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测试。本文结合作者参与教材编写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编制的方法经验,从评价体系考查载体的情境出发,分析了情境命题的概念与特征,探讨了情境命题的逻辑关系与思路框架,阐述了情境命题的问题设计与试题编制策略,构建出情境命题的试题编制实施策略,以期为师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促进新课程深度学习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情境命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1-0057-05
2019年12月1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考试要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体系,提出“一核(核心功能)四层(考查内容)四翼(考查要求)”体系架构及具体要求。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模式上,要制订适合新课改的学科总结性评价的命题、发挥评价考查载体“情境”的命题,通过“情境”来承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以“情境问题”与“情境活动”评价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 情境命题的概念辨析与特征分析
1.情境命题的概念
“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情境命题”指的是在高中生评价测评体系中,通过将考查内容渗透学科能力与思想道德,将考查要求融合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价值,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这一核心功能测评中所呈现出来的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的综合考查载体的命题方式。
2.情境命题的特征
首先,情境命题要通过不同层级的情境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表现水平,将不同层级的情境活动与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表现水平进行一一对应;其次,情境命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情境,发挥不同水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功能;再次,情境命题要根据考查要求的不同来选择,如简单的情境活动主要考查基礎性层次要求,复杂的情境活动主要考查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层次要求。
● 情境命题的逻辑关系与思路架构
1.情境命题的逻辑关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合格性考试是对学生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标准参照考试。合格性考试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能力考查的情境应用。它是学生学完两门必修模块后为满足高中毕业考试需求的考试,对应学业质量水平1、2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考查目标对应必修模块的学业要求,考查层次则分别从四个层次出发,进而梳理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逻辑关系(如下页图1)。
2.情境命题的思路架构
(1)情境命题思路
基于情境命题思路的问题解决是有效测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情境的设计与选择要符合学科的学业质量水平和学业要求,同时也要选择在社会、人文、科学等领域中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复杂性的情境问题。
首先,在进行情境命题时可从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逻辑关系出发,按照考试的考查目标、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寻找与之对应的情境进行创设。其次,情境命题也要依据《课标》的有关要求及精神,从情境本身的角度及学科特点方面去创设命题思路。再次,情境命题还可以结合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当地历史文化进行命题设计。通过设计情境引出校园、社区、社会、区域文化等主题,形成系列化与序列化情境设计思路。
(2)情境命题架构
笔者根据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性质和要求,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结构,在实施合格性考试的情境命题过程中,形成了情境命题的总架构(如图2)。
情境是学科素养培养和考查的重要载体,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活动表现出来的。首先,要领会考试的性质和要求,依据学业质量水平描述,细分学业质量水平1和水平2,形成断句并编码,如“1-2-3”(1代表水平1,2代表水平1对应的1-2,3代表水平1对应1-2中第三部分的断句),同时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学业要求、学习内容等进行细分编码。其次,要以学业质量水平为首要评价标准,补充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学业要求、学习内容、考查层次。最后,形成“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如下页表1)。
● 情境命题的问题设计与试题编制
1.情境命题的问题设计策略
情境命题的问题设计是要设置问题的情境和问题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评价中,不仅要判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和学业质量水平2、水平1的水平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对学科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发展倾向进行思考,而这都将源于巧妙的情境问题设计。
第一,在问题设计时要厘清问题与情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学科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而情境可以从学科中产生,也可以从学科间产生,情境的产生要来源于问题,而问题却从情境中产生。例如,在考查“气象数据处理与应用”情境时,可设计“数据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处理和应用数据?哪里的气象数据?什么时候的数据?数据可以从哪里采集得到?针对采集到的数据应该如何进行处理与分析?”这一系列问题。
第二,问题设计要以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目标为基础,从教学逆行的思维方向进行问题设计。例如,分析考查内容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表现来表明其已经达到了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成果或作品表明学生已经深入思考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思维能力;在考查要求上,有什么证据能表明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可以进行优化迁移。
第三,问题设计要基于学生的认知阶段水平,从学生认知智能和心理智能发展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要结合信息技术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深度理解,走近学生,贴近学生,做到“小切口、深挖掘、广开发”。
第四,问题设计要回归问题本身,注重问题设计的情境性和真实性。规模上从简单到复杂,时间范围上从短期到长期,情境上从虚拟到真实,框架上从高度结构化到非结构化,形成问题设计的问题链、成果集。
第五,要回归问题设计的问题本身是否具备情境特征并做修整。例如,问题是否具有与真实世界相联系的情境,需要自主判断和创造性、让学生探究主题的情境,呈现关键挑战的情境;有效地利用知识技能来协作完成复杂多阶段任务的能力、允许通过反馈改善表现和成果等。
2.情境命题的试题编制实施策略
(1)情境试题编制基本策略
根据情境的层面和复杂层次对问题进行设计和试题的编制,可依照情境活动的四个考查要求层次系列制订试题编制的基本策略,设计题目类型及难度分布(如表2)。
第一类别的试题要求学生调动单一的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属于基础性的考查要求。可通过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来编制试题,可直接以单一情境进行命题,如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
第二类别的试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属于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可设计难度为中等以下的问题,如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对应选择不同知识内容之间、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合理简化或处理来进行情境命题。这类试题需要学生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维方法解决。
第三类别的试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来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性问题,属于应用性的考查要求。相比第二类,这类试题更应该服务于具体所指向的问题,即应用性问题。在试题编制时更需要在多种知识技能下学会融会贯通,创新性地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类别的试题强调在开放性、综合性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造性的结果或结论,属于创新性考查要求。这类试题的编制需要挖掘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之上的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创新性问题,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有综合把握,对思维方法进行融合创新,并寻找最适合的优化路径来解决问题。
(2)情境试题编制案例评析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情境试题编制需从明确问题入手,从问题引发情境命题设计思路,设定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上机操作完成,包括理论基础测试题和技能操作题两部分,按照6:4的比例计算终结性考试成绩。理论基础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判断题;技能操作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技能、方法、思维的综合动手操作水平,题型包括案例分析题、情境分析题、程序设计题等。以下为情境命题的试题例析。
例1: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64.5%,网络购物正进入千家万户,各电商平台正寻找新技术来赢取庞大的消费市场。请回答以下题目。
1.某电商平台通过分析全国各地区的快递包裹接收数量和商品种类,从而分析和预测各地区未来的消费潜力,这主要是利用了( )技術。
A.区块链 B.人工智能
C.大数据 D.无线网络
2.某电商平台收集到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2019年度的营业收入等数据,再结合其他地区收集的数据,处理后显示,华南地区消费人群和市场更高,其主要用了( )。
A.对比分析法
B.平均分析法
C.结构分析法
D.分组分析法
解析:本题为理论基础测试部分,对应必修一模块的“数据与信息”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念知识点的了解程度,要求学生知道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能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两小题承接题干的情境内容,均为单项选择题,题1侧重基础层面,题2侧重综合层面,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抽象后再具体化的情境设计。大数据技术具有分析和预测的价值,而平均分析法就是通过特征数据的平均指标,反映事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和发展水平。
例2:我国城市化发展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为调查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某中学的“绿色环境保护协会”社团进行了一次“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活动。通过调查设计和实施,他们采集到所在城市2019年的365条数据(如上页图3),并希望能探究影响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数)的气象因素及其影响关系。请根据提供的素材(素材.xls、python代码段)完成以下操作并按要求上传成果到对应的题号。
1.请根据原始素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该城市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空气质量的等级分布情况。
2.请运用所学数字化工具,选取熟悉的工具软件,从原始素材中选取影响空气质量指数的某种气象因素,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分析结果,并简要说明其对AQI指数影响的关系。(资源参考:Python代码参考程序段)
解析:本题为技能操作部分的情境分析题,对应“数据处理与应用”部分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形成对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的思维结构,重点考查计算思维学科核心素养,属于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层次。
题1相对单一,侧重应用层面,学生从原有经验情境出发,只需选择对应分析的数据列,使用自己熟悉的数据分析软件便可得出图表。
题2属于开放题型,侧重创新层面,需要学生对影响AQI指数的气象因素如气温、湿度、风速等进行跨学科思考,再按照数据分析进行原因分析或预测分析。此题呈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创新情境的优化设计,需要学生综合跨学科知识并熟练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完成。
参考答案:如上页图4所示为选取日均气温对AQI指数进行分析的结果,描述为日均气温会影响AQI空气质量指数,均为线性相关日均气温对该地区AQI有较大影响,且影响因素存在季节差异性;春、夏、冬季随着日均气温升高,AQI值也升高,空气质量降低,其变化的幅度大小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随着日均气温升高,AQI值下降,空气质量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版教材的使用,高中信息技術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从传统的双基转变到应用情境载体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从教学评价功能上来说,实现了“教—学—评”的和谐发展,更是促进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的关键。高中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教学改进应引导学生在不同问题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持续形成学科思维方法与学科核心素养,并具备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广德,魏雄鹰,黄荣怀.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33-37.
[2]程力,史辰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制定的实施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7):84-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钟建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2):18-20.
[6]彭丽欧,吴媛媛.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9):34-38.
作者简介:彭丽欧(1983.2—),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是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高中信息技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计算机教育应用。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02030010)、广州市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0203014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