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元
宁津县人民医院内五科,山东德州253400
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第二大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额叶癫痫作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类型,发生率占50%~80%[1],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根据其病因将其分为症状性及特发性,发作类型包括部分发作及全面发作,患者常见短暂性、刻板性及自限性的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情况。近几年,我国的诊治水平已得到快速提升,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癫痫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儿童发病率较成年人高,60岁以上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退行,易引发神经系统疾病[2]。疾病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卡马西平是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其能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发作,但单一用药效果不佳[3]。丙戊酸钠是一线抗癫痫药物,能抑制Ⅰ及Ⅱ类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的活性,使得谷氨酸的含量得以降低,使其受体的活性得以降低,促使神经系统内抑制性神经介质的活性得以提升,且药物不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4]。鉴于此,该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诊疗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在额叶部位发作,并经过脑电图检查显示为额部导联为主的癫痫放电;②意识清醒,可正常服药;③研究前3个月未服用过该研究以外的药物;④了解该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②疾病发作次数较多难以计数;③既往行外科手术者;④由脑炎、脑外伤等后天原因引起的癫痫;⑤近期服用过该研究采用的药物。采用信封抽签的方式分成两组实施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性别之比为23∶20(男∶女);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7.46±3.45)岁;病程1个月~25年,平均病程(10.23±3.12)年;放电位置:左侧20例,右侧13例,双侧10例。观察组性别之比为24∶19(男∶女);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47.42±3.43)岁;病程2个月~26年,平均病程(10.18±3.10)年;放电位置:左侧19例,右侧14例,双侧10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在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实施。
对照组:卡马西平(国药准字H11022279,规格:0.2 g)治疗,采用口服方式,初始剂量为5 mg/d,间隔1周增加药物剂量至10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20 mg/d,以3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
观察组:除采用对照组药物外,联合丙戊酸钠(国药准字H37022627,规格:0.2 g)治疗,采用口服方式,每日按体重15 mg/kg,服用3次/d,初始剂量为5~10 mg/kg,间隔1周增加药物剂量至10 mg/kg,直至患者症状得以控制,以3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
①通过16导脑电图仪测定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痫样放电完全消失表示患者恢复正常;痫样放电减少50%以上,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表示有效;痫样放电减少20%~50%,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缩短50%以上表示好转;无效:患者痫样放电治疗前后无变化。图治疗有效率为前3项之和。
②脑功能变化情况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估,分2个阶段评估,即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主要从患者记忆力(3分)、语言能力(9分)、回忆能力(3分)、定向力(10分)及计算力和注意力(5分)等5方面进行评估,满分30分,26分以下表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
③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④服药后出现的嗜睡、头痛、耳鸣及脱发等不良反应。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与对照组72.09%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电图治疗效果结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得以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OCA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OCA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值P值19.23±3.27 19.25±3.30 0.028 0.978 21.14±3.89 25.35±4.04 4.922<0.001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作次数更少,持续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 seiz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 seiz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发作次数(次/d) 持续时间(min/次)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值P值2.34±1.62 1.15±1.08 4.008<0.001 2.15±1.12 1.25±1.06 3.827<0.001
观察组嗜睡、头痛、脱发、耳鸣各1例,出现不良反应4例(9.30%),对照组分别对应2例、1例、1例及1例,出现不良反应5例(11.6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0.05)。
额叶癫痫是一种起源于额叶的癫痫综合征,疾病具有反复性、短暂性及持续性的特点,其为一种局灶性癫痫,由于额叶的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诊断难度加大,而额叶癫痫发作形式复杂,以姿势性发作最为常见,患者出现头眼偏转及过度运动的情况[6]。
抗癫痫药物是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如采用一线抗癫痫药物效果不理想,再选择其他药物治疗,会延误疾病的治疗时间,增加疾病控制难度,因此,临床多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卡马西平是抗癫痫的一线用药,其能阻断钙离子通道,使得钙通道的灭活能力得以增强,能抑制神经细胞兴奋性,阻断神经介质的释放,降低神经元异常放电频率[7-8]。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类抗癫痫药物,也能起到抑制电压敏感的钙离子通道,起到抗癫痫的效果;同时还能直接作用于突触后感受器,使得抗癫痫的效果得以提升[9]。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增强卡马西平环氧物浓度,使得药物的半衰期得以延长,使得药物的药效维持更久。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95.35%,显著优于对照组72.09%;观察组每日发作次数(1.15±1.08)次,少于对照组(2.34±1.62)次;每次持续时间(1.25±1.06)min,短于对照组(2.15±1.12)min。徐丽丽等[10]学者的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6%,优于对照组85.7%,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发作次数为(1.18±1.2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2.61±1.62)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观察组为 (1.29±1.0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14±1.23)min,与该次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
额叶癫痫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易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且都是药物加量期间发生,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合用时,产生相互作用,但丙戊酸钠不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不影响治疗效果。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9.30%),对照组5例(11.6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蔡秀侠等[11]学者的研究中,90例患者分为3组,即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及联合用药组,结果显示,3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30.0%、40.0%及36.7%,未见显著增加,证实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脑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25.35±4.04)分,与段淑娟[12]学者的研究中,联合组治疗后(25.84±4.02)分相印证,再次证实联合用药更突显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额叶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脑功能,缩短其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与单一药物比较,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