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佳 盛况
摘要: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作为孕育人才的摇篮,同时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扬的重要场地,需要传承并创新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本文通过探讨民族音乐文化的范围、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理清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两者的关系,提出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92-03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参加展览会、演唱会、观看历史纪录片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但是,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却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是民族文化的主要交流场所,通过开展音乐教育,能让學生了解并喜爱民族音乐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传承及发展。
一、民族音乐的含义及种类
(一)民族音乐的含义
民族音乐,指在民间发扬、传播并体现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音乐。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源地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地域特点、传统习俗,由此可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之魂。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并且地域广阔,民族音乐也因地域和民风而变化出了多种风格。西部地区的民族音乐更高亢嘹亮、南方地区的民族音乐则有温柔委婉的特点,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具有浓厚的本地特色。通过对各地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的学习,也能够提升对我国各地民土民风及优秀民间文化的了解程度。
(二)我国民族音乐的种类
我国民族音乐的种类繁杂,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首先是民歌类,民歌起源较早,《诗经》风部分中的诗歌就是民歌,民歌主要靠老百姓之间口口相传来达到传承的目的。其次是民间音乐,主要形式是以我国传统乐器进行纯乐器独奏或合奏,合奏曲有《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广东音乐》等,独奏曲有著名的《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除了以上两类,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也属于我国民族音乐的范畴。除此以外,还有像说唱形式的曲艺音乐,如《苏州评弹》《北京琴书》《凤阳花鼓》等;集说、演、唱、念、舞于一体的戏曲,如《牡丹亭》《西厢记》等,由此可见我国民族音乐具有种类繁多、百花齐放的特点。
二、各高校音乐教育现存的问题
虽然各高校响应国家课改的要求,在音乐课程的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就现阶段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实施情况来看,仍有两个突出问题:高校音乐教育忽略民族音乐文化的作品、高校音乐教学方式过于老套等。
(一)忽略民族音乐文化
现阶段,各高校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现代音乐乐理知识并培养学生使用音乐技巧的能力,而针对宣传民族文化而开设的民族乐器及民歌教学课堂少之又少。各高校长期以来不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忽略了民族音乐文化知识,造成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不高。与此同时,由于民族音乐本身的历史特点及曲调特色并不符合学生的现代审美需求,这就进一步造成了民族音乐在各高校音乐课堂的占比低的现象,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困难的问题。
(二)音乐教学方式老套
大多数音乐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时,都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单一,音乐课堂枯燥无味,让本身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更加不喜欢甚至厌恶民族音乐文化。与此同时,由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年代较为久远,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文化课堂教学时,往往无法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工作,这也进一步阻碍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长此以往,也造成了民族音乐文化难以传承的问题。
三、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通过发现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两者的有机联系,明确高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从而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全球文化交流进程的加快,需要大力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为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目标,首先要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播工作。而各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所以高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发扬的重要载体。学生能通过高校的音乐课堂,系统地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加精深和专业的了解,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发掘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能够真正的提升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所以,高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开展音乐教育工作的基础
现代流行音乐由传统民族音乐的产生、变化及发展而应运而生。只有传承好民族音乐文化,才能够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让民族音乐文化走进高校音乐课堂,能够充实并丰富高校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堂,了解多种多样的音乐类型,并不断地丰富自身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提升音乐文化底蕴,从而能让学生的艺术情操及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民族音乐文化一方面能让高校音乐教学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对高校后续的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够脱离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高校音乐教育这个平台,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三)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引导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民间组织及民族音乐文化爱好者,主要通过网络及传媒的途径进行传播。然而这种传播方式的载体过于狭隘,并且受众过小,传播效果并不乐观。如果这些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群体或组织解散、消失,那么许多优秀音乐文化也可能随之消亡。而高校音乐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并且学生的数量庞大且素质高。如果高校能够有效地以高校音乐课堂为场所,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就能有效地扩大民族音乐文化的受众范围,从而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效果。其次,由于现阶段我国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由于缺少关注度、相关学术研究缺乏、缺少传播引导等问题,导致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困难重重。各高校可以利用本校的音乐专业教师资源,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理论的研究及教学分析工作,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从而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
四、高校音乐教学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方法
通过上文详细地分析我国现阶段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两者的联系,为有效地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下文提出了几点有效方法:
(一)修订高校民族音乐教材
为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吸引力,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各高校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校音乐教育教学需求进行民族音乐教材的修订工作。高校教研工作者在进行民族音乐教材的修订工作时,首先,需要充分地融入创新的元素并结合现代音乐的特色,选取具有潮流性、符合时代特点的曲子,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其次,音乐教材的内容需要突出我国不同地域及民族的音乐特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及知识,能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多元化特点。最后,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需要充分地展现我国的优秀经典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鉴赏能力,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对外来音乐文化持正确态度
在时代的洪流中,民族音乐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最主要的是其吐故纳新的特性。在互联网时代下,中西方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也有了融汇交贯的趋势。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课堂中,音乐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对外来音乐文化持正确态度,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地区及国家的音乐文化之美,帮助学生接纳、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与优劣之处。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外来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地借鉴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优势,融合我国具有内涵和特色的民族音乐,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我国民族音乐。
(三)改进高校音乐的教学方式
高校音乐教学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本途径,只有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氛围,不断地改进高校音乐的教学方式,开展音乐课程改革,才能达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首先,各高校需要积极地开展民族音乐演奏比赛、戏曲比赛、民歌比赛等多种课外活动,鼓励学生提升自身实力,并积极参赛营造良好的校园内民族音乐教学氛围。与此同时,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及橱窗展示民族音乐演唱会、演奏会图片,包括但不局限于戏曲、民歌等,来达到宣传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音乐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放置具有民族音乐文化色彩的装饰或乐器,创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民族音乐课堂中去。其次,音乐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课堂教学时,需要创新民族音乐的教学形式,不断地丰富民族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比如,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增加民族音乐的鉴赏环节,带学生领略民族音乐之美,了解民族音乐作品及背后的创作意义;还可以邀请当地民族音乐的创作者或艺术家进入课堂,讲授其音乐创作故事,為学生带来现场表演,让学生通过深度接触民族音乐创作者或艺术家来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音乐教师还要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演奏或者示范活动,让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去,从而提升民族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进行音乐采风运动,走访民间音乐艺术家,收集本地民间音乐材料,让学生对本地民族音乐文化能够有更深的认知及了解。
(四)加强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作为各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个人的职业素养将会对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与民族音乐的传承起决定性作用。为发挥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更好地传承及发扬民族音乐文化,需要提升高校音乐教师队伍水平。各高校可以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研讨会、参加线上民族音乐教学知识培训课,有效地提升音乐教师队伍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还可以加强各高校的校校合作,集各校优秀师资来创办民族音乐文化教研会,定期地召开音乐教学会议,就各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情况进行交流讨论活动,并针对音乐课堂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师的教研能力。与此同时,音乐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民族音乐知识,在音乐课堂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比如在为学生讲述民族乐器、民歌等内容时,可以通过适当地现场示范,弹奏或演唱相关民族音乐曲目或歌曲,引导学生参与到民族音乐课程中,与此同时,也能够倒逼教师本人加强民族音乐知识及文化的学习,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及技巧,从而达到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划分民族音乐的含义及种类,分析现阶段各高校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忽略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学方式老套等突出问题,并抓住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够脱离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高校音乐教育这个平台,两者相辅相成,阐明了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时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想要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去,首先,高校可以修订高校民族音乐教材,从根本上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吸引力;与此同时,还要开展多种培训活动,不断地提升音乐教师队伍的民族音乐素养和业务能力;其次,音乐教师要教导学生对外来音乐文化持正确态度,让学生能够借鉴外来音乐的优势来发展本民族音乐,还要不断地改进高校音乐的教学方式,丰富民族音乐授课形式,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玮婷.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北方音乐,2020(21):136-138.
[2]刘科.大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115.
[3]于秀慧.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思想理念创新研究——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10):111.
[4]蒲涛.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林产工业,2020(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