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翻译行业和翻译教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今时代的译员,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双语转换能力,同时需要掌握熟练的翻译技术能力,实现高效翻译。这就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与文化,同时要具备翻译技术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翻译技术融入翻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翻译技术;翻译能力;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葛晓晶(1985.08-),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山西红色旅游外宣研究”(课题编号:2019B5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前言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旨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近年来,翻译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高校翻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懂专业、懂技术、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外语专业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外语教师同样面临转型需要,师生都需要向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翻译技术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同时外语教师也应该掌握。这样既可以弥补外语专业学生无专业的短板,同时也符合新时代高校建设新文科、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标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出明确要求,同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释义中明确提出“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对实践能力的具体解释中再次提及“能运用基本的信息技术”。在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学习技术、拥抱技术。
二、翻译技术对翻译行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翻译已经变为一项人们可以唾手可得的工具。各种电子设备、各种硬件和手机应用程序中都具有翻译功能,不仅可以实现中外文的文本互译,还可实现拍照或者录音后进行即时的文字或者语音翻译,极大地影响了翻译实践。目前,云翻译也好,机器翻译也好,都已经在技术层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速度、翻译标准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前,机器翻译的质量不断上升,技术也日趋成熟,在线翻译平台也日益增多。面对一定的翻译任务,译员可以根据翻译目的和译文质量要求,选择采取完全人工翻译、人机交互翻译和完全机器翻译的翻译策略。
三、翻译课程中翻译技术课程进展情况
2019年发布的《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已经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列为翻译硕士九门核心课程之一。但很多本科院校并没有专门开设翻译技术课程,翻译课程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译技术课程的开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包括缺乏翻译技术师资、翻译技术软硬件不到位等,影响了外语类专业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
1. 翻译师资比较薄弱,懂翻译技术的教师更是缺乏。很多从事翻译的老师缺乏足够的翻译实践经验,制约了翻译人才的培养。
2.翻译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目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技巧讲解、布置练习、对比参照译文指出学生译文的不足和改进之处。这种模式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尤其是面对当今大数据的时代,如果不懂得利用网络及各项翻译技术,在面对实际的翻译任务时,翻译质量不能保证,完成任务需要耗时长,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无法高效完成。
3.目前多数翻译教材的例句仍然以文学作品为主,涉及面比较窄。而在实践中,很少有学生会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因而死守教材的学习和教学无法为学生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提供有效的练习和积累。
四、翻译技术课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术能力
外语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化的培养,更应该拓展专业学习,培养出懂语言、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具备跨专业跨行业的专业知识。会技术是指学生要具备信息搜索能力、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文档处理能力、术语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即CAT)工具应用能力、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等各种能力。
1.信息搜索能力。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的知识增速极快,新的学科、新的领域和新的专业术语层出不穷,人类已无法单凭大脑记忆如此多的专业知识。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搜索意识和信息搜索能力,这种能力也被称为搜商(search quotient),指借助工具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搜索引擎和桌面搜索工具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网络搜索,有助于保证译文质量和翻译效率。强化学生搜索意识,切忌想当然。尤其是在汉译外时,不要着急“创造”,而要懂得先去搜索目前有的、被广泛认可的译文。
大数据时代,信息更新速度与日俱增。翻译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译员自身的双语能力、专业知识的储备能力,有时还取决于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以较快的速度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因此,利用网络快速查找并确定自己要搜索的信息已经成为译员的一项必备素质,也是外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入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搜索意识,明确各种搜索技巧和方法,检验搜索的内容是否准确,对学生完成课堂翻译任务或从事翻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毫无疑问,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前各类职业人才必备的素质,对于外语尤其是翻译人才来说,尤其如此。在进行翻译项目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完成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之间的转换,有时需要对电子文本进行语料处理或批量处理等,翻译完成之后需要对文档进行排版。可见,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熟練与否对翻译项目的完成及质量的把控有着明显的影响。
3.术语处理能力。在翻译实践中,译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专业性很强的文本。这种文本的术语数量多、专业性强、更新频繁,术语翻译经常让译员十分头疼,而术语翻译错误则经常会引起翻译“翻车”现象。因而,在翻译课程中有必要加强术语管理的学习,这是提高译文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其中包括译前、译中和译后阶段的术语管理,学习术语识别、术语翻译、术语转换、术语更新、术语导入、术语导出等。
4.机器翻译及译后编辑。基于神经网络发展的机器翻译因其自身优势,已经获得广泛关注。2016年,谷歌公司发布神经机器翻译系统,机器翻译的译文在准确性和可读性方面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翻译实践中被频繁采用。机器翻译的优点有翻译速度快、翻译成本低、翻译领域广等。使用机器可以大大提高翻译速度,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术语重复率较高的文本类型,先由机器完成初步翻译,再由译员审校、修改,提高翻译效率。以2020年“腾讯Transmart第三届全国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大赛”为例,决赛时要求选手在2个小时内完成2000词的英文翻译。这个翻译速度是人工难以实现的,但是借助在线翻译平台先利用机器翻译进行预翻译,人工加以编辑审核,就可以完成。
当然,要清楚地认识到机器翻译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尚未达到可以替代人类的水平,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机器翻译,识别机器翻译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比如标点符号误用、术语误译、词汇漏译、语境错译、逻辑错误、时态错误、句子逻辑不清等,快速加以改善,完成翻译任务。
五、翻译技术的课堂引用“四步走”
1.将翻译技术类课程列入培养方案。2019年发布的《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已经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列为翻译硕士九门核心课程之一。本科院校可以尝试性将这翻译技术类课程列入培养方案中,积极响应2020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中提出的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坚持培养校内翻译技术教师与引进校外译员相结合。现在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是语言类专业背景,翻译技术能力较差。为了培养学生的翻译技术能力,应大力鼓励教师先从自我学习开始,坚持边学边教,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校还应给翻译教师提供翻译实践机会,利用学校相关的国际外事活动等相关的翻译工作,加强自身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感悟,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
学校可在适当的条件下引进人才,聘任有充足翻译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把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翻译知识、翻译理论真正同市场需求联系起来,提前为学生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3.将翻译技术的相关能力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有关翻译技术的介绍可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自学,并将测试任务在布置给学生操作,让学生提前接触,先自我学习、自我摸索,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给予集中解答,不断提升学生的翻译技术能力。同时以真实的或者虚拟的翻译项目作为驱动,设置环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基本可以实现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分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思维,实现教学目标,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充分利用在线手段,定期定时集中解决学生在完成翻译技术课堂任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在线进行反馈或者演示。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实操部分,在线讲授的优势不言而喻,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录制成视频,提供给学生多次重复观看的机会,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熟悉翻译技术各项能力。
同时,利用MateCat、Memsource、YiCat等基于云端的在线翻译平台,通过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训练,让学生提前进行译后编辑的训练,让学生体验通过少量的人工编辑或者修改对机器生成的译文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一模式,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学习能力。
六、结语
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新技术不断兴起,机器辅助在各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翻译行业起着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翻译课程中加入技术能力培养,有利于将翻译教学、翻译课程与翻译行业的发展紧密对接,丰富并完善目前翻译教学的内容,有助于提升外语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不仅是翻译技术老师,外语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提升学生的翻译技术素养在促进外语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翻译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效率,转变观念,拥抱技术,推动课程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为翻译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崔启亮.AI时代的译者技术应用能力研究[J].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1):104-110.
[2]王华树,李智.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研究:内涵、分类与趋势[J].外国语言与文化,2020(1):86-95.
[3]王华树.翻译技术简明教程[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9.
[4]王华树.大数据时代译者的搜索能力探究[J].中國科技翻译, 2018(1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