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欣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在身体上的进攻或言语上的攻击,具体形式有:打、踢、大声喊叫、骂人、抢走别人东西等,攻击行为对孩子的危害极大,会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或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所有孩子在某些时段都会具有攻击性行为,但当攻击性行为不断持续下去直到青少年时期,那么,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此,这需要我们成人的特别关注。
一、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中,遗传因素占50%,环境因素占50%。遗传是先天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在这环境因素中,还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家庭因素,另一方面是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问题解决的基本观点是:攻击性儿童之所以攻击他人或采用攻击的方式来处理人际问题,是因为他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加工存在偏差,或者是由于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的低下造成的。
(一)家庭因素
高度攻击性行为幼儿大多数来自“绝对权威”和“过度溺爱”类型的家庭,这两类家庭类型的共同特征是对儿童限制的失当。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成人的过分溺爱,孩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不高兴的事情就“大发雷霆”,家长们也都顺着孩子,不去强加责备。因此,要加强家长工作,促使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优化家庭情感氛围,只有充满爱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具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孩子。另外,家长也可以向孩子倾诉情感,父母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向孩子陈述自己的情绪状况以及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二)环境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电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了。一些动漫影片非常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但是在这些影片中的场面无疑为孩子提供了攻击性行为的样板,不少孩子还特别爱模仿影片里面的人物、动作。
二、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干预措施
根据以下案例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和表现的分析,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作为情感表达形式而出现的攻击性行为
这种攻击性行为不存在愤怒或者敌意,仅仅是因为开心、愉快这样的情绪而产生的行为。镜头一:这一次,童童因为动手打了其他小朋友,被老师严厉的批评了,童童的情绪开始暴躁,只见他大发脾气,推翻周围的桌子来发泄脾气,用头不停地撞击墙壁,或者用手不停地敲打自己的脑袋,当老师紧紧的抱着他时,还能感觉到他异常激动。
干预措施:对于班上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引起关注。帮助他们情感的转移是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在音乐、美术、体育等多种活动中,有意识的让情绪激动的幼儿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还可以表扬孩子,抚摸孩子的头等,肌肤的接触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心感,孩子的紧张情绪也可以得到缓解。
(二)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所使用的攻击性行为
对对方没有敌意,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欲望而采取的行为。镜头二:集中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都在认真专注的倾听,只见佳佳一会去拉扯别人的衣服或者头发,一会躺到地上去脱别人的鞋子,一会又跑到了活动区角,拿着桌子上的插塑玩具随意的向小朋友扔过去,而他还咯咯的笑个不停。
干预措施:交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技能,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往往是由于抢玩具引起的,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小,不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正确、积极的交往。因此,我们老师可交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能,让孩子们在交往中正确处理问题,学会谦让和分享。
(三)具有敌意的攻击性行为
这种攻击性行为在幼儿中间也比较常见,是一种处于对他人的愤怒心理或者挑战行为的故意攻击性行为。镜头三:有一次,在区角活动中,陶陶和小朋友发生了争执,从而大打出手,只见他攥着小拳头不停地向旁边的小朋友打过去,当老师过去制止以后,陶陶还是情绪激动,用脚不停地踢活动区的桌椅。
干预措施:交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技能,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往往是由于抢玩具引起的,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小,不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正确、积极的交往。因此,我们老师可交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能,让孩子们在交往中正确处理问题,学会谦让和分享。
三、家园共育,共情陪伴
对有攻击性行为孩子的家庭,应引导他们理解家园合作的重要,请家长配合,以恰当的方式告知家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根据孩子不同的攻击性行为有针对性的指导。
1、家园携手。保持联系,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当天情况及出现的攻击性行为的问题来源。教师要随时关注,随时教育,并且积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教育。当攻击性行为出现时,指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被欺负和孩子欺负别人的事情。
2、共情陪伴。父母要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析其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内心需求是什么。接纳孩子的情感需求再以各种方式满足其情感需求,在幼儿的情绪被关注后再引导其冷静思考。
3、选择适宜幼儿发展的娱乐方式。家长要满足孩子的心里对于陪伴、被爱、被尊重、被信任的需求,多陪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如亲子共读、同伴交往、户外活动,让幼儿以健康向上的姿态生长。
幼儿有些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是由于成人对其行为的忽视,让孩子以为他的行为是得到认可的。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可以通过言语提醒,让孩子知道他的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教师的注意,请他停止这种不良行为。综上所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緒之中,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一定会有所减少,并能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