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彬怡 夏振宇
摘 要: 实践育人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各大高校在学工处、校团委等部门的组织下,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以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志愿者活动为例,通过实证调查分析高校实践育人现状,反思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探讨实践育人机制未来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 社会实践 育人功能 大学生
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①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增强大学生实践育人功能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和探讨的课题。
一、大学生实践育人概述
党和国家历来都很重视实践育人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②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坚持能力为重,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③。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强调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④。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⑤。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相继发布,各大高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高校实践育人理念逐步深入,实践育人机制逐步完善。如1996年年底,为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发布《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农村,在全国农村传播科技文化知识。2005年,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联合发文了关于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三下乡”活动的延伸,旨在鼓励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以“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牢记时代使命,書写人生华章——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还有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项目,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大赛。
由此可见,在新形势背景下参与社会实践,已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因此探讨实践育人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利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代大学生艺术下乡实践育人的意义
大学生实践育人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组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挥所学专业优势,既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又能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自身专业的理解。同时,大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⑥(65)。这一个过程需要在实践中完成。志愿者团队的成员既有参与支教活动的学生,又有参与文艺演出的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学生通过一次次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强化专业知识。参与文艺演出的志愿者们通过一次次与舞台的磨合,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同时,让音乐专业的学生下乡实践,能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校园内,锻炼学生与多方沟通交流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更多停留在理论的认识上。理论认识不等同于行动自觉,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真正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比较等手段更好地验证与感知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加深理解,并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自觉外化行为表现。只有通过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事业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艺术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以服务农村为目的的活动。将音乐作为媒介,通过这种容易接受的方式,将文化观念传播到相对落后守旧的农村,以此解放思想。志愿者们通过教孩子们唱红歌、表演等方式引发志愿者与观赏者的心理共鸣,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艺术下乡实践育人面临的挑战
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自2017年6月起成立了“艺阳光”志愿者团队,组织音乐学院在校生前往福利院、学校、农村等地方参与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学院于2017年11月2日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井头村文化艺术中心共建艺术实践基地,并挂牌成立支教基地。2017年12月14日与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长寿小学共建艺术实践基地。“艺阳光”团队定期派志愿者前往这些学校开展艺术服务活动。除了支教活动外,志愿者团队还会前往咸宁市各地区参加艺术扶贫活动,如:2018年4月赴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开展文艺节目展演及精准扶贫工作;2018年6月赴支教基地举办两场“快乐儿童节”相关活动;2018年11月赴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进行志愿者文艺演出活动,2019年11月参加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颂党恩记党情”文艺演出。
大学生艺术下乡意义重大,但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以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艺术下乡实践育人面临的挑战。
(一)部分学生参与活动动机不纯。
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銜接过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动机并不完全一样。据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的服务意识并不强,认为参加社会实践只是为了获得第二课堂的学分。如果没有学分的要求,则不愿意参加。还有部分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在评优评先或入党时增加筹码。
(二)参与层次单一。
参与层次的单一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机构、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三个层面:从组织管理机构来看,该项活动在各大高校通常由校团委下文,院系分团委宣传、组织。组织管理机构较单一,未建立整体协调管理机构。但学生社会实践涉及的面非常广,往往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调处理,因此对社会实践的开展造成一定阻碍。从学生层面来看,大学生艺术下乡以学生自主报名为主,根据每年报名情况来看,参与较多的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等学生群体中较优秀的代表。其他学生参与率不高,虽然有社会实践的要求,但大多以自主实践为主,缺乏指导,实践效果不佳。有的学生甚至并未真正参与社会实践,而是随便找个单位签字盖章、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教师层面来看,团队指导教师基本由高校辅导员担任,任课教师参与度较低。辅导员大部分从事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专业上的指导有所欠缺。大学生艺术下乡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
(三)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保障机制是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稳步发展的保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无法提供满足学生需求的、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很多院系的实践点是由教师自行寻找的,或者由学生自行联系。容易造成实践点不稳定,换个指导教师,换一批学生就会换一个实践地址,实践过程缺乏连续性,实践效果不佳等局面。再者,艺术学科的需求量没有其他学科大,有时得不到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导致实践过程寸步难行。
2.一些高校针对指导教师未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也未将指导实践活动纳入课时量的计算或职称评定中,容易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专业教师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影响社会实践效果。
3.实践经费不足。每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人数较多,学校只能保障部分重点团队的资金,但分配下来每个团队的资金依旧有限,大多是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然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存在住宿费、车费、就餐费等支出,因此经费往往不够,剩下的部分只能由学生自筹,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最终只能缩短社会实践时长或降低活动预期,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四)成果转化不够深入。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把课堂与社会相联系,以利于大学生增强能力,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但从每年上交的社会实践报告可发现,部分学生并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仅仅流于表面,完成任务即可,未形成具体的调查研究报告,对于实践地的发展及学生的成长,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未来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参与实践是沟通校园到社会的一道桥梁,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加深学生思想认识、强化服务意识、培养奉献精神。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进一步完善。
(一)加大宣传力度,端正思想态度。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仅仅靠学校重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全员、全方位的宣传,加深认识、端正态度。让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家长能够理解,政府、企业等有关部门能提供一定的支持。具体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手段。线下可以利用晚点名、班会时间进行专题讲座,深化学生对基层地区的了解。邀请往届优秀实践团队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利用校园内的宣传公告栏张贴信息,营造氛围。线上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如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媒介传递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实践的活动动态,进行活动成果的展示、表彰等。
(二)全员参与,形成育人合力。
鼓励和发动大学生广泛参与,打破精英模式。挖掘不同学生的能力、个性特点,提供多种锻炼途径。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将以往面对面的艺术下乡实践模式,改为线上支教,部分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反而踊跃报名参加。可见,参与模式可以更加开放性、多样化。校外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会吃苦,或耽误正常的学习。及时和家长做好沟通、解释工作,积极传播正能量,做好家校对接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也要取得实践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了解当地需求,做好实践安排,争取得到地方的支持,实现互惠双赢。
(三)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活动质量。
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会影响实践效果,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基地的稳定性、指导教师的安排及实践经费不足等问题。只有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1.规范实践基地的管理。稳定、规范的实践基地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可或缺的条件。高校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立实践基地,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将实践成果深入化。有针对性地联系事、企业单位,长期开展实践活动,定期回访了解情况,避免走过场、摆样子。
2.增加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加入。高校可以将社会实践纳入课堂中,以此计算指导教师的课时量,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课时费。也可以与职称评定、表彰先进等挂钩,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还可以聘请校外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教师可将科研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将实践成果深入化。
3.多渠道凑备资金。活动经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每年应拿出一定资金作为专项经费,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仅仅依靠学校的拨款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可以多渠道凑集资金,利用企业赞助、社会捐赠、自行筹集等方式。如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补充资金的不足。也可利用社会募捐,通过校友捐赠等形式拓展资金来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下乡实践育人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有利于促進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等。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凸显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参与活动动机不纯,参与层次单一,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成果转化不够深入等问题。我们应该正视问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通过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端正学生思想态度;鼓励全员参与,形成育人合力;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活动质量等方式。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开创思维,优化高校实践育人的路径,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优化高校实践育人的目的。
注释:
①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1).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Z].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1.
④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Z].
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年62号文件)[Z].
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鲍红玉,邱化民.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实现的研究[J].北京教育,2015(3).
[2]吕志,刘小龙.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3]曹春梅,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及当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发展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4]宋裙.论实践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J].思想教育研究,2012(7).
[5]李俊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13).
[6]陈超,赵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7]王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8]涂建波.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9]郭延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5.
[10]王蒙蒙.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13.
此文为湖北科技学院2018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重点项目结题:《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艺术下乡实践育人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18XG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