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 丁雪
摘 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人类的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强化对高职学生的劳动观教育,有必要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态度,呈现良好的劳动精神风貌,努力成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国工匠,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 教学对策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劳动教育主要是发挥劳动的育人作用,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弘扬劳动精神。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就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这些精神的指导下,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弘扬劳动精神,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我们有必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拔节孕穗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说一些大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珍惜劳动成果、劳动素质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高职政治课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劳动获得的收获会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综合本领。
一、勞动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将劳动教育融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践行学校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符合高职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早提到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融于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实现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同步发展,使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真正理解“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生活习惯。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由于之前劳动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相对淡化和边缘化,再加上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将劳动教育融于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强化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生活习惯,做到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树立劳动致富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明白幸福都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劳动奋斗出来的,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需要脚踏实地、辛勤劳动。
2020年新生秋季开学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各所高校都禁止家长进入校园,大一新生都是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自己运送行李、布置宿舍的,虽然有些辛苦,但其实这也是对他们进行的开学劳动教育第一课,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强化他们的劳动意识。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大国工匠,将劳动教育融于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认识到劳动没有贵贱高低之分,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日常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经常会讲到陈行行的事迹。陈行行是2018年度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在自己的劳动岗位上不断地精益求精,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大国工匠。他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榜样,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使自己的人生出彩,实现劳动美和中国梦的完美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通过分享工匠人物的奋斗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吃苦耐劳、不懈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有利于学生增强创业创新意识。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不仅要干一行,爱一行,还需要创造性地劳动,这是新时代进行劳动教育追求的目标。将劳动教育融于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劳动一线增强创业创新意识,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把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结合专业技能,用自己的智慧,学会用创造性的劳动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能力素养。
5.有利于培育学生服务社会的情怀。
将劳动教育融于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培育学生服务社会的情怀。在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劳动,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很多同学运用专业技能到社区街道开展义务劳动活动,为居民修理电器、宣传教育、保护环境。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很多学生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和乡村进行了公益服务性的劳动,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6.有利于学生懂得感恩。
将劳动教育融于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懂得感恩。在思政课课堂实践环节,教师会设计相应的劳动体验汇报环节,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懂得对父母、对社会劳动者感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特别是在麦收的时候,很多同学在学习网课的过程中请假,在得知他们请假是为了帮助父母收庄稼,为父母做可口的饭菜,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感到很欣慰,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劳动的不易,学会了感恩,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更加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二、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对策
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主阵地作用,又要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发挥专业的“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的劳动教育是思想性、学理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在各方的相互配合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在现实教学和生活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主阵地作用。
《纲要》指出:“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为了让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主阵地作用。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挖掘和利用劳动教育的案例,在课堂讲授中,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业创新、尊重劳动的案例相结合,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
2020年8月,习近平同志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我们通过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和现实案例结合,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习惯,真正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广大劳动劳动人民的尊重,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尊重。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讲袁隆平的事迹,袁隆平团队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付出了各种艰辛,他们研究的超级稻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才能提高几斤的产量,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弘扬劳动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
《纲要》指出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在第二课堂,我们既可以灵活运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或者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又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比如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这些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提高教学实效性。开学之后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写成实践报告,在劳动中总结,在劳动中感悟,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我们要对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进行表彰,发挥长效评价机制的作用,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和认可。通过第二课堂的补充,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内容讲授,还有理论和实践的协同育人,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3.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
《纲要》指出,高职院校依托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除了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外,还要注重与专业课的配合,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配合协同作用。因为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是要走上劳动一线的,在专业课的实习实训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是隐形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是显性教育,二者要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相互融入,相互结合,从而形成劳动教育的磅礴动力,不断鼓舞和激励学生,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效果。
为了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把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培养深厚的劳动情怀。引导学生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合法劳动,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用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劳动最光荣,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胡佳佳,罗静,戴婧婧.高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7).
[2]凌新文.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學学报,2019(4).
[3]赵海琪.浅析高校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育人的实践探索[J].才智,2020(9).
[4]李刚,王旭,梁晓崴.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