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摘 要: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式发展,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已成为推进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新型工作模式。明晰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意义和培育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不断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现实意义 培育策略
一、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内涵
(一)名师辅导员的内涵。
名师辅导员是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主持人和带头人,更是工作室的核心、主体和灵魂,形成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首要前提是有优秀出色的名师辅导员。首先,名师辅导员应该是众多优秀辅导员中的佼佼者,有着突出的工作理论成效及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成为名师辅导员的基础首先要是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其次,名师辅导员应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者。认真学习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成长成才的规律,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强化,时刻关注国家新闻和国际形势,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运用在育人实践中。最后,名师辅导员应当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时刻注重从生活点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善于疏导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指导学生就业创业,不能只拘泥于具体繁杂的工作,应成为大学生的理解者和解读者。
(二)名师工作室的内涵。
当前对于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内涵没有很明晰的界定,是目前一种较新的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形式,教育部和教育厅不干预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和组织,一切事务都由其负责。目前国内高校名师辅导员工作室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辅导员名字命名的省级研究所,另一种是高校自己成立的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虽然名称和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却有着相同的属性,都以“名师辅导员”为核心和领头人,通过交流分享、经验探讨、学术研究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名师辅导员的模范作用,挖掘辅导员的潜能,对内有凝聚和带动的作用,对外有示范和引领的重要意义。名师工作室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目标性。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要能为普通辅导员的工作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基于共同的目标和愿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成为辅导员发展的示范和榜样。二是团队性。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是由优秀的辅导员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工作室的发展需要以名师辅导员为中心的每一位成员的团结协作,是整体的、团队性的共同发展。三是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工作室不仅要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能力,主动探寻学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和规律性的特征,总结成相应的工作理论,还要付诸行动,用实践验证理论,解决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内心困惑。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引入“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重要性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是由在该领域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担任主持人,把学校里有着相同目标和研究方向的辅导员聚集到一起,在专业化的视角下,以谈心沙龙、专家讲座、讨论探究、交流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的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的搭建可以为辅导员们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经验的分享交流和优质的培训服务等,理论结合实践,探索出高校创新的育人模式机制。
(一)有助于辅导员自我定位,科学規划职业。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不仅能让辅导员对自身有更明确清晰的认识,还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一次次的交流探讨中不断深化,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目标。
(二)有助于辅导员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
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通过专家讲座、分享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这种信息共享的方式打破了原来松散的辅导员关系的格局,把各个辅导员在专业背景、学术研究、个人特长等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形成工作室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优良协作关系。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在这种资源共享、团结协作的学术氛围中不断得到提升,实现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三)有助于辅导员开展专题研究,缓解职业倦怠。
长期烦琐的工作会令人产生一定的职业倦怠感。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可以交流、分享、学习的平台,在提高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的同时,缓解这种职业倦怠感。在这个平台上,辅导员可以以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切入点,形成专题研究,深入分析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并及时转化为科研成果。理论结合实践,将成果付诸实践中,不仅体现了辅导员的学术研究价值,还增强了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有利于缓解职业倦怠。
(四)有助于辅导员加快专业化进程,拓展发展空间。
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改变了以往“单枪匹马”的工作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将有着相同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辅导员聚集起来,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引领之下,交流分享、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团结协作,形成个体的认知和情感的提升。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逐渐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成体系的育人模式和工作方法,最终让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五)有助于辅导员“老带新,传帮带”可持续成长发展。
辅导员往往是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干部,虽然具有一定的学生管理经验,但是作为老师的工作阶段的学生管理和学生时期的学生管理依然存在角度、定位等的差异性,新的学校的管理特点会造成新进辅导员的不适应性和经验欠缺性。这就需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里面优秀的、有经验的辅导员进行相应的导师传帮带,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成长可持续环节,形成良好的管理梯队。
三、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培育策略
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是近年来新兴的学习型组织,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新形式,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划还不够成熟,加强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培育可以给辅导员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一)明确发展目标,促进团队共同成长。
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是以学习共同体这一理论为基础的,团队的力量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作为辅导员成长共同体来说,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据此制订相应的发展计划和规章制度。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工作团队,以共同的目标把不同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的教师聚集起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所以,辅导员个人和工作室团队应该秉承集体学习、合作探究的思想,把共同的发展愿景作为目标,并产生为此不断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依据不同的学生工作,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学风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展开专题讨论和深入研究,再依据研究成果付诸实践,通过这种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和模式,不断促进辅导员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朝着专业化的方向逐步前进。
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首先要有一位名师辅导员,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是辅导员队伍中的佼佼者,在工作室中起到核心的引领作用。工作室要定期组织交流分享、经验探讨、学术研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依靠集体智慧,积极进行课题转化。把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转化为研究课题,深入探讨,充分挖掘每位辅导员的内在潜能。
工作室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助理的付出和劳动,工作室团队的共同发展体现在学生助理的发展和成长上。今后,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还要继续探索多种活动形式和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助理的才能和潜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建立健全制度,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要制定相关工作室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等保障工作室各项活动和研究开展顺利进行。高校要为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提供所需的活动场所和经费支持,便于辅导员进行交流、培训和学习。要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校外专家学者、教授等开展主题讲座,为辅导员开展培训课程;工作室成员要积极走出去,通过考察调研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模式,工作室要多组织相应的培训和拓展训练,为学术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全方位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
赫茨伯格曾经在“双因素理论”中提出:“影响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在工作室这一团队中,激励机制是很重要的,它能提高成员的满意度,使其充满活力,而且有可能对成员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
(三)理论结合实践,助推工作取得实效。
辅导员日常学生事务工作量大,且烦琐复杂,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室当中的成员都是高校一线辅导员,难免有的辅导员在时间上保证不了,几乎没有完整的时间参与活动,但是充足的实践才能保证活动的质量,如果缺乏集体学习的时间,团队化学习的互动和反思就会受到限制。为了更好地处理学生事务,要找到适合的工作方法、探索规律,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策划和安排工作室的活动。
通过工作室的交流分享会,辅导员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案例进行分享,结合团队的力量共同商讨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和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专项课题,再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规律、升华思想,最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工作室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成立的,要坚持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理论,构建专业背景、知识结构、行事风格都不尽相同的辅导员工作室团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根据不同成员做好工作的分工和安排,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可以实现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共同培育,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优化思想政治教学、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新举措和有效途径。工作室的开展既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又有利于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育。笔者认为,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一展现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结合当前时代形势和学生特征,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探讨学生工作中的共性规律,积极探索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优化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建新.关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9(10):106-108.
[2]陈迪英.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J].高等教育研究,1996(1):68-70.
[3]田一洒.学習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4]明丽娟,荣梅生.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风险及其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6):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