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郭淑岩 李喜琴
1.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44;2.国家卫生健康委党校,北京 100024
公立医院改革缓解了看病难等问题,但部分医院的盲目扩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和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1-2]。在我国,公立医院是卫生服务的主要供给方,其运营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疗服务供给的系统绩效[3]。因此如何能够在给定的投入下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避免医院进一步的规模扩张,是目前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医院配置效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技术效率是决定医院运营效率的关键[4]。我国公立二级综合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中的龙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关键环节[5]。为解决包含多投入、多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的赋权和不同量纲问题,可尝试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等综合评价方法[6-7]开展医院运营效率测量,目前已有学者应用该方法开展了二级或县级医院的运营效率研究[8-10]。本研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中部某省(以下简称“SX 省”)全部二级公立医院运营效率进行测量和分析,为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提供证据支持。
收集2018 年度SX 省所有二级公立医院业务数据,进行初步数据清洗后得到154 家医院相关指标。
本研究采用DEA 方法测量样本医院的相对效率。该方法是分析医院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的综合效率评价的有效方法,也是医院运行管理及卫生决策有效的辅助工具[11]。适合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性质相近或相同的机构或单位间(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12]。由于医疗市场属于非完全竞争市场,医院自身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的最优规模不是恒定的,因此在评价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时,使用DEA 中的BCC 模型[13-14]。
该模型将医院综合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分解成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PTE)和规模效率(scales efficiency,SE)。综合效率指医院的总体运行效率,综合有效指该医院处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为最佳规模。纯技术效率是指在该投入(如资金、人员等)下,医院是否能够获得最大的产出,包括总收入、总治疗人次数等,纯技术有效是指在目前的资源投入下,该医院获得了最大产出。规模效率有效是指医院以最适合的生产规模运行,且三者之间符合“规模效率值=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关系。DEA的评价结果在0~1 内,且结果越接近1 表示决策单元有效程度较高,越接近0 表示有效程度越低,效率值等于1 表明该决策单元DEA 有效。
综合国内目前关于医疗机构运营效率评价的文献可以发现[15-18],研究者多选择以医疗资源作为投入指标,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患者的健康结局作为产出指标来进行医院之间效率比较研究。因此本研究根据现有数据确定了5 项投入和2 项产出指标。见表1。
表1 DEA 分析投入—产出指标
采用SPSS 24.0 对样本医院指标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经过正态性检验后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最大值、最小值进行描述。采用Deap 2.1 软件对医院的运营效率进行分析,并且对非DEA 有效的医院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投影分析,二级医院共包括154 个决策单元。
SX 省二级医院各投入、产出指标呈正态分布,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154 家二级医院年平均总支出9719 万元,年平均总收入为9963 万元,平均实有床位285 张,平均职工人数348 名,年均诊疗人数106 601 人,年均出院人数8632 名。
表2 154 家二级医院投入—产出指标描述性统计(2018 年度)
DEA 结果显示,2018 年SX 省二级医院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是0.857,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是0.904,规模效率的平均值是0.946。
SX 省二级医院公立医院效率分布显示,154 家二级医院中,TE=1 的医院共有33 家,占总数的21.43%;PTE 的医院共有61 家,占总数的39.61%;SE=1的医院共有35 家,占总数的22.73%。121 家医院没有达到总体技术效率有效,占比78.57%,其中91 家医院同时存在技术效率不足和规模效率不足。
从规模报酬情况来看,二级医院中,35 家医院为规模报酬不变状态,占比22.73%,显示医院处于最佳规模,不需要再进行规模调整,医院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均为最合适状态。57 家医院为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占比为37.01%,提示部分医院投入增长的幅度低于产出增长的幅度。62 家医院为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占比为40.26%。
计算二级医院中TE<1 的医院投入产出的投影值,得到非DEA 有效的医院通过改进相应的管理措施之后可以减少的投入及增加的产出。其中,二级医院共有121 家非DEA 有效。见表3。
表3 SX 省非DEA 有效二级医院平均各项指标投影分析(2018 年度)
每家二级医院可以节省大约81 名职工、50 张床位、1084 万元总支出和4380 万元的总资产,节省的比例分别为21.32%、16.50%、10.74%和30.52%;同时增加总诊疗量约2518 人次、出院587 人和总收入4 万元,增加的比例分别占到2.30%、6.65%和0.04%。
研究结果显示,SX 省二级医院整体效率不高,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857、0.904 和0.946。整体来看,二级医院中达到DEA 有效的医院数量占21.43%,未达到DEA 有效的医院数量占78.57%,杜晶琳等[19]关于江苏省二级医院运营效率评价结果显示,二级医院中DEA 有效的医院数量占46.2%。由此可见,与其他省二级医院运营效率比较,SX 省二级医院的整体效率水平还有待提高。
从规模收益角度来看,SX 省二级医院仅有22.73%处于最佳规模状态,规模报酬递减的医院占比最大,提示SX 省二级医院投入增长幅度远大于产出增长幅度,提示二级医院规模过大,可能面临过度扩张风险,建议进一步减少投入,改变发展方式。
本研究发现二级医院达到DEA 有效后能够减少的投入占比较大,这也提示二级医院的运营效率提升空间较大。建议该省找出潜在的改善空间和改革方向,重点促进二级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医院规模的调整,使其达到DEA 有效[20]。目前很多医院采取的管理方法较为粗放[21],不利于医院精细化管理和效率水平的提升。因此,建议医院引入或强化管理工具的应用,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改革绩效考评机制,改善服务流程等方式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22]。
分级诊疗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经成为SX 省医改工作的重点任务[23]。本文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SX省内二级医院的规模差异较大,部分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相对不足,部分医院还面临着规模扩张风险。因此,结合SX 省实际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水平,合理调整各项资源投入水平[24-25],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运营效率最大化[26],进而提升二级医院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推动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并重点关注医联体建设,加强二三级医院之间联系与协同发展,更好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