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品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肝胆外二科,山东 济南 250014
重症胰腺炎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发病原有多以患者胰腺组织产生发炎或病变所致。重症胰腺炎会导致患者胰腺周边气管发生水肿及坏死,对患者脏腑器官造成严重影响,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及致死率,对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限存在较高的干扰性[1]。预防性护理措施在临床中可对疾病进展、临床疗效起到干预和保障作用,通过分析预判疾病影响,并及早开展引导和调节,可以使疾病治疗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通过对患者疾病状态、疾病进程的管理和预防,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结局发生概率,降低重症胰腺炎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概率[2],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入院就诊重症胰腺炎患者68例,通过随机分组,将患平均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每组各34例患者。常规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2岁至67岁,平均年龄(47.54±2.03)岁,预防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1岁至79岁,平均年龄(48.72±1.49)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预防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详细方法如下。
(1)疼痛预防:指导患者进行禁水禁食,降低患者肢体活动范围,保持患者卧床状态,以此减轻患者消化系统压力,遵照医嘱,定时给予患者止痛类药物,预防药物成瘾性。
(2)心理预防: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对患者兴趣还好加以了解,并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做到尽量满足,转移患者注意力,以此降低患者疼痛感受,与此同时,对出现剧烈疼痛患者实施安抚,缓解患者焦躁、紧张情绪,寻找适当时机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普及,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从而在护理过程中,患者能够做到积极、有效配合。
(3)并发症预防:在护理过程中,遵循医嘱,对患者采用广谱类抗菌药物抑制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所处病房环境要做到及时消毒、除尘,对脏染的被褥、衣物要做到及时更换,降低患者护理期间受外界因素影响发生感染及败血症发生概率。
(4)用药干预:患者诊疗期间,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用药,用药过程中向患者讲解各类药剂使用效果、给药剂量、给药方式,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促进患者养成规范性用药习惯,增进患者安全用药意识,以此预防用药不良事件发生,危害患者健康。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结局进行统计,对患者感染高热、腹内高压、败血症、代谢功能障碍等不良结局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对比,以此判定护理有效性,不良结局发生概率=(感染高热+腹内高压+败血症+代谢功能障碍)/每组总人数X100%。
对比两组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情况,采用重症胰腺炎护理障碍测评表对患者肝肾、心脑血管、血液质量等实施评分,以此判断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情况,满分25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情况越小。
2.1对比两组患者不良结局 将两组患者不良结局进行对比,预防组患者感染高热、腹内高压、败血症、代谢功能障碍等不良结局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重症胰腺炎患者不良结局发生概率(n%)
2.2对比两组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情况 将两组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对比,预防组患者肝肾、心脑血管、血液质量等测试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重症胰腺炎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情况(分,
重症胰腺炎疾病在临床中具有特殊性,疾病发生前无明显特异性征兆,于发病后可在短时间引发患者意识模糊、呼吸功能障碍、休克、体内出血等情况,因此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挥生概率和致死概率,疾病危害较大,是当前医学领域死亡概率较高的急腹症疾病。预防性护理具有显著的超前性,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对患者病情情况及疾病发生进程的有效评估,能够行之有效的对患者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护理,以此保障护理实施质量以及对疾病诊疗的辅助作用,使重症胰腺炎患者有效实施预防性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不良结局和脏器功能障碍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效用,且对患者康复效率及恢复情况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3]。
本次研究表明,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不良结局和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概率,在预防组中,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后,患者不良结局和脏器功能障碍等项数据统计结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胰腺炎开展预防性护理看,护理成效显著,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控制及预防效力,有效改观重症胰腺炎患者不良结局,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着较高的实施意义及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使用推广。