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银
【摘 要】六大核心素养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我校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培养、 提高学生的生活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具有向善向上生长的力量,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关键词】生活教育向善向上生活力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各学段要发展核心 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 都是促使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力教 育”不谋而合。近些年来,我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 想为引领,着眼于学生向善向上成长,在学校教育的方方 面面渗透对学生“生活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一、凸显润泽、强健和担当,注入时代新元素
在傳承、践行、推广陶行知生活力教育思想的同时, 我们始终不忘新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对学生提出的 新要求。因此,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凸显以 下三点,为陶行知生活力教育的研究注入时代新元素。
1. 润泽
推广陶行知生活力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生活,并 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优享生活。优享,意味着在生活丰富 的基础上,更具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兴味。在陶行知先生 所提出的70种生活力中,“会唱歌” “会弹琴”等生活力 都是为了使生活更加润泽,如今审美情趣已经成为六大 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在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以外,还 开发了校本课程,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为学生提供感知艺 术、欣赏艺术、创造艺术的机会,让学生的生活更加润泽。
2, 强健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力”这一概念时,所提出的 “强健”是指可以抵御病痛的健康的体魄。然而,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小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尚未形成之前,就已经承受着激烈的竞争和不 断增大的压力。近年来,各地发生的多起中小学生自我 伤害或伤害他人的事件无不显示着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的紧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包括耐挫力、抗压力、 自我调适能力等都已经成为关系学生健康和生命的新时 代必备“生活力”。因此,我们提出的“强健”,不仅是指 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更要让学生有健康阳光的心理, 从而实现身心的强健。
3.担当
建立一个富而强的新国家,这是陶行知先生对学生 提出的时代担当。大到对外交流,展示祖国文化,小到班 级一花一草的呵护,这些都是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与 使命,是一种开放与融合。这些也正是新时代要求学生 掌握的生活力。
二、注重环境育人,营造生活化氛围
1. 打造充满生活力的校园氛围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为了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精心布置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在食堂的围墙边,开 辟“一米“种植园,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在操场北侧开辟 小果园,种植枇杷、杨梅、石榴等果树,让学生了解各种不 同果树的生长过程和习性;在慕名楼和慕远楼之间,开 辟出一片“陶园,,,这里树立着陶行知先生的塑像,篆刻 着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警句,使学校充满了浓浓的“学陶” 气息。除了宣传“行知思想”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教 学楼之间的连廊,开辟不同主题的知识专栏和书画长廊, 一条条长廊发挥着“墙壁说话,环境育人”的作用,拉近 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在校园 日常生活中就增长了知识,实现“生活即教育”。
2. 体现生活力的班级文化建设
除了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之外,学校的班级文化 建设也处处体现着对学生生活力的培养。班名、班徽、班 级口号、班级公约的设计和制订,师生都共同参与;班级 图书角,由学生自主进行借阅管理;卫生角由学生各自 承包;班级绿植有学生专门照料……在这些措施之下,学 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营造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氛
围,展示了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 动脑能力,为朝来成长为生活力的人打下基础。
二、 依托德育阵地,提高学生生活力
学会做人,才能学会生活,因此,学生的行为习惯、道 德修养等也应当成为学校生活力教育的一部分。为此, 学校注重德育为先,通过各种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正 确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1. 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加强对少先队 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监督和宣传,不断开拓少先 队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设置 红领巾检查岗,由各班推荐的红领巾志愿者,对学生佩戴 红领巾、眼保健操、食堂用餐、教室卫生等一日常规事务 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 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卫生习惯。对于红领巾志愿者来说,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学会自主管理,学会与人沟通, 提高了自己的社会生活能力。
2. 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活动
在学校德育处和少总部的共同组织下,学校经常开 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学习“八礼四仪”活动、美德 少年评比、一日警营体验、研学活动等。特别是研学活 动,主要是以六年级学生为主,我们学校已经连续组织了 七年,研学就是一次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自 然,这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 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素养、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 生命得以健康成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担 当、学会创造,生活力得到向善向上发展。
三、 学科渗透,共育学生生活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力涉及学校教育的德智体美 劳等多方面教育。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以学科建设 为阵地,通过教学方式变革、教学内容创新、转变评价导 向等方式,在不断建设、优化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对 学生生活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尝试以“得法一践行” 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方 法、提高能力,转变过去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转而重视 学生能力的提升。各学科之间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 促進学生生活力的提升。
1. 劳动教育,锻炼生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把“劳”列入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要求,开启了新时代学 校劳动教育的新征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生活力教育 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可以是 依托劳技学科教学进行的延展性活动,如家政体验、校 园种植等;可以是参观考察,通过现场观察,丰富生活体 验;可以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制作滴水瓦、编制虾鳍 笼……在各种劳动实践体验中,学生有了生活的场域,他 们的劳动技能得以培养,意志得到磨炼,最终,生活力得 到锻炼和提升,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2. 科技教育,凸显生活力
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面向未来极为重要的一 种生活力。因此,学校重视科学课,设置了专业且设备齐 全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教师带领学生在一次次的 实验观摩和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 养。学校还多次举办科学类讲座、科技夏令营活动、科技 节;承办省、市科技竞赛活动等,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 的热情,对科技创新的热爱。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校还 开展了新兴的机器人教育,聘请校外专家来校做讲座以 及指导学生,校内外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切实有效地上好 每一堂课,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基。
3. 体育教育,彰显生活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有生活力的学生就要培养学 生强健的体魄,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学生走向未来生活的 基础。上好每节体育课是我校体育教育的基础,每节体 育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学校的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 动,以及每学期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运动会,提高了学生体 育锻炼的热情,为学生的强健体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体育课之外,我校还组建了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武 术队等不同体训队伍。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学生 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连连获奖,取得了优异成绩。2016年, 我校被授予“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称号。
4. 艺术教育,表现生活力
艺术教育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塑造 和自我完善,达到更好地生活的目的,这也是生活力的一 种体现。我校有一支专业素养较高的艺术教师队伍,使 学校的音乐课、美术课、书画课等都能精彩呈现。学生也 能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精心创作艺术作品,使得学 校艺术教育光彩夺目。除了上好国家规定的艺术类课程, 我校还利用社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 的能力。书法社团,儿童画、素描社团,衍纸社团……一 个个社团成为学生展现天赋、提升技艺的舞台,合唱团、 舞蹈队、民乐队在各类艺术节中连连喜获佳绩,展示了学 生卓越的风采。
生活力教育,应当立足于生活,也应该以生活为归 宿。训练学生强健的身体,锻炼学生强大的内心;培养 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存能力;造就学生认 识社会、融入社会的开拓创造能力,使学生爱生活、会生 活,成为真正有生活力的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具有向善向 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