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阳,臧婧蕾,肖 兰,张颖熠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新形势。2019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1]。同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要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产教融合创新[2]。国家政策为高职院校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表明专业教育需要“政、校、行、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医药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这对药学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3]。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师资水平和实践条件不能紧跟行业发展等原因,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往往无法很好地对接行企业需求。基于上述,高职院校如何立足产教融合,探索药学专业的改革方向,培养出符合行企业要求的药学专门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现状、药学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师团队、教学方法、实训教学、评价方法5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方向,“五位一体”为药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高职药学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然而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尽如人意[4]。本校药学专业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为合办订单班,但合作层次较浅,订单班比普通班级仅多了一门由企业导师单独授课的课程,其余课程与普通班级无异,学生无法得到较为全面的技能锻炼。同时在随班考察中发现,虽然企业导师精通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往往教学能力不足,无法正确分析学情,存在导师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知识基础脱轨,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脱轨现象,导致订单班教学收效甚微。由于校企合作效果不佳,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仍为顶岗实习,产教融合未发挥出应有作用。
除订单班以外,普通班级的人才培养与行企业需求的脱节更为严重。学校与行企业联系不紧密,教育链与产业链连接松散,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人才需求的认识不够充分,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市场需求,导致药学技术技能型人才供应不足,难以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药品产业的转型升级。
本校药学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以本科院校为参照,基础理论占比过大,未充分考虑到行业需求及学生就业方向。如本专业的化学课程有5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但根据2019年的高职药学生就业调查分析发现(见图1),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为医药公司、医院、药店、药厂,无学生从事合成、质检岗位。从学生就业去向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工作中所需的化学知识较少,但化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占比过大,与岗位需求不相契合。
图1 2019年高职药学生的就业去向调查结果
教师团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团队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兼职的企业导师数量较少,严重阻碍了产教深度融合发展[5]。一方面,专任教师普遍专业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企业导师与专任教师相反,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但其工作重心在行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校企双向流动不畅,使得产教融合成为空谈。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学校、行企业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培养资金投入较少,教师的培训进修经费不足,企业导师和专任教师均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同时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导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力,被动地去学习与钻研,成效不高,不利于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
为贯彻实施教育信息化2.0,本校建立了视频资源库、实验项目库、案例库、题库等,信息化资源丰富,同时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力求培养出知识技能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但信息化资源与日常教学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网上课程资源的利用度不高,这样既无法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提高学生技能的帮助也不大。因此,应进一步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实施更丰富多样、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出符合行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实训教学是让学生掌握上岗所需技能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实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产教融合层次较浅[5]。首先,很多实训项目与工作实际脱轨,教师未充分调研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对其所需的职业技能认识不足,导致实训内容与工作实际不对接。其次,实训场地、设备缺乏,无法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学生的实操技能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如在制剂生产中,最重要的是避免污染,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着装,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生产线上进行操作。但大多高职院校缺乏相应场所,不能培养学生的洁净意识,学生毕业上岗后往往要进行多次培训。最后,实训多采用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较少,不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实操技能。
本专业现有的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期末考试50%+实训考试25%+平时成绩25%),考查的重点仍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导致教师不能全面考查教学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度,也导致学生不重视技能练习及自身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成长为“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药学专业改革应以课程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对于课程体系整合,必须紧跟行业需求,以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由于药学生毕业后较少从事合成、质检工作,在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减少各化学课程的比重,对内容进行选择和精简;由于行业中药学技术人员的药品服务技能普遍较差,可以增加药学服务、药理学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训课程次数,强化学生的服务技能;基于行业政策的新变化,药品经营企业急需一批掌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药学人才,因此可以增加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比重,加强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内容的教学。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对接产业链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药学专业改革应以教师为根本,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学校和企业共同营造合适的生态环境,建全“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实现正向引导,促进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向流动。只有落实教师轮训和企业实践制度,才能强化“双师型”教师素质,实现双师共育,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药学专业改革应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途径,丰富教学方法,进一步开发信息化教学,实现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方法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推进项目教学法、模块化教学、任务引领、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建设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药学专业改革应以实训为抓手,强化实训教学。
首先,应充分调研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基础,确立实训项目。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分析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共同开发实训工作任务单。如《药品零售质量管理规范》的法规条款,结合工作实际可以设置以下5个工作任务:文件与人员的管理、设施设备、采购与验收、陈列与储存、销售与售后。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在做中教、做中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且在进入零售药店实习后能做到直接顶岗,大大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其次,对于缺乏实训场地、设备等问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反复练习,熟练操作。还可以将部分实训教学搬到药品生产线,在节约场地、设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洁净意识和良好操作习惯,推动产教共同发展。
最后,将实训内容进行整合,融入行企业标准,明确各项操作的评分标准,让学生在重视实训结果的同时重视实训过程。利用表格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要求具象化,从以前的只看验收记录到规范学生的每一项操作。
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药学专业改革也应完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进步。评价应包含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结合线上线下,引入企业导师评价、学生互评机制,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改革后的评价方法包括50%专任教师评价(理论、实训、线上评价,包括签到、讨论、作业、测试、提问、抢答)、25%企业导师评价(对实训表现的评价,通过视频打分)、20%小组互评(对各组表现评价,包括讨论、调研、实训、翻转课堂)、5%自我评价(对个人表现评价)。
基于产教融合,深入探索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实训教学,改进评价方法“五位一体”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药学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