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1-06-28 09:49谢青
成才之路 2021年16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培养

谢青

摘 要: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基本工具,而语言能力是人类学习、交流的必备技能。智障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其语言能力的匮乏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是成为他们融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的一大阻力。文章基于智障学生的特征,论述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以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7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66-02

智障学生往往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的平均水平,由此引发了其在沟通技能、社会交往上的适应性障碍,而小学高年级的智障学生正面临着学习环境的改变,新的人际关系形成需要与年龄相适应的语言能力的支撑。所以,智障学生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通过因材施教、预设情境、充分练习和技术引入等训练策略的贯彻落实,克服语言学习和表达上的缺陷,助力其提升语言能力,进而使智障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融入社会,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一、分组教学,因材施教

智障学生受各种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在智力缺陷、语言障碍程度上有一定差异,因此他们所需要的特殊教育也不一样。教师应该根据每个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组教学,在充分尊重智障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的同时,促进其在原有的语言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分组教学不是固化的个别对待,而是倡导轻度和重度智障学生的机会均等,在符合智障学生身心水平的情况下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

教师可根据智力缺陷和语言障碍程度将智障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为轻度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乙组为中度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丙组为重度智障学生,在语言学习上接受力较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上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策略。例如,在《玲玲真灵》的课文中有三幅图,每幅图都反映了玲玲“灵”的某一方面,每幅图下也有一句话概括了主要内容。“玲玲的眼睛真灵”“玲玲的耳朵真灵”“玲玲的心儿真灵”这三句话是这次训练的根本,是每个组都必须会说的。而在训练时也要找到每组具象的目标,对于丙组学生来说,要基于重度智障生在辩音、识字能力上的困难,制定“朗读出图中文字”的目标,达到朗读流畅的结果即可;对于乙组学生来说,则制定“叙述图中内容”的目标,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对于甲组学生来说,要基于轻度智障生有接近普通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制定“说出玲玲灵在哪里”的教学内容,努力帮助他们达成自我表达的理想效果。

教师通过分组教学,帮助不同层次的智障学生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在“一本教材,不同要求”的策略指导下充分了解不同程度智障学生的特点,能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将所学所思应用于人际交往之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普通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在學习与生活中认知能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都低于普通学生,也有部分学生欠缺学习语言、提升能力的兴趣。针对这些情况,为了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能力,教师要从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他们创设一些贴近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些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社会交际场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与表达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共情之中激发智障学生的表达潜力。例如,在《买早点》一课中,教师可先“摆”好摊点,带好厨师帽,设置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买早点的顾客,自己扮演卖早点的老板,引导学生说出“老板,这个多少钱一个,可以给我来几个吗”“老板,可不可以给我便宜一点呢”等基本交际用语。教师再以肯定的回答和鼓励的话语引导智障学生感受到与人交际的乐趣,给予他们积极表达的信心。随后,教师可以再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扮演卖早点的人,自己扮演买早点的顾客,帮助学生开展“经营”活动。这样,智障学生能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语言表达的浓厚兴趣。

智障学生通常生活范围小,缺乏社会性沟通技能。正因如此,教师必须帮助智障学生突破现有舒适圈,帮助他们掌握衣、食、住、行各方面特定情景中与人交往的语言表达话术,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三、引导实践,充分练习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智障学生记忆慢、遗忘快的学习特点,基于充分练习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细心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同一件事情做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还要在后续训练中加以巩固。例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询问“你们平常在家会不会帮助妈妈洗碗、拖地呀”“有没有主动抱过妈妈”等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课后布置“每周放假回家时帮妈妈洗一次脚,主动抱一抱妈妈”等实践作业,让智障学生了解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激励智障学生勇于向亲人表达情感,懂得感恩。教师还应该关注智障学生的需求,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他们进行参观活动,如带他们去动物园,反复提示什么是孔雀开屏,如何区分狮子和老虎,在仔细讲解之后让他们进行重复,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回到学校,教师可让学生用“我今天去动物园,看到了孔雀开屏”等回答方式巩固自己的记忆,利用重复性训练为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文字表达和写作学习奠定基础。

针对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实践操作可谓是重中之重。充分的练习不仅可以让他们记住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而且可以引导他们记住在社会交往中可以干什么,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交往。

四、技术支撑,缩小差距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智障学生在技术认知和运用中与普通学生的差距,在教学时适当引入电脑、手机等比较常见的技术设备,训练他们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表达、交流的技能,从而缩小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距,帮助他们树立语言表达的信心。例如,在讲授《青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PPT课件展示,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在一个晴朗夏日的夜里,月光皎洁,大树下,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蹲着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大青蛙……活泼立体的场景下,学生被那一只只美丽的绿色青蛙所吸引,教学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这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进行口语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点击喇叭按钮,让青蛙发出清脆的叫声。随后,教师可以适时切换页面,让学生与青蛙进行“对话”,声情并茂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对于轻度和中度智障学生,教师也可以教他们如何制作喇叭按键,播放好听的背景音乐,如何进行页面的变换等。在示范之后,教师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帮助他们了解演示文稿中的基本操作,以便于在后续学习中与时代接轨,与普通学生同步。

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新颖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对技术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新的技能,缩小与普通学生的差距。

综上所述,智障学生因先天疾病导致的语言缺陷,可以依靠后天的语言训练弥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本着立德树人的职业素养,基于每个智障学生的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对策,努力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依靠现代技术,引导他们反复练习,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让智障学生更好地与人交际,适应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培玲.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5(18).

[2]梅红.以丰富的课堂活动助智障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J].生活教育,2015(19).

[3]徐艳梅.生活教育:智障学生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J].江西教育,2016(30).

[4]黄婵娟.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J].时代教育,2016(18).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