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纪花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555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占所有小儿腹泻的五分之一。长期的腹泻会导致患儿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该疾病常规治疗主要是应用蒙脱石散等对症治疗,治疗效果并不佳。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进展,人们发现,在该疾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肠道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1]。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儿科治疗的迁延性腹泻患儿150人,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儿科治疗的迁延性腹泻患儿150人,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入组患儿年龄均在1至10岁之间,一般情况无差异(P>0.05),符合本次研究要求。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包括补液、纠正酸碱度及营养支持等。
1.2.1常规组的75名患儿进行常规的止泻药物治疗。
1.2.2治疗组的75名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具体用药剂量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mg*3粒,将胶囊内药粉用40度以下的温开水或牛奶冲服,也可直接口服,每日两次,治疗时间同样为10天[2]。
1.3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诊断标准,作出如下分类,治疗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治疗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成形,次数较前显著减少,趋近于正常。治疗无效: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总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数×100%。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治疗组的75名患儿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46人,治疗有效的有26人,治疗无效的仅为3人,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例,%)
小儿迁延性腹泻即慢性腹泻,临床上一般腹泻反复发作持续两个月以上的患儿就可以诊断为迁延性腹泻。小儿迁延性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性质和频率的改变,长时间的腹泻会影响患儿胃肠的吸收功能,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该疾病的发病因素较多,其中食物过敏或者不耐受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由于儿童患者免疫系统不够完善,一旦发生食物过敏或者不耐受就会导致严重的腹泻症状。临床在该疾病的治疗中,除了常规的补液、纠正电解质、营养支持以及止泻对症治疗外,调节胃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胃肠功能也非常重要。其中,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作为微生物制剂,在小儿迁延性腹泻中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儿科治疗的迁延性腹泻患儿150人,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治疗组的75名患儿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46人,治疗有效的有26人,治疗无效的仅为3人,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综上所述,在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治疗上,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可以作为小儿迁延性腹泻的首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