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实践研究

2021-06-24 11:06李景红蒋满华许剑杨小玲
体育师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大学体育

李景红 蒋满华 许剑 杨小玲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行研究,得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广州大学学生的体质,满足不同层次兴趣学生的需要;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健身操舞在校园的蓬勃开展,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拓展了健美操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积极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

关键词: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2.009

收稿日期:2021-03-25

作者简介:李景红(1963-),女,河北沧州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盛衰,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课内外一体化”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是将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地融为一体,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大学生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健康理念,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体质研究的发展,更好地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有创造力、有竞争力、健康的建设性人才。

健美操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目的,是确立“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宗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充分打造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设施资源、开发运动项目资源,面向全校学生推广健身操舞,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以积极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拓展健美操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与校内外的健身、竞赛活动紧密联系,促进健美操项目在校园的蓬勃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 健美操课程内外一体化的内涵

所谓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是指健美操课程教学与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终身化的大学体育课程教育目标紧密结合,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益智全面发展。确立“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宗旨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理念,健美操课程实现了学生身心受益,全面发展的终身化目标。

3 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的具体做法

3.1 开设多形式的健美操舞类课程

教育部规定大学一、二年级在校本科学生体育课是必修课,为满足广大学生的上课需求,让更多喜欢操舞类的学生有课程选修,需开设与健美操相近的操舞类项目课程,例如啦啦操、排舞、全民健身舞、健身瑜伽、健身健美等,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有课上,有班选。

3.2 开设培训班、组建集训队以丰富课外活动

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没有体育选修课程,因此,我们结合课外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拓展推广健美操教学内容,使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参与此项目,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课余时间组建培训班,部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推广操舞类项目,使项目得到了推广,满足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培训效果极佳。部分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建了健美操、啦啦操、排舞、健身瑜伽等校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学们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技能,懂得了互助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3 丰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内容

一是完善健美操教学大纲,为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开展多元教育,即由单一的健美操教学转向综合化教育;三是以健美操运动技术为中心转向以增强体质为中心。重点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极大的创新和突破。

3.3.1 每个学期教学内容都有创新,把学生喜欢的各种风格舞种元素融入健美舞。例如,青春歌舞剧与音乐剧、泰国民间舞、印度舞、肚皮舞等舞种元素,现代舞、爵士舞、拉丁舞及传统的健美操结合。音乐的配制方面,根据舞种需要,配以最流行、最动感的音乐让学生获得愉悦身心的体验。通过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3.3.2 由于课堂的教学时数有限,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课外活动推广学生喜欢的健身舞、运动赛事规定的比赛套路、自选套路,大大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3.3.3 根据教育部对学生体质监测的要求,增加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能。例如:心肺功能的提升、提升肌肉能力、增强核心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等。在心理方面,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获得喜悦的健身体验,享受课程与音乐,释放压力;提升自信,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

3.4 改进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

实施“个性化”“层次化”“网络化”“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改革。

3.4.1 建立慕课平台,利用慕课教学方式,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学习健美操的服务平台。慕课平台的健美操舞学习内容丰富、运动形式多样,示范动作优美直观,分解教学动作示范清晰、速度适中,文字表达清晰,為练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慕课教学的优势凸显直观、易学,手机可以上网使用更加便捷,2017年至今广州大学慕课平台一直运转良好,得到师生高度评价。

3.4.2 利用微信平台,每个教学班建立微信圈,教师及时把学习内容、技术动作视频分享到微信群,学生在微信群中学习、讨论、交流,建立了很好的信息平台,教学效果极佳。

3.4.3 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变成“会学”,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能力和兴趣。一是健美操教学为学生提供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发挥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二是通过教学中动作创编学习、考试形式的改革,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三是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3.5 改进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的改进,调动了学生创编的积极性。我们把传统的教什么就考什么,改革为教动作套路的元素,学生在此基础上,创编成小作品,使其成为一个健美舞的完整作品表演,考核评价增加创编的分值。这种创新,开启学生积极创编的思维智慧,变被动练习为主动训练,反复编排、不断修改,既增加了动作练习的次数与强度又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学生体会到自编成果的喜悦和成就感。改进了学一套操,考一套的方法。

3.6 利用课外活动形式拓展、推广健美操项目

教师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平台为学生辅导,打造了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改善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自2016年至2020年的5次校运会开幕式,参加表演展示有近5000人次。表演内容全民健身舞、啦啦操集体花球、健美操、全国第九套广播体操等都是课内外一体化的拓展内容。在拓展活动中选拔了特点突出的部分学生参加了全国各级各类比赛,比如:全国啦啦操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联赛、全民健身舞大赛广东分站赛等,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7 提高了教师队伍业务素质

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改进,要求教师必须进修业务,加强教研培训和交流环节。

3.7.1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学院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各个项目的专业培训学习(如健美操、啦啦操、排舞、健身瑜伽、全民健身舞、广场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项技术能力。教师们通过培训获得了各专业的资格等级证书、裁判员等级资格证书。每年学校体育节组织学生参与健美操、啦啦操、广播操的比赛,相关教师承担培训、裁判工作,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3.7.2 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

专项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统一技术要求,规范动作,保障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以加强教师队伍的业务交流和信息沟通。教师队伍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之间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观摩看课学习与交流,学院每学期安排3次教師公开课或示范教学课,以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

4 健美操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效果

通过健美操课程教学,使其教育扩展到健康教育、美育教育、终身化的教育目标,起到了促进大学生健身、健心、益智全面发展的作用。

为了解健美操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效果,随机抽取了广州大学2016级、2017级健美操选项课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75份,回收173份,回收率为 98.86%,有效问卷为170份,有效率为97.14%。

问卷调查结果得出:有118名(占69.14%)学生喜欢,24名学生(14.12%)非常喜欢,28人(16.47%)态度一般,不喜欢、讨厌的为0(表1)。调查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喜爱健美操项目,为上好健美操课奠定了基础。有88名学生(51.77%)身心愉悦,有80名(47.06%)累但快乐,说明学生心理感受是愉快的(表2)。数据说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自信心增强,培养了锻炼习惯,增强了审美意识(表3)。

6 结论

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是可行的,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丰富了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体育运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内容,实现了体育教育扩展到健康教育、美育教育、终身化的教育目标,起到了促进大学生健身、健心、益智全面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润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许剑.健美操教学中对大学生平衡性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1):18-19.

[3]邓嘉.时代课程教学模式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实践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177.

[4]高静.中小学健美操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5)134-136.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大学体育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职业学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探讨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案例化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