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岗位定制,产教融合一体化办学

2021-06-25 15:45王建国
文教资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一体化产教融合办学

王建国

摘   要: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价值,改善职业教育附属于高等教育的情况,需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理论基础,尝试将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引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落实岗位定制,真正凸显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为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岗位定制   产教融合   一体化   办学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化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城阳区职教中心学校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以“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采用“在现代学徒制基础上实施岗位定制”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一体化办学,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程度,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标准高度一致性,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发展。

一、岗位定制育人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及实施的背景

职业学校教育是现代社会从事某种职业、适应某种岗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环节,职业学校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职业学校教育确定明晰的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实施模式及评价体系,是确保职业学校教育高质量与高水平的体系保障,为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出于职业需要的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区域产业特点,根据职业岗位和转岗需要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但长期以来重视理论教育模式及对职业技术教育内涵的肤浅理解,导致职业学校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培养人才的岗位技术技能水平难以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即使被有关企业录用,也存在不适用、不实用或者不能即用的现象,都是职业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1](52-58)。在产业化发展趋势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基于职业需要的职业学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现实发展要求,直指职业岗位,与时俱进,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实施岗位定制模式改革职业学校教育活动,对接市场需求,增强岗位竞争能力,为各类人才的职业寻求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途径。

我们从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得知,衣服要合身,可以私人定制,岗位同样可以“量身打造”,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学徒制的基础上首次推出新型育人培养模式——岗位定制,即定目标、定岗位、定课程、定模式、定评价。开始探讨“所学与所用无缝对接”,培训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此学校在数控、国商等专业与企业合作进行岗位定制育人模式试点。

二、岗位定制育人模式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合作思路

分析合作企业的市场需求,构建和实施岗位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培养工作能力[2](127-131)。学生毕业就上岗,解决学生岗位适应性差、专业能力弱的缺点,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保障专业对口率。

(二)岗位定制的培养路径和组织架构

确立“学员→学徒→准员工→员工”为学徒制的培养路径,推行“渐进式”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共分两部组织实施:第一步前期准备:遴选企业与岗位,招生招工一体化。第二步实施阶段,即第一学年为学员阶段;第二学年为学徒阶段;第三学年为准员工阶段;三年后成为合格员工,使学生快速完成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三)岗位定制实施步骤

1.遴选企业与岗位

有目标、有重点地选择合作对象上,提前遴选企业、遴选岗位。学校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紧盯行业领域经营理念先进、实力雄厚且能帮助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地方区域和青岛市本土企业的合作。在四十家合作企业中,学校与十余家企业建立了战略性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作用。学校坚持什么样的形式能够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就采取什么樣的育人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不搞一刀切,实施行之有效的合作办学模式。

在数控、机电、动漫、国商、服装5个专业,与凯瑞特、青特、酷特智能、海泰科模具、红树林科技、英联模具、万和春集团、丰光精密机械、青岛数字工厂、山东六韬科技园等10家企业合作,实施岗位定制育人模式。这些企业提供了适合学生的不同岗位,覆盖了近500余名学生。

2.招生招工一体化

提前遴选企业、遴选岗位,在暑期招生时,联合以上企业,启用“学生选择岗位,企业选择学生”的双向选择模式,让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并举,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学生一入学,便有机会和企业面对面交流,通过交流确定毕业后想从事的行业和工作,让学生“入校即入厂,入厂即定岗”。

(四)岗位定制育人模式分三个阶段实施

1.高一阶段——学员阶段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企业观摩。为了让学生有更多体验式的学习经历,具备探究精神,实地走访企业,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按照现代学徒制、岗位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到青特集团、凯瑞特精密机械、红树林科技、酷特智能、海泰科模具、英联模具、万和春、动画数字工厂等专业对口企业观摩体验,了解自己将来要工作的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等情况[3](38-41)。学生详细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制度、规章制度、场地设施、生产过程等情况。企业负责人就有关行业新技术、职校生学生职业规划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并与学生就如何强化技术工艺、增强自身能力等进行了互动。企业秩序井然的工作程序、先进的流水线及熟练的技术水平、安全的工作环境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摩体验让学生逐步确立了未来的职业定位,对即将开始的顶岗实习生涯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更充分的准备,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信心,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顶岗实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企业送课。岗位定制学生单独编班,组建学校优秀团队授课管理。学校选派教师在学校进行文化课、专业课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校授课,根据企业用人标准,结合学校专业特点,确定学生专业职业标准;校园文化、理念对接企业。企业管理人员定期到校授课,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引入校园。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双导师机制。

(3)针对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协商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如数控专业增加了7门专业课程,建立了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学员阶段以专业理论课为主,实行大班上课模式。

(4)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结合企业员工职业标准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形成以工作规范、形象规范、行为规范、语言规范为职业素养的四个规范,指出学生生活中存在的违规操作、仪表装饰、行为散漫、语言粗鲁等现象,提醒学生时刻以企业的标准要求自己,形成良好职业素养。

2.高二阶段——学徒阶段完成生产性实训

(1)实施“产品—项目—实训—产品”的校企合作模式。借助企业外销产品订单,从企业订单中选出适合学生加工的产品,将产品拆分成一个个小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项目,形成实训产品,在实训中将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考核标准化、实训成果效益化等建设作为校企合作的常规项目。

(2)教师对接师傅。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到企业挂职,企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校实训指导,实现师资共享。

(3)实训中,采用小班化上课模式,提高实训课课堂效率和实训课管理水平。

①结合企业生产流程,实训课从组织学生站队入场、布置任务、领取工具、讲解示范、过程操作、卫生整洁、量具入库,点评总结等8个环节紧密与企业生产流程对接,形成学生实训的8个操作流程标准,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②实施实训模式。在校内实训时,一个师傅(老师)带多个徒弟(学生),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逐步增强实训操作能力,具备中级专业技能水平。校外实训时,实行工学交替,跟岗实践2个—3个月,主要进行生产性实训,企业通过岗前培训和考核,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对品德好、技能好的学生采取师傅与徒弟1对1重点培养,最终实现定岗操作成为技术骨干;对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采取一个师傅带多个徒弟或部分学生集体培训等多种方式,学生主要从事线体组装或一般操作工,最终成为熟练的一线技术工。

③健全评价体系。根据企业生产标准和学校实训标准,对学生加工的每个实训项目,从加工过程、产品检测等环节实施标准化评价,消除以往只凭主观印象判断学生实训水平优劣的弊端,可以遴选各层次的学生,便于学校推荐学生从事不同的岗位,更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

3.高三阶段——准员工阶段实施三项学徒任务

(1)学生以学徒的身份进入企业,学习企业生产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等,按员工标准接受企业的考评,在考核合格达到企业员工的标准后,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2)学科毕业设计。根据所学专业及岗位技能,学生进行学科毕业设计,完成作品,合格后准予毕业。进行实训课结业设计,根据所学专业及岗位技能,结合数控、焊钳、电子等实训学科特点,通过查找资料、构思作品、设计图样、组合技能、明确作品价值等,自己动手或学生间结合加工作品,完成实体作品,学校对学生作品完成过程按评价标准打分,最终折合成学科学分记入毕业总学分。

(3)在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后,留企的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顶岗实习,按照企业员工要求进入生产第一线工作,适应生产节奏,由企业师傅进行技术指导和生产考核,完成产品产量,为企业创造效益,成为合格员工。

(五)培养模式和教学过程

1.培养模式

(1)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教学项目课”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多元评价学生学业。加强校内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的沟通。

(2)校企资源共享。企业为实习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监督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投入资金购买生产设备和实践操作训练所需要的原材料等,以便学生实践学习所用,同时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研究场所、技术力量和职工培训服务等。

(3)合理安排教学实训时间。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企业实训和课堂学习交替进行。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半年时间进企业“轮岗实训”,一年时间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内容均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学生毕业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教学实施

(1)双导师教学。邀请企业专家师傅从岗位走进学校课堂,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传授一些学校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师无法传授的核心技能与经验。兼任技术辅导、实训指导等,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组成学生的“职业双导师”。

(2)轮岗实训,适应双身份转换。学生按照定制岗位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同的專业知识,学生在企业作为现代学徒的时候实施全体轮岗制。“徒弟”跟随各自岗位师傅轮岗,有利于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找到兴趣点和发展点。

三、岗位定制育人模式实施效果

实施岗位定制育人模式能够提高人才技能水平。岗位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当前企业某些岗位用人层次不断提高及某些特殊的技术岗位找不到适合的技术员工,为企业单独定制培养,解决技术岗位招工难,探讨实施的一种高层次人才培训模式,也是落实当前国家提出的培养高技能工匠人才的具体体现。

四、岗位定制育人模式实施的反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细分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仅诞生了很多新的职业分类,还产生了很多新的职业岗位,要求岗位技能更专业。岗位定制教育是适用于这一发展趋势的,由此可看出岗位定制教育意义非常明显。首先,岗位定制有益于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随着职业细分化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不仅急需和岗位专业要求一致的人才,还需要岗位技术能力更强的人才。但很多应聘者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技术能力不够突出,导致企业不得不实行岗前再培训。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还延迟了技术应用的时间,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岗位定制可以节省这些环节。其次,岗位定制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岗位竞争力表现为岗位适用能力、岗位拓展力和岗位超越力。岗位定制因为和岗位无缝对接,使学生上岗就能适应从事的岗位,留岗也有发展潜力,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职业要求和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最后,岗位定制教育有益于职业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使职业学校教育更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有益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培养模式,创建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和震.“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维度及内涵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17).

[2]陈正江.类型特色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9).

[3]孙煜.创新“融”模式追求“合”境界——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通讯,2020(08).

猜你喜欢
一体化产教融合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