到朝廷当官,为朝廷尽力。但是哥哥的劝告并没有打动张志和。与此相对应的是柳宗元的《江雪》。柳宗元的《江雪》被称为千古最孤独的诗。柳宗元是渴望为朝廷服务,渴望能建功立业的,但是他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反而被贬到了永州这个偏远的地方。
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老师就给学生提出了有关人生抉择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有识之士,是应该为朝廷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还是归隐山水之间过逍遥自在的生活呢?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对于责任与担当有了更多自己的认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更应该为这个社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而不仅仅只是寄情于山水之间,通过这样一首词的学习,实质上也是对孩子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教育。
让文化长流生生不已,让诗词之美感发生命——这是叶嘉莹心中对于诗词教学的冀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更深入学习叶嘉莹诗词教学思想,开启对其教学实践的研究,期待这样的探索能够给当下诗词教学课堂带来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