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波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的实施强调初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显现及“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发展,通过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的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探究的现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机会.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培养中学生理科思维的桥梁,该阶段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理论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更多的是数学解题的模仿能力,或者通过死记硬背获取的数学知识,我们不能否认这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对于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所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指导作用与应用价值,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其需求及身心发展特点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获取自主探究能力.这是教师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的表现,也是初中数学教学实现华丽变身的重要途径.
一、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强调单纯地以技巧模仿、死记硬背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创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正确方案,基于数学学科的发展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的同时为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指明方向.
1.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规律探索或动手验证的过程,是学生提高数学理解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不能发现的数学问题,锻炼其数学学习思维,为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的深刻含义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动手实践过程是学生本人与数学符号等进行沟通交流的大好时机,它能增加学生对数学语言符号的熟悉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体会.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教材提示对不同几何图形的结构进行制作或拆分,一方面,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实践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奥秘.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不相同,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使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
2.自主探索能力
自主探索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个人观察或者上述提到的动手实践等方式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所得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发散,能够逐渐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隐藏的某些特征或规律.学生作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并给予其思维发散的空间,更好地为学生进行自我感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
3.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十分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积极倡导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存有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不多,再加上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留给学生进行互相交流的时间也较少.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致力于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个体间的沟通,使学生通过个体思考与互动交流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从而挖掘其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潜在能力.
二、初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知识的获得是依靠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的,仅仅依靠教师的教是起不到促进作用的.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了相对完整的思维体系,但在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该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特别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其主动探索.例如,教师在对多边形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多边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分享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多边形的属性进行联想,同时指出教室中存在的多边形.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是刺激学生思考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类型的多边形结构,让学生据此寻找不同图形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寻找多边形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学生被物体的表面所迷惑,忽视多边形相关定义或特征的现象,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介绍的多边形特征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被逐渐激发,创新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2.加强理论实践相结合,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
前文提到,初中生已经拥有了相对完整的思考体系,但其思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学生在面对初中数学中较为抽象或难以理解的部分时往往十分困惑,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兴趣不断下降.此时,教师可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元素或学生已经具备的某些生活经验等进行思考,并将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对个人的数学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讲解过程中,由于判定方法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为了区分各判定方法的不同,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下自行收集全等三角形模型,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本质之后发挥个人想象能力对其判定概念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有效激发,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3.合作学习,发展其数学思维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改革极力推崇的一种创新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同时能够让学生实现其学习方式由单一固定向多样全面的转型升級.另外,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等进行培养,对其数学思维的锻炼及数学学习框架的建立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以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为例,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用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部分的数学模型进行探索,使学生通过此部分的学习逐渐了解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的精髓.基于此,教师可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该问题.这样,数学课堂将更加开放,留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也更加充足,学生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了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提醒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如画图、计算等)对其猜想或生成的不确定结论进行验证,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梳理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及精神需求建立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该问题情境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或重新演绎,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问题发展方向,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解决.
4.尊重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不论是初中教学还是高中教学,均采用人数较多的大班教学模式,由于人数较多,再加之教学任务等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往往并不十分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多考验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即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成绩、逻辑思维能力等进行分类.首先,教师要特别注重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欠佳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具有一定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并没有较大的问题,教师需要对该部分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灵活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充分挖掘其发展潜能.还有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突出,逻辑思维能力较高,能够在练习或考试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师讲授的知识,甚至可以做到超前思考或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此类学生往往并不缺乏基础知识或思维逻辑等的训练,教师应满足该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培养其学科素养.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对不同类别学生之间的整体差距进行分析与控制,切忌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较大差距,因为这不仅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心理发展造成影响,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困难程度.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带动作用,与教师一起帮助数学基础较差或数学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從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增强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应进行反思,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转型升级,调整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方式等进行思考.同时,多媒体设备的正确使用也是初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它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素材,吸引其注意力.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十分注重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等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为初中数学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元平.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8):78.
[2]岳芳珍.融入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0):78-79.
[3]李文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13.
[4]韩文端.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应向自主学习转变[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9(Z2):45-47.
[5]冯建波.对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方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40.
[6]李冬梅.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方式[J].数学教学通讯,2017(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